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經濟常識測試題附答案(2)
26.(8分)如下圖所示,為應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國家出臺了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措施,到2010年底新增4萬億政府投資,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
(1)材料反映了我國當前實施怎樣的經濟政策?(3分)
(2)請結合中央4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計劃,分析財政的作用。(5分)
27.(16分)
材料一:2009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7253億元,增長21.8%。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啟動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繼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使6069萬農民受益,新增51萬沼氣用戶,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38萬公里、農村電網線路26.6萬公里,又有80萬戶農村危房得到改造,9.2萬戶游牧民實現了定居。我們加大扶貧力度,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支農惠農財稅支持,直接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增加了農民收入。
材料二: 2010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不斷增加“三農”投入。要確保財政支出優先支持農業農村發展,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優先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讓收益優先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增長幅度都要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
(1)結合材料一說明財政政策對推動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起到哪些作用?(8分)
(2)結合材料二說明財政杠桿在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中所取的重大作用(8分)
27.(12分)材料一 2003年以來,我國保險業發展情況(單位:億元)
年份
內容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上
半年
保險保費
收入 3880.4 4318.1 4927.3 5641.4 7035.76 9784.1 5986.11
保險賠付支出 841 1004.4 1129.67 1438.46 2263.2 2971.2 1608.07
注:保險保費收入指保險企業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保險賠付支出指保險企業支付的原
保險合同賠付款項。
材料二:2008年,我國保險業的經濟補償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保險賠款和給付支出2971.2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其中,產險業務賠款1418.3億元,增長39%;壽險業務給付1315億元,增長23.5%;健康險業務賠款和給付175.3億元,增長50%;意外險業務賠款62.6億元,比上年下降1.4%。特別是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保險業主動開展理賠服務,在穩定災區群眾生產生活和支持災后重建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概括材料一包含的經濟信息。(4分)
(2)簡要分析說明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異同。(6分)
29.(14分)材料一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句經典的西方投資格言,對今天我們投資理財仍有有其深層次的意義。閱讀某網站《近期最關注的理財產品和市場》調查表
材料二: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家庭擁有的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動產和房屋、車輛、收藏品等不動產投資所獲得的收益。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材料一談談你對居民家庭投資理財的看法。(6分)
(2)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國家應從哪些方面著手讓居民擁有更多的財產性收入?(8分)
高三政治經濟常識測試題答案:
1.A ③錯,只有國有企業上繳利潤,主要來源是稅收;④錯,財政支出包括很多方面,經濟建設支出只是一方面,不是全部。
2.D B、C錯,A材料沒有體現。
3.D 國家用于高效節能空調產品的財政補貼屬于其他支出中的補貼支出。
4.D 材料“加速淘汰4、5級能效產品,刺激1、2級能效產品”直接體現的是財政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作用。
5.B 企業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也要追求社會效益。
6.B 稅收才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7.C A錯在“全體公民”; 征收出口退稅有法律依據,B也錯;出口退稅只適用于中國境內,因此D錯。
8.A B、C、D都不是決定因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扭轉收入分配差距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是由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
9.C 價格杠桿的調節主體不是銀行,而是政府物價部門,排除②。信貸、利率、匯率都是銀行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
10.B 要從性質上加以區分,B才是性質。
11.D 個人與房地產開發商、汽車銷售商之間的買賣是通過銀行來完成的。
12.C ①③④說法都本身錯誤。
13.C A和B明顯未體現。社會保險不存在“賠”的問題,D也不能選。
14.B ②的說法“能夠避免災害發生”不符合實際。
15.D A “不會存在貶值的風險”說法錯誤。B是股票的特點。C“預防性服務”說法錯誤。
16.A B、C、D本身說法都不科學。
17.B 股票市場對銀行盈利水平提高沒有直接影響。
18.D.擴大財政赤字不一定能促進經濟發展,因此排除③,選D。
19.C 納稅人是直接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單位和個人,負稅人是實際負擔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20.C 本題考查的是債券的特點。
21.A 注意關鍵詞“共同點”。
22.B “審批后生效的預算又叫決算”說法錯誤,排除④。
23.A. B、C、D本身說法都不科學
24.D A、B說法錯誤,C不是出臺這種稅收優惠政策的目的。
25.C.“增加財政支出”是經濟:“過冷”(發展緩慢)時,采取的措施。
26.(1)反映了我國當前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3分)
(2)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效調節資源配置;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可以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5分)
27.(1)①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的發展。財政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就是國家利用財稅政策促使社會資源流向農業,促進農業的發展。(4分)
②國家利用財政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都可以直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4分)
(2)財政政策杠桿在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中起著重大作用:①綜合運用財政政策政策舉措,保證財政對農業投入增長,增加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②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③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促進農村經濟發展。④通過對財政支出的數量、方向的控制,對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和國債資金投向的調整,來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程中努力開創農村工作新局面。(8分)
28.(1)材料反映了隨著居民保險意識的增強,我國保險事業穩步發展。自2003年以來,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逐年遞增,保險賠付支出也逐年增加,且保費收入的增長幅度大于保險賠付支出增加幅度。(4分)
(2)(6分)
區別 社會保險 商業保險
性質 解決多數社會成員最迫切的保險項目 建立在商業原則基礎上,是參保者個人意志的體現
給付標準 只保障基本生活 保障項目廣泛,給付標準較高
費用 個人、企業、政府共同負擔或政府負擔 完全由個人負擔
保險依據 國家和有關部門統一規定 被保險人的需要
保障范圍 社會成員最迫切的保險項目 項目廣泛,保障范圍與交的保險費成正比
相同點 都是減少危害、防范后患、保障生產、安定社會的有效方法;都是保險中的一部分。
29.(1)①我國目前作為居民家庭投資理財的渠道主要有銀行儲蓄、股票、基金、債券(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等,還有一些新增加的投資理財品種。(2分)
②不同的投資品種之間的風險大小不同,收益狀況不同,個人應該根據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心理承受能力選擇不同的投資品種。(2分)
③相比之下,銀行儲蓄是最安全的投資,但是收益相對較小;股市風險較大,但也有可能獲得較大收益。家庭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在追求最大收益時,應該盡量把風險分散,做到投資多元化。(2分)
(2)①發展經濟,國家應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增加居民收入。(2分)
②加強宏觀調控,國家應創造良好的投資市場環境,努力消除不利于居民收入增長的因素,為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拓展和拓寬投資渠道。(2分)
③完善分配制度,國家應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過稅收政策和分配政策,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2分)
④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2分)
高三政治經濟常識測試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