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傳有感有感
林沖,外號豹子頭,東京(現河南開封)人。生性耿直,愛交好漢。武藝高強,慣使丈八蛇矛。林沖是《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他從一個安分守己的八十萬禁軍教頭變成了“強盜”,從溫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義廳,林沖走過了一條艱苦險惡的人生道路。
林沖這個人物家喻戶曉,他的故事廣為流傳。然而,林沖這個人物是青天白日里從半空中掉下來的。他是從深厚的封建土壤中產生的,他棒打洪教頭的故事還被列入國標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的課文中,為第23課《林沖棒打洪教頭》。
林沖出身槍棒師家庭,他原屬于統治階級的一員,原先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然而,一個偶然的變故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林沖的妻子被高俅義子高衙內看中,林沖因為身份低微不敢得罪高氏父子。但高俅父子泯滅人性,為達到霸人妻室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要人性命。林沖再三忍讓也不罷手,非把他置于死地不可,作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本應活得很好,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于是,一連串的打擊傾瀉到林沖頭上。
林沖上山經歷了一個十分痛苦的曲折歷程。作家寫林沖的故事并不是一筆完成的,而是由遠及近,一步步走來,整個故事圍繞人物的命運展開,首尾相連,步步緊跟,變化多樣,驚險迭出,引人入勝。故事一開始,矛盾一出現,就提出一個決定林沖命運的大問題。如果林沖是貪生怕死、卑鄙屈膝的小人,他會用一紙休書把娘子抖手送給高衙內,可他恰恰不是這樣一個人。他和高衙內的矛盾就不可調和,不能化解,無可救藥,只能一步一步激化,達到高峰。作者在措寫這一忠奸的矛盾時,直線上升,一氣呵成。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面。這的確是—本非常耐人尋味的書。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2
寒假里,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里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這本書主要講了梁山108位好漢的英雄事跡。
在眾多英雄好漢中我最喜歡武松,因為他武藝高強,行俠zhang義,曾在景陽岡上赤手打死一只大老虎;還大鬧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后來在梁山泊成為第十四位好漢;在征計方臘的過程中作戰勇猛。可以說武松是《水滸傳》里讓人印象深刻的一位勇士。
《水滸傳》里的108位好漢雖然都是作者虛構的,但他們有血有肉,都是好漢。他們的正義永遠留在我心中。我愛英雄們身上的忠義精神。
《水滸傳》一共描寫了一百零八個好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黑旋風李逵。他是一個魯莽的莊稼漢,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總是要么吃虧要么后悔了。當然他身上那股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氣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身上最讓我敬佩的是他尊重長輩,孝順父母好品格。雖然他是一個魯莽的山野漢子,但他對老母親卻是萬分敬重的,當他要去梁山過好日子時,還要把他的老母親背上一起去享福,背著一個老人走路是很累的,那時候又沒有交通工具,全靠他那顆拳拳孝心來支撐他。
我愛看《水許傳》,更敬佩里面的英雄好們。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3
上了二年級以后,我讀了不少的課外書,但是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滸傳》。直到現在每每想起武松打虎那一章節,我依然久久不能平靜……
武松在回陽谷縣的路上路過景陽崗這個地方,他看見一個小酒店,上邊旗幟上寫著“三碗不過崗”,意思是他們店里的酒是好酒,一般人喝上三碗就醉了。可是武松一下就喝了十八碗,仗著酒勁要上崗,酒保告訴他前面山崗上有老虎,武松不信……武松搖搖晃晃的上了山,見一塊大青石,便在大石上休息了一會兒。這時忽有狂風刮來,回頭卻見一只吊睛白額大蟲(大老虎),已落在背后。讀到這時我的心都懸在嗓子眼里,眼睛急急的往下趕緊看,只見武松急忙一閃,閃到老虎背后,老虎見沒撲著武松,便前爪一搭地猛吼一聲,武松又閃到一邊,雙手掄起哨棒,用盡全身力氣一棒擊去,不料打折了旁邊的樹杈,哨棒一折兩段,老虎咆哮,再次撲來,我看到這兒時真是扣人心弦,驚心動魄,讓我好不擔心武松的安危……武松這時卻丟了半截哨棒,赤手空拳就勢按著虎頭,把虎頭直往土里按,又舉起拳頭猛擊虎頭,終于把老虎打癱了……看到這兒我終于是長出一口氣,深深為武松折服。
我最羨慕武松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而且遇事臨危不懼,機智勇猛,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我要向武松那樣,把學習生活中的“攔路虎”,一一打敗,爭取做生活的強者!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4
生辰綱是貪官梁中書用自己搜刮老百姓的不義錢財,為他的岳父大奸臣蔡京蔡太師慶賀生日,途中被吳用等人巧妙劫奪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精華就是一個“智”字。先前丟失了花石綱而被罷官的楊志好不容易獲得了梁中書的信任,被委托運送生辰綱。有了上一次教訓的楊志,這一次是小心翼翼,不但違反常規,不走大路走小路,而且還安排了十幾個強壯的官兵保護,全部裝扮成運貨的普通客商。但由于吳用事先派人多處打聽,對楊志的行動了如指掌,得知了楊志要走小路,就在小路上埋伏,并且還叫來了東村的白勝一起來演了一場戲。一開始白勝挑的那兩桶酒都是沒有毒的,吳用他們先把第一桶酒給買下來喝了,又把第二桶酒喝了半勺,讓楊志與官兵相信酒里沒有毒,再趁亂下毒,讓他們喝下,把楊志一行人迷暈,最后用車運走了生辰綱。
這一次的“智取生辰綱”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了吳用的聰明才智。要是真的打一場,搶奪生辰綱,未必能獲勝,有可能會“全軍覆沒”,也有可能受到官府的追殺。但是吳用足智多謀,利用天氣的炎熱和楊志與官兵的內訌,用蒙汗藥迷暈眾人,再劫走生辰綱,可謂是一氣呵成。難道大家不羨慕吳用能夠想出這么高明的辦法嗎?
我們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動動腦,培養自己的發散性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僅局限于書本,面對問題要能夠想出與眾不同的方法,哪怕你想出來的方法不能解決問題,但還是要勇敢的去嘗試,多多鍛煉,相信你也能像吳用那樣聰明。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5
假期里,我閱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讀罷讓人回味無窮。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體小說,也是我國最優秀的古典文學名著之一。它生動地描寫了北宋末年以來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故事,描繪了梁山起義的發生、繁榮、失敗的全過程。成功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行俠仗義的綠林好漢形象。
《水滸傳》是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真實的展示了宋代當時的政治文化與社會景觀,將當時各個階層人們的生活面貌囊括其中。是當時社會的縮影,也是當代景象的寫照。
《水滸傳》中雖好漢如云,可是一百零八位好漢,性格卻是迥然不同,有著天壤之別。李逵的粗心魯莽,魯智深的粗中有細,武松的勇猛利落,吳用的神機妙算,秦明的有勇無謀,林沖的忍辱負重,宋江的仗義謙恭……皆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水滸傳》中許多故事家喻戶曉,老少皆知。如《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我們不禁對吳用的計謀拍案稱好,被他的機智折服,令人五體投地,同時也不能不佩服晁蓋他們之間的默契,他們配合得真是天衣無縫!還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智深不顧一切為金老父女伸張正義,替他們教訓鎮關西,這種除暴安良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武松醉酒打虎”更讓我佩服武松的臨危不亂、武藝超群,“梁山好漢劫法場”更讓我體會到綠林好漢之間情同手足,他們都有著一顆俠肝義膽!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至今我記憶猶新。
讀了《水滸傳》,使我受益匪淺,這是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使我深深領略到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的藝術魅力!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6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許多書籍。其中最讓我情有獨鐘的,還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書中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故事,一位位行俠仗義的好漢,令我贊嘆不已。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它深刻地揭露了古代封建朝庭統治階級背后的罪惡,反之更熱情地贊頌了為農民革命做斗爭的英雄們。全書是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的,記載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不堪暴政欺壓后揭竿而起,再聚義梁山,到受朝庭招安,卻遭奸人謀害的各種事跡。每一個人設都刻畫出他們的經典形象,并且每一個故事的高潮,都緊緊地扣動著我的心弦,如“武松打虎”、“倒拔垂楊柳”、“大鬧五臺山”、“怒殺閻婆惜”等這些讓我熱血沸騰的故事。
梁山的眾多好漢都是“忠義”二字的代表,他們都只反抗貪官,劫富濟貧,替天行道。比如里面的李逵雖然性格剛烈,動不動則發脾氣,可是他卻時時刻刻不忘保護無辜弱小,這就是“義”的表作現;“花和尚“魯智深在看見金翠蓮父女被無賴欺凌后,極為憤怒,不怕當時那種官官相護和偏坦,大打出手,替他們報了仇,這也是“義"的表現。而林沖的妻子受到了高俅的欺侮,但她仍絕不向那時的迂腐朝庭低頭,這是"忠”的表現;楊志武藝十分了得,官府出重金想收買他,他卻頭也不轉地投奔了梁山泊,這同樣還是“忠“的表現。也正是這”忠義“兩字讓這些英雄好漢能志同道合地緊緊地聚在一起。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為的是天下百姓,鏟除了那些見錢眼開的貪官們,打開各地官府的糧倉,救濟貧苦百姓。他們是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人之樂而樂。可是,為首宋江卻還想忠于腐敗的官府,這導致梁山很多好漢都一個個倒在了朝庭手中,我認為這是愚忠。
此書中的這些人物形象告訴我們,時刻要保持一顆充滿智慧、正義勇敢的心,也要牢記并發揚揚善除惡的精神,雖然當今已經是安全法治的社會,但是也要盡自己的每一份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7
在漫長的暑假中,我初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它經過各種藝術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典型,讓我認識了在梁山聚義的一〇八名好漢。
在梁山聚義的一〇八名好漢都是被迫走上起義道路,這種逼迫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不甘忍受惡勢力的壓迫而奮起反抗,二是在起義軍的逼迫下加入梁山好漢的隊伍。這部小說反映了當時朝廷的迂腐,想必作者在寫《水滸傳》時心中充滿悲憤,表達了他對朝廷的不滿,才能把水滸人物刻畫得如此生動,心理活動描述得如此詳細,環境渲染得令人覺得身臨其境吧!
我喜歡花和尚魯智深的急中生智。他三拳打死鄭屠,就在這大禍臨頭之際,魯智深一面罵著:“你詐死,灑家慢慢和你理會。”一面“大踏步地”走了。假若把魯智深換成我,我必須會傻站在原地,任別人把自我抓走的。
我也喜歡石秀敢作敢為、臨危不懼的性格特征。盧俊義被綁縛法場,劊子手已舉起屠刀,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前來打探消息的石秀大叫一聲:“梁山泊好漢全伙在此。”從樓上跳下來獨自劫法場。而我就沒有這種敢作敢為的精神。有一年我過生日,請了許多小朋友吃蛋糕,吃著吃著,媽媽突然提議讓我唱首歌,我卻怯怯地搖搖頭,心想: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唱歌哪里好意思啊。所以,我應當向石秀學習。
我還喜歡宋江。宋江在潯陽樓喝酒,說醉話以及在墻上題反詩,表現了他滿腹經綸壯志未酬的苦痛。他是借著酒力來吐出心中的不快,也僅有在這種沉醉、狂放的狀態中,他才能寫出如此大膽的詩。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水滸傳》的確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8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9
看完《水滸傳》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108個梁山英雄好漢的英雄氣概,讓我敬佩、難忘和喜愛。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為主要依據,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
《水滸傳》把人物都刻畫得個個栩栩如生:有仗義疏財、接濟他人、周濟朋友的及時雨宋江;有神機妙算、沉著冷靜、足智多謀的智多星吳用;有憨厚忠誠、性情暴躁、剛直魯莽的黑旋風李逵。一共108個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個個活靈活現,他們都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為民除暴安良,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也在所不惜的精神。
我喜歡《水滸傳》,書中有許多曲折跌宕的情節,其中“武松打虎”的情節曲折生動、扣人心弦、細致地描寫了老虎的兇猛,經常傷害行人。武松脾氣倔強喝了酒后,不聽別人的勸告,過景陽岡打死了老虎。這個故事寫得極為傳神,寫人虎相搏,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幾經搏斗,老虎威風漸減,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掙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寫得十分生動、逼真,突出了武松的英勇無畏、機智勇敢。“真假李逵”的情節幽默風趣,具有戲劇性,李逵下山尋母的時候碰見一個強盜冒名自己,叫李鬼,因李鬼不是李逵的對手然后就謊稱自己家有媽媽在等他,李逵于是放了他,李鬼和他老婆不但不改邪歸正,還計劃殺害李逵,李逵一怒之下殺死了李逵的故事。通過人物對話、心里活動,從側面寫出了李逵的善良和孝順,李鬼夫婦的陰險狡猾,讓故事變得更加精彩。此外還有“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林沖雪夜上梁山”、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一個個故事十分精彩,讓我感到有一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覺,使我應接不暇。
我喜歡《水滸傳》,它不愧為是中國經典巨著,它讓我心馳神往,回味無窮。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10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內容寫的是當時社會黑暗,官府腐敗,地痞流氓和官府串通,欺壓老百姓,官逼民反,農民被迫爆發出了自己的力量,走向反抗的道路。故事的情節描述的跌宕起伏,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是一代佳品。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里的故事情節,描繪當時林沖被發配滄州,差點被兩個衙役結果了性命,最后多虧魯智深一路跟蹤,拔刀相助,救出林沖。本以為很平安,可朝廷又讓林沖看管滄州城外的山神廟,陸虞侯等也暗自跟蹤過來。在山神廟,當時天下著大雪,刮著大風,林沖要去買酒,保暖身體,回來的路上,偶爾聽見陸虞侯和富安設計圈套害自己,最終林沖被逼結果了他們。武松打虎的情節安排也很跌宕,像是這樣的情節在水滸里還有很多。
水滸里涌現出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各有各的特點,林沖原來是官府八十萬禁軍教頭,開始逆來順受,最后被迫上了梁山;而魯智深擁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氣概,他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史文恭則會呼風喚雨;宋江有很強的領導能力,李逵有勇有膽天下老子第一,吳用則足智多謀,每個人性格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的特征——就是講江湖義氣。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11
當得知假期要完成《水滸傳》讀后感時,我真的有點不安。以為我從來沒有從看過《水滸傳》的同學口中聽到過關于這名著的好評。只知道故事描寫一百零八個好漢的事跡,而且篇幅很長,不少人還沒有看到一半就放棄了。“唉,雖然不太想看,但節氣的語文功課也只有這些,總不能不做的。”就這樣,我便跑到朋友的家里去借來了一本比較精練的版本看了起來。
第一回說的是“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史進也就是其中的九紋龍,這《水滸傳》中第一位出場的好漢一出場便在舞刀弄槍,而且繡了一身的刺青,看見人客時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你是什么人?敢來笑話我的本事?俺拜過了七八個師父,我不信還不如你!你敢和我比一比么?”就單單看這幾行字,不論是動作、外貌還是語言都表現出他的自信、粗野和無禮。但比試過后,史進認賭服輸,對王教頭的禮讓表現出對其的敬佩和拜師學藝的誠意。其前后態度的差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又說明了史進雖然粗野,但做事爽快利落,絕對不會不痛不癢。
看過第一回后,我感覺其實《水滸傳》也不像別人口中說的如此沉悶枯燥,故事的因果關系很明顯,環環緊扣的情節令我相當感興趣。《水滸傳》的確是一本很值得人們品味的小說!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12
《水滸傳》一書是章回體小說,一共一百二十回,它記敘了梁上好漢從起義到興盛再到失敗的過程,它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
《林沖棒打洪教頭》,《景陽岡武松打虎》,《宋江東京城獻俘》等等,這些都是經典,都是傳奇,是不朽之作,它寫出眾多的梁山好漢的經歷與反抗之路,更加突出了“官逼民反”這個主題。
梁上好漢們匯聚一堂,他們不分貴賤,不分貧富,都以兄弟相稱,這也更加體現了當時人們在封建社會中追求自由,平等的社會與完美的生活。
《水滸傳》中的眾多英雄人物無不栩栩如生,令人感到虎虎生氣。
面的一百零八將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逵,魯智深兩人雖脾氣十分火爆,但卻是十分的俠肝義膽,李逵雖頭腦簡單,但他卻粗中有細,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一回中就足以看出他這個人嫉惡如仇。
林沖也曾為八十萬禁軍的總教頭,也是有必須的社會地位的,屬于上層階級的人物,可最終也不是被逼無奈,逼上梁山的嗎
《景陽岡武松打虎》這一出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他為除害,正氣凜然,雖是一個下層階級的義士,卻不失一點英雄的氣概“武松威震安平寨,罪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夜走蜈蚣嶺……”這些都成為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這部書的結尾慷慨悲壯,放射出耀眼奪目的光芒.它是一個傳奇,它是一部不朽之作……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13
《水滸傳》一書記敘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撫,再到大破遼兵,最終武力消滅叛黨,卻遭奸人謀殺的英雄故事。讀絕對書,印在我腦際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個兒的祖國,對自個兒身邊的親人,朋友竭心悉力。宋江在種.種威迫利益誘惑之下,還是對自個兒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兒女在林沖被逼上梁山在這以后,對高俅之子的,寧死不屈,最后自殺尋短見,這也是忠。
在當今這個社會形態中,信任眾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不過,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14
《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作者施耐庵花了多年的時間嘔心瀝血完成的一部著作,書中精彩的內容像磁石一樣把我牢牢地吸引住。
整個故事跌宕起伏。梁山泊好漢行俠仗義,后來全體招安,歸順國家,幫國家打敗了國虎、方臘等農民起義軍,定平戰亂。在攻打方臘起義軍時,許多好漢戰死,宋江被高俅、童貫、楊戩、蔡京這四個賊臣毒害,吳用與花榮也自殺身亡。故事悲壯感人,催人淚下。
故事人物眾多,情節復雜,背景恢宏,社會形態扭曲,作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樣的故事寫得有聲有色,婦孺皆知,將一百單八將鮮活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真是一個奇跡!
這一本書中的好漢都可以用“忠義”兩個字來形容。忠,梁山泊好漢們都忠心耿耿地和頭領宋江殺富濟貧、抗拒官府、打抱不平,這從梁山好漢第一次招安可以看出。天使道:“除宋江和盧俊義其他好漢都可赦免。”花榮大怒:“不赦免宋江,決不投降。”一箭射死天使。這點足已看出好漢們對宋江忠心。義,梁山泊好漢都打抱不平,行俠仗義,從魯智深打鎮關西可看出。魯智深原名魯達,有一決魯達與李忠喝酒,見一婦兒和一老頭啼哭,問了得知鎮西關要這個婦人做妾,后以將其打走,雖然他與這一婦人非親非故,卻義氣十足,他找到了鎮關西,并三拳把給打死了,這怎么不能看出梁山泊好漢是多么有義氣?
《水滸傳》也寫出了宋朝黑暗的制度,是一個賊臣當道的社會,地主收刮百姓,百姓沒有一點民主。讓我明白了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主義生活是多么幸福,文明、民主、富強,是一片光明的社會,我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心存忠義,好好學習,以后為我們國家多做貢獻。
已經讀完了這本文學著作,但書中的精彩片段仍在我腦海中浮現,讓我慢慢品嘗回味……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15
這本書大致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因為各種原因上了梁山泊,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幫助朝廷征遼、平王慶、平田虎、平方臘,最后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
作者施耐庵在書中塑造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四大奸臣以及聽信奸臣之言的宋徽宗等形象。本書對于人物的描寫得十分生動,感覺有血有肉。好漢們各有不同的性格,語言描寫也十分出色。故事的描寫也是環環相扣,很自然的引出下文,非常真實。
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于浪子燕青了。他“忠”——對朝廷忠,同其他好漢一同為朝廷平息叛亂;對主人忠,在盧俊義有難時幫助其脫險。他“義”,對朋友從來都是很好,一直為朋友著想。他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一身本事,無人比得;弩箭從不放空,相撲更是天下第一。黑旋風李逵在梁山上天不怕地不怕,翻了臉宋江也敢罵,唯獨怕燕青。他雖是三十六天罡星之末,但十分機智。招安之事,燕青從李師師處入手,才得以見到宋徽宗,如果沒有燕青,就沒有梁山泊的招安。最終,他同其他好漢為朝廷平息叛亂后,意識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預感跟盧俊義前去受封沒有好結果,便獨自離去,功成身退。燕青這樣的人物,不得不令我佩服。
《水滸傳》中,每一回的開頭都會有一首詩詞,有些講述了章節的大致內容,有些則寫出了作者的生活態度與想法。第七十九回開頭的一首《西江月》:“軟弱安身之本,剛強惹禍之胎。無爭無競是賢才,虧我些兒何礙。鈍斧錘磚易碎,快刀劈水難開。但看發白齒牙衰,惟有舌根不壞。”這首詞說明的道理與老子的一個故事差不多,反映出:柔弱有時能夠勝過剛強。
《水滸傳》的確是一本十分耐人尋味的好書,故事情節與深刻意義都等著我們去發掘。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16
《水滸傳》是我國的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諷刺了封建階級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揭示了中國封建農民起義的本質是“官逼民反”,同時贊頌了農民階級的反抗精神。
在這本書中,對于人物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傳神,書里的一百零八個好漢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他們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卻在朝廷的壓迫下組織了一支反對朝廷權力的隊伍。這支隊伍,就是“忠”與“義”的化身。
在這群人中,先不說宋江為人講義氣,樂于助人,也不提魯智深嫉惡如仇,有著俠肝義膽,也不講武松英勇無比,一拳打死了老虎。單單說滿腹經綸的吳用,他卓越的才華和頭腦已讓人敬佩不已,在這群幾乎全都會武術的人當中最為突出,因為只有他一個書生。但可以在這亂世存活的,又有幾個不是平凡之輩呢?想來他肯定也不是一名宵小之輩,能以一介書生的身份在梁山泊生存下來,委實不同凡響。
讀《水滸傳》不僅能夠感受到文中的人物魅力,還能夠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作者通過自己的神來之筆將人物的經歷通過真實的環境,一環扣一環,吐出各個人物的遭遇。作者雖然并沒有直接道出當時的寫作背景。但是我們通過各個階級的人物描寫,可以體會到當時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的殘酷和現實。朝廷官員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讓那些有為之人不能為朝廷所用,所以導致了最后對封建的反叛。
但其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些人不甘就此認命,逆來順受,想闖出自己一片天地的精神氣魄。以宋江晁蓋為首逐漸新亞,四方豪杰上梁山。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朽的政治,他們齊聚忠義堂排座次,然而人的劣根性是不可改變的,再后來水滸英雄們一心招安,卻被朝廷利用,導致他們死的死,散的散,歸順的歸順,雖然他們之前一直與朝廷作對,可他們只反貪官不反忠臣。可無論怎樣,朝堂的局面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水滸英雄們再怎么勇猛?可終究抵不過朝廷。結局是悲慘的,一百零八個英雄好漢永遠無法重聚,世上再無梁山好漢,但他們的故事,卻世世代代的流傳下來,在時間的長河里經久不息。
仔細思考,時代的局限下,人物思想的局限下,他們又能有怎樣的結局呢?這本書令我感觸太深,我會把它當做我心中的經典,再三品讀。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17
“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說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風風火火闖九州哇!”這歌詞讓我想起了水滸傳中那108位豪放不羈的好漢。正如歌詞里面所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是他們為人的前提;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他們的性格;風風火火闖四方是他們的愛好。就是這樣的一幫人在我國歷史的長河上上演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反抗運動。
最記得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背信棄義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小到對朋友仗義,大到對國家的大義,也就是要把國家建設的繁榮昌盛。這是我從李逵身上學到的東西。
忘不了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忘不了豹子頭林沖雪夜被逼上梁山,也忘不了行者武松在戰場上的瀟灑英姿。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好漢最后卻起義失敗,不免讓我為他們感到心酸,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居樂業,他們豁出了自己的性命和一生,貢獻給了全國人民,他們這種奉獻精神是我們永不能忘并要發揚光大的。
也許,這本書中的有些英雄人物是虛構的,但是我相信作者的意圖是讓我們知道國家對老百姓的態度是多么重要,同樣老百姓對國家的態度也是關系到這個民族的存亡、強大或者衰落。正在成長中的我們要努力學習,一定要把國家建設的昌盛繁榮,讓中國真正地步入世界強國之林。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18
《水滸傳》這篇文章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的腦海里面只有:忠,義兩個字。
在這里(忠)的含義是:“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的含義”
但是在這里(義)字包含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這就是這篇文章(義)。
我本人在《水滸傳》里最喜歡的人物是花榮和武松,武松的英雄事跡就是他在景陽岡打虎和武都頭獅子樓鋤奸的故事,在這些方面武松還是動了腦筋地冷靜的解決了這些問題。花榮是人們稱他為“小李廣”能特別顯示花榮的箭法的故事就是《小李廣梁山射飛雁》。
《水滸傳》中令我又喜歡又討厭的人就是主角宋江,因為他不是官,是吏,所以他對百姓很好,深知百姓的疾苦,百姓有難,能夠解囊相助,很有忠義感;但是他一直是梁山好漢中的主降派,并最終導致了起義軍和他自己的悲劇命運。
《水滸傳》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反抗精神的李逵、性格剛烈的武松,以及聰明善戰的花榮,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正是這些藝術成就,才使《水滸傳》成為中國四大文學之一。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19
《水滸傳》是羅貫中的著作,也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讀了《水滸傳》深筆記觸。
《水滸傳》以它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中國封建社會中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水滸傳》的社會意義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統治階級的罪惡。作品開頭寫了一個一向被人厭棄的破落戶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來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帥府太尉,而這位皇帝也不過是個沒有本事的昏君。他的親信大臣還有蔡京、童貫和楊戩等,他們構成了一個最高統治集團,蔡、高等人以他們的親屬門客為黨羽心腹,如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之流,在他們的下面,則是一些污吏、土豪惡霸,從上到下,狼狽為奸,殘害忠良,欺壓良善,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形成了一個統治網。
林沖原來是十八萬禁軍教頭,因得罪了高俅而慘遭迫害,這里體現出了高俅的陰險狡猾,為了權利不辭手段,也讓人看出了皇帝的腐敗無能,以及那時候朝廷的腐朽,官官相護。宋江原來也是做小官的,因為看透了朝廷的陰險,腐敗,而放棄了職務,投奔梁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哪里有壓迫就有反抗。同時也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只為自己利益著想的人就是高俅那種小人。因該學習梁山好漢,為了自己的同伙而戰,為了正義,不向邪惡勢力低頭。還有,我們應該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了自己的同伴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讀水滸傳有感有感篇20
我喜歡歷經磨難,但最終修成正果的《西游記》;我也喜歡有勇有謀,人人各懷鬼胎的《三國演義》;我更喜歡那兒女情長,俠骨柔腸而又流淚葬花的《紅樓夢》;可是我還是最喜歡一百零八將那盡情書寫江湖俠義的《水滸傳》。
《水滸傳》是一部產生于元末明初的長篇小說,生動而深刻的描寫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為領袖、有眾多英雄豪杰參加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跡。
施耐庵老先生寫農民起義,不滿足于寫農民起義的幾個小插曲,而是企圖描繪農民起義的全過程。從發生、發展到衰敗、瓦解,全都收入他的筆下。從結構上來說,我個人認為作者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筆調來描寫。在前半部,筆調是喜悅的、高昂的,充滿了轟轟烈烈的氣勢,讓人斗志滿滿;而后半部,筆調變成了悲傷的、低沉的,籠罩著凄凄涼涼的氣氛,給人以苦澀的感覺。
在這一百零八將中,有著倒拔垂楊柳的花和尚魯智深,有威猛打虎的行者武松,有粗魯莽撞的豹子頭林沖,有力大無比的黑旋風李逵,有愿結交四面八方英雄豪杰的及時雨宋江……在這些英雄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智多星吳用了,吳用智取生辰綱,使時遷盜甲,賺金鈴吊掛,智賺玉麒麟,都表現了他的足智多謀,若將他與諸葛孔明先生比,那就不知道誰更勝一籌了。
《水滸傳》告訴我們:封建民主專制使人們民不聊生的殘酷現實,它深刻的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血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它還告訴我們要擁有不斷追求理想,實現理想,堅持到底頑強的精神。就像宋江,他立志讓百姓從壓迫的苦海中逃離出來,他做到了,雖然過程很艱辛,最后他也被毒死了,但,他不斷的追求理想,實現理想的目標永遠不變!這就是一個偉大的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水滸傳》,你讓我如癡如醉,你讓我意氣風發,你還讓我受用無窮,我為能讀到像你這樣的好書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