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暫緩2023屆校園招聘,是真的嗎
對于華為是否暫緩2023屆校招,南都記者也向華為公關人士求證,未得到官方回復。
今年8月,華為內部論壇上線了一篇關于《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章,提出2023年的預算要保持合理節奏,盲日擴張和投資的業務要收縮或關閉,堅持實事求是,在市場上的收縮要堅決。
而業務收縮或關閉,或許會直接作用到部分邊緣業務的人員招聘上。一名獵頭在與南都記者交流時談到,今年整體行情不是特別好,在招聘市場上也常有大公司毀約。而華為今年效益不好,也有一些業務虧損。
從華為2022年前三季度經營業績中,也可以看到華為的壓力。今年前三季度,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45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19%,主營業務利潤率為6.1%。對比來看,2021年,華為前三季度總營收為4558億元,凈利潤率為10.2%。
對于華為前三季度經營業績,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整體經營結果符合預期,終端業務下行趨勢持續放緩,ICT 基礎設施業務保持了穩定增長。華為將繼續吸納優秀人才,持續投資研發,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為客戶、為社會創造價值。”
華為校招該怎么通過
華為作為應屆畢業生的招聘大戶,每年在畢業季的時候在校招上,都會招聘大量的應屆畢業生。到底哪一種的畢業生才會受到華為的青睞呢?想要進入華為公司需要什么樣的敲門磚呢?
一般來說,華為招聘的門檻都是985,211高校畢業起步。學歷是敲門磚,只要滿足首要的條件之后,才能夠去應聘。但是也不完全是,有些足夠優秀的二本院校的畢業生也是有可能進入華為工作的,不過不是通過校招渠道。因為華為的校招不會去到二本院校,聽起來很扎心,但又很真實。
擁有了最起碼的學歷條件之后,畢業生的個人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四級考試一定是要通過的,獲得過校級以上的獎項,那就再好不過了。你的學分績點在面試的時候并不能夠給你多加分,你拿過的獎項才是你加分的本錢。
所以說,多去參加比賽拿獎吧,以后會用得上的。個人能力過關了,心理承受能力也要過關。聽說二次面試的時候,還會有心理測試,測試你的合作能力,領導能力,抗壓能力。
華為在校招的時候,招聘最多的是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軟件工程等專業。每年都會在這些專業中招聘大量的應屆畢業生,這些專業在校招的時候有天然優勢。在去年的招聘崗位中,除了上述的專業,還招了很多其他的專業。
在招聘的院校中,華為最青睞以下這25所高校。這些高校的實力都很強勁,絕大多數都是985,雙一流的高校。沒有一個好的“出身”,在校招的想進華為工作是很難的。如果是歷屆畢業生的話,華為有“本五碩三”的選擇,本科需要有五年的行業工作經驗,碩士需要有三年的行業工作經驗。
在華為上班工資高不高
在華為,薪資主要分為三部分:工資,獎金和股票分紅。展開說說獎金這一部分,華為最早的薪酬體系里,收入=基本工資+獎金+股票分紅。這時候獎金只意味著年終獎。
后來,大家發現一口氣發放年終獎讓員工繳納過多的個人所得稅,所以把獎金分成了兩部分:績效工資+年終獎。換言之,華為員工的收入組成:收入=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年終獎+股票分紅。從去年開始獎金超過工資成為收入第一大頭。
現在,華為會招很多有潛力的新人,比如有實力的博士,如果研究點和華為對口,可以評上天才少年,入職年薪根據方向點、個人實力不同而不同,從幾十萬到200萬。這個完全看你自身,也有發的論文一般,但是靠實力評上天才少年的。
華為對專業的要求是最低的,我在電源部門見過做電磁兼容出身的,見過環境工程的,見過學力學的,見過材料的,見過之前在中車做結構設計的,這些風馬牛不相關的專業華為都愿意給你一次機會,待滿一年覺得不合適還可以轉崗,只要學校達標,對于那些傳統工科和冷門專業來說,華為是走出另一條路最容易的途徑。
錯過了校招怎么辦
校園招聘分為秋季和春季,錯過了秋季的招聘春季還遠嗎?
做春季招聘也有不少好的公司,并且那時候的競爭力會小很多,因為優秀的應屆生們已經在秋季的時候已經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公司了。既然秋季招聘大部分人才都被順走了,那他們只能指望春季招聘還有漏網之魚,所以即使你頂著往屆生的帽子去參加也沒事,企業都希望選擇的余地多一些。
春季校招參加完了,再參加社會招聘
如果應屆生在一線城市的話等,可以多關注心儀的公司的招聘網站或者微博,他們會時不時的發布一些急需的崗位,這個時候基本上面試都會比較快,沒校園招聘那么多輪,又是筆試又是面試的。
先就業后擇業也是一種辦法
其實對于應屆生來說,先就業后擇業也是一種辦法。錯過了校園招聘,沒找到好的工作,可以先就業后擇業。工作一段時間之后會發現其實工作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做得開心且還能夠快樂成長,是不是進了大公司其實并不是那么重要了的。(這個看個人想法)
最后,應屆生錯過校園招聘也不見得是壞事。即使是應屆畢業生,學生氣還是很重的,校園招聘并不能磨練你。大學生吃不了苦,心理承受能力差也是常事,所以如果能自己上社會謀求發展,說不定成長得更快。
華為校招好進嘛
華為作為應屆畢業生的招聘大戶,每年在畢業季的時候在校招上,都會招聘大量的應屆畢業生。到底哪一種的畢業生才會受到華為的青睞呢?想要進入華為公司需要什么樣的敲門磚呢?
在不少網友看來,華為公司對畢業生學歷要求很高,非985、211根本沒有機會進入華為。實際并非如此,從華為公司校招大學名單來看,除了35所985、14所211大學外,還有三所雙非院校赫然在列。這三所雙非院校分別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和重慶郵電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南郵、重慶郵電大學雖然不是985、211,但是因為學科優勢,畢業生有機會進入華為,實現人生理想。
由此可見,有時候專業比學校更重要,選對專業,將來就業不成問題,而且還會實現人生逆襲。
擁有了最起碼的學歷條件之后,畢業生的個人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四級考試一定是要通過的,獲得過校級以上的獎項,那就再好不過了。你的學分績點在面試的時候并不能夠給你多加分,你拿過的獎項才是你加分的本錢。
往屆畢業生能不能參加校招
可以參加,每年的應屆生校招季,尤其是秋招(9-12月份)都有大批的非應屆生(6、7月份已經拿了畢業證,之前求職不理想的同學)參加。就以往的經驗來看,你如果投國企、央企的崗,機會就非常小了。如果投民企、外企、合資企業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建議你參加接下來的校招,要以參加自己學校和同類學校的招聘會、雙選會為主,也就是可以與招聘方的人先面談再投簡歷,這樣獲得正式面試的機會可以大大提升。
應屆畢業生一定要參加校招嗎
沒有硬性的規定校招是一定需要參加的,是否參加是在校生的自由。
社招與校招的傾向性不同,校招的傾向性更強也更明確但這是對于招聘方而言。
至于如何評價在校招與社招中找到工作的好壞,這里假定有如下兩個標準衡量工作的好壞
1、企業的聲望、待遇、所招聘職位在本企業內的發展以及這個招聘職位在行業內的發展。聲望越高、待遇越好、發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行業地位、薪酬水平也就越好。
2、個人與所在工作公司以及其崗位的的適合度方面。在這里的評價是,如果個人與公司崗位不適合的話,那么無論這個公司或是這個崗位在行里中多么的有聲望或是有前景,因為人與這個不匹配,因此這個人與這些就沒有關系了。
如果按照第一條評價標準的話,如果所在學校名望很高的話,一般有名望的企業便也會進行校招,如果所在學校沒有什么名望的,一般吸引來的也都是與之名望差不多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