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高考招生錄取分數線
2023上海交通大學高考招生錄取分數線來了,歷年錄取分數線的資料大家要好好利用,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3上海交通大學高考招生錄取分數線(必讀),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3上海交通大學高考招生錄取分數線(必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王牌專業
上海高校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康復治療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建設專業:護理、醫學檢驗技術、口腔醫學技術、眼視光技術、藥學、醫學影像技術
中央財政支持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發展項目的重點支持專業:康復治療
國家教學改革試點專業:醫學影像設備、醫用電子儀器、藥劑設備、護理
上海高職內涵建設“085”工程的重點建設專業:康復治療、康復工程技術、生物技術及應用、藥學 、護理、醫學影像技術、助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歷史沿革
圣約翰大學是美國圣公會建于上海的一所教會大學。建于1879年,1952年撤消,歷時73年。
震旦大學始于馬相伯創辦的震旦學院,1902年末,蔡元培等請馬相伯建學院,馬相伯捐三千畝地產予以資助,并請天主教法國耶穌會協助。
1932年,震旦大學獲教育部批準立案,將醫科改為醫學院。院長由法國駐華使館醫師貝熙業兼任。增設牙醫系,學制四年。
1952年9月,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根據中央教育部關于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的決定,將上海圣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及同德醫學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
1976年,開始接收外國留學生。第一批9名本科留學生入學。
1985年,市政府批準上海第二醫學院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1999年,瑞金醫院與盧灣區中心醫院、上海市政醫院合作合并正式啟動。
2001年,上海市精神衛生院中心與二醫大實行強強聯合,共建精神衛生臨床醫學院。
2003年,二醫大護理學院及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微創外科中心成立。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正式合并。
2006年,醫學院“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接受并通過專家組評審驗收。
2008年,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在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揭牌成立。本年度首次在學生中嘗試中國國內外聯合培養“MD+PhD”雙學位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學師資力量
有專任教師3,88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30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7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48人次,國家級青年人才718人次,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4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13名,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35名,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0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0個。
上海交通大學專業設置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75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等9個學科門類;新世紀以來共獲61項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39項為第一完成單位);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上海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國家級教學名師9人,上海市教學名師36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6個,上海市教學團隊15個;有國家級視頻公開課1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9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7門,上海市精品課程183門;有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7門,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語課程53門。
學校有18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8個學科入選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2個,覆蓋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教育學等10個學科門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8個,覆蓋12個學科門類;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2個;38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際級創新基地,1個前沿科學中心,1個集成攻關大平臺,3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1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44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5個上海市前沿科學研協同創新究基地,8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4個國家醫學中心,3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能源研發中心,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8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自然資源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上海市功能型平臺,26個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8個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臺,1個上海市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上海市技術創新中心,3個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8個上海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6個國際合作科技基地。1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培育),1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1個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政課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培育),2個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備案),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上海市重點智庫,3個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5個上海市高校智庫,3個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專家工作室),1個上海市社會調查中心,2個上海市軟科學基地等。與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工程院、文旅部、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共建一批高水平智庫研究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