2023高考志愿可以填學校和專業有多少
在新高考地區,不同省份地區可填報的學校和專業數量不不同的。下面是部分省份2022年志愿填報的數量,供大家參考。
天津高考志愿數量:本科A段50個院校專業組、本科B段25個院校專業組、專科20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最多可填6個專業。
上海高考志愿數量:本科24個院校專業組、專科8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最多可填6個專業。
湖北高考志愿數量:本科45個院校專業組、專科20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最多可填6個專業。
江蘇高考志愿數量:本科40個院校專業組、專科40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最多可填6個專業。
廣東高考志愿數量:本科45個院校專業組、專科45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最多可填6個專業。
高考完填報志愿的方法
第一步、熟悉政策
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
第二步、收集信息
信息和渠道的來源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考生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大致這么幾條: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當地考試院及高校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高考高招類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等。還可以參考一些與高考相關的博客、論壇、家長圈,相互交流獲得專業知識。
第三步、準確定位
定位是填報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們都知道,高考錄取時是將一定范圍的學生,按其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位,從高到低,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就越大。
第四步、知己知彼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做好了定位“知己”,還要做好“知彼”的工作。“知彼”的過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
高考志愿填報技巧
選擇學校做到有梯度
現在填報志愿一般有五個平行志愿,其中一定要注意學校間梯度,若是分數正好卡線,不要一味的追求名校或非本一不上,把所有志愿都選擇在同一層次的學校,這是志愿填報比較忌諱的,如果未選擇院校服從或專業服從很可能會死檔。
專業選擇要適應個人特點
其實專業并無冷熱之分,有時也是動態的,就算當時火熱,誰也說不上等你畢業的時候會是什么樣,且大學畢業后很大一部分人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專業不對口。選擇專業最主要的是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特長、學科基礎或者畢業后想從事的何種工作。
同時,在選擇專業時還要注意有些專業備注說明的特殊要求和專業方向,如身高、語種、視力、地區等,如果自己不符合此要求不能盲目亂選,否則,就會退檔。
平行志愿投檔規則
“分數優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檔、不再補檔”
1、分數優先:每一批次每一階段院校錄取時,高考總分高的考生先于總分較低的考生投檔
舉例:甲考生600分,志愿1北京大學、志愿2清華大學、志愿3中國人民大學,乙考生598分,志愿1中國人民大學、志愿2復旦大學,由于甲考生分數高于乙考生,所以甲考生先投檔。
如果甲考生不夠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但夠中國人民大學分數線,雖然其填在志愿3,甲也是先被投進中國人民大學,雖然乙考生志愿1是中國人民大學,依然在后面投檔,這就是分數高優先投檔。
2、遵循志愿:每個考生所填的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順序的,計算機投檔時按考生填報的院校志愿順序依次進行檢索
說明:高考未改革省份,通常可以填6-9個志愿,新高考省份通常有96-100多個志愿,投檔時按照志愿1、志愿2、志愿3、志愿4...順序投檔,直到滿足就投出,都不滿足,就掉檔了,只能等征集志愿和下一批次錄取,所以我們要把分數最高、最想上的學校專業填在最前面。
切記切記,不要亂填,如果你志愿1是個分數低的、不想上的學校,那會直接被錄取的,那真是有苦難言。
3、一次投檔,不再補檔:省考試院在正式投檔前一般會進行多次模擬投檔(理解為正式演出前的排練),看是否有問題,以及和各院校溝通是否需要調整招生計劃等,模擬沒有問題后,會正式投檔,投檔后不再補充投檔,只有在院校沒有錄滿的情況下,會組織征集志愿填報。
平行志愿錄取規則與以往梯度志愿錄取規則的區別
平行志愿是相較于以往的梯度志愿來說的,由于平行志愿可以降低報考風險,盡可能地使學生的水平(暫且認為分數代表學生水平)與大學水平相匹配,從而讓高校和考生達成“雙贏”。
而盡量避免出現一些高分考生掉檔到差一些的大學和某些好大學出現爆冷想象(好大學沒有招到應招水平的學生,就是那些所謂的低分卻上好大學了),這樣也有利于大學教學組織管理,促進高校提高辦學質量,因為學校要想提高生源質量,就會高度重視教育教學質量,來吸引高分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