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一分一段公布
高考成績出來后,考生最為關心的是總分數。事實上,和總分數一樣重要的,還有“一分一段表”。
陜西師范大學招生辦主任辛向仁表示,填報志愿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知分、知線、知位”。“知分知線”,即考生要知道自己的分數及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而“位”指的是考生高考總分在全省同科類考生排位中的對應位置,即“一分一段表”上的位次。“考生可查找一分一段表,對比自己的位次和各高校往年錄取位次。圈定略高于、持平、略低于自己位次的十幾所高校,以便縮小范圍,重點了解。”
“考了什么樣的分數,在省內排名有多高,能讀什么樣的學校、專業,基本與多年來該位次考生的整體錄取情況相一致。”華中師范大學測量與評價中心主任胡向東說。“不要妄想獲得超出分數位置的錄取結果,更不要聽信商業機構的宣傳,通過他們所謂的指導,占到便宜。”
除了高考分數、學校錄取線,還有哪些信息需要重視?
辛向仁提醒考生,需要關注的關鍵內容還有投檔方式、批次設置。每個批次可以填報幾個學校?每個院校填報幾個專業?是否設置服從調劑欄等?“以上這些權威信息,一定要通過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省級考試院、目標高校的官網獲取,做到心中有數。”
“大菜單”加“小菜單”
——將興趣愛好、職業規劃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
在知己知彼后,就要考慮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了。通常來說,要將興趣愛好、職業規劃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學校、專業。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孫俊華認為,“志愿填報要基于對一定時期的人生規劃作出選擇,首先需要明確個人興趣愛好,提早規劃職業生涯。”胡向東對此表示認同,“學校、專業與地域之間的選擇,因個人成績和家庭情況而異。核心要找到匹配自己興趣、分數條件和家庭條件的學校。有人說學校選擇離家越遠越好,家住海南的考生到哈爾濱讀書,每年交通費都是巨大支出,這個選擇也并非最優解。”
學校和專業選擇,有哪些步驟?
胡向東建議考生根據自己分數所處位置,明確自己可以選擇的學校,即制作自己可選學校的“大菜單”。再梳理自己的興趣、愛好、城市喜好、就業趨向等,選擇出與自己分數和選擇方向都匹配的學校,制定可選擇的學校目錄“小菜單”。再閱讀目標學校的《招生章程》和計劃數,了解其在科類、有無專業級差、調劑政策、有無單科要求等方面的要求,再次進行匹配。胡向東建議考生,在“小菜單”基礎上,擬定出自己的“個性菜單”即“志愿草案”。如有條件,可征求一些老師、名單學校上的校友等方面的意見。
“在了解目標院校的具體情況方面,要用好《招生章程》這個重要文件依據。”辛向仁提醒考生,《招生章程》通常涵蓋學校層次、專業設置,今年招生計劃、招生專業等情況。
胡向東認為,大學不是職業的培訓所,而是教學生學會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未來的地方。“社會在變化,市場需求也在不斷調整,多注重個人素質素養的提升,眼光放長遠些,這樣的志愿填報往往更理性。”
江西高考一分一段公布篇2
“平行志愿”就是在每個錄取批次的學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個平行的學校,然后按“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梯度志愿就是順序志愿,是指在同一個錄取批次設置的多個院校志愿有先后順序。
一、梯度志愿
1、定義:梯度志愿是一種投檔模式,是指考生分別填報在同一批次中的不同投檔時間段的院校志愿。
2、投檔原則:“志愿優先、遵循分數”
3、投檔模式:同一批次允許考生填報若干個按順序排列的志愿,通常稱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在第一志愿錄取時,凡第一志愿填報同一所院校的考生,遵循從高分到低分按計劃比例進行投檔;第一志愿投檔錄取完畢后,才進行第二志愿投檔錄取;第二志愿錄取結束后,再進行其他志愿投檔,依此類推。
二、平行志愿
1、投檔原則:普通類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
2、投檔模式:
按普通類上線考生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由計算機對每個考生所填報的平行院校志愿A、B、C3個(提前和本科批次)或A、B、C、D、E5個學校(專科批次)依次檢索,首先將考生檔案投給考生填報的A學校,如成績不夠,則投給B學校,如此類推,只要被檢索的3所或5所院校中一經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向該院校投檔,檔案投出則完成該考生投檔過程,投檔后由院校決定錄取與否。如果經檢索未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也完成了該考生的投檔過程。在每批“平行院校志愿”錄取后,對該批未被錄取的考生提供了又一次填報志愿的機會,即“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梯度志愿投檔:
假如北京大學理工類類的最低投檔分數是670分,考生A的志愿“1”填報了北京大學,分數也過了最低投檔線,其檔案就可以投給北京大學。考生B的志愿“1”填報的是清華大學,志愿“2”填報的是北京大學,假如清華大學理工類的最低投檔成績是710分,而考生B的700分低于投檔線,考生B的檔案就不能投出,而所填報的志愿“2”北京大學如果已錄取滿額,盡管其高考分數比考生A高,但其檔案也不能投到北京大學,就出現了掉檔,只能等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志愿了,這就是梯度投檔遵從的志愿優先原則,往往會造成高分考生掉檔的情況,所以現在梯度志愿已經幾乎完全被平行志愿所取代。
平行志愿投檔:
由于考生B700分比考生A680分高,考生B就優先得到投檔機會,如果考生B報考的清華大學已投檔滿額,但錄取系統可以再檢索考生B填報的下一個志愿北京大學,如果北京大學沒有投檔滿額,考生B的檔案就可以投給北京大學,當輪到考生A投檔時,如果北京大學已投檔滿額,這時考生A盡管把北京大學列在志愿的首位,其檔案也不能投給北京大學,錄取系統只能再檢索考生A填報的下一個志愿。
有哪些變化
“平行志愿”最大的變化在于其投檔模式從過去的“志愿優先”轉向“分數優先”。“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強調的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即將同一科類(文史類或理工類)批次省控線上按考生總分從高到低排序,然后按考生的排序,從高到低逐個地檢索考生所填報的A、B、C、D、E志愿院校。分數在前的考生先檢索,分數在后的考生必須等分數在前的考生檢索結束后才能檢索。
也就是說,分數高的考生始終比分數低的考生優先選擇院校,只有等分數高的考生檢索結束后,才會檢索下一個分數的考生。在檢索考生志愿院校時,必須嚴格遵守志愿院校的先后順序,即A、B、C、D、E五個志愿院校先左后右的邏輯順序依次檢索。如果符合A志愿院校條件,則他的檔案鎖定在A院校,如不符合,則檢索B志愿院校,以此類推。考生總分一旦符合順序在前的志愿院校投檔條件,則后續志愿院校不再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