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知識點
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知識點(一):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內容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
【內容導航】:
(一)初始取得時
(二)后續計量
(三)宣告分紅或利息到期時
(四)收到股利或利息時
(五)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處置
【所屬章節】:
本知識點屬于《初級會計實務》科目第一章資產第三節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內容。
【知識點】: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
(一)初始取得時
企業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應當按照該金融資產取得時的公允價值作為其初始入賬金額,記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科目。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所支付的價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的,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記入“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科目。交易費用記入“投資收益”科目的借方。
會計處理: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公允價值)
投資收益(交易費用)
應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應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
貸:其他貨幣資金等(支付的總價款)
(二)后續計量
交易性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在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會計處理:
①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②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時: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三)宣告分紅或利息到期時
企業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對于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的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應當確認為應收項目。
會計分錄:
借:應收股利(應收利息)
貸:投資收益
(四)收到股利或利息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應收利息)
(五)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處置
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應將出售時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余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投資損益;同時結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等(售價)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持有期間公允價值的凈增值額)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余額)
投資收益(倒擠,損失記借方,收益記貸方)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持有期間公允價值的凈貶值額)
將上述分錄分解為:
借:銀行存款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
投資收益(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同時:
借或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或借:投資收益
【提示】交易性金融資產常見測試指標有:
(1)計算整個持有期間對投資收益的影響:將從購入到出售整個期間的所有投資收益發生額加總即可(借方為“-”,貸方為“+”)。
(2)計算整個持有期間對當期利潤的影響:交易費用(負數)+持有期間的投資收益+持有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處置時價款與賬面價值之間差額確認的投資收益。
(3)計算處置時點的投資收益:處置時收到的價款-購買時入賬價值。
(4)計算處置時點對當期利潤的影響=處置時收到的價款-資產賬面價值。
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知識點(二):存貨概述
(一)存貨的內容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類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商品以及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銷商品等。
(二)存貨成本的確定
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三)外購存貨的成本
1.一般規定
存貨采購成本=買價+進口關稅+其他稅費+運費+裝卸費+保險費+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的合理費用(例如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
【注意】采購入庫后的倉儲費(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必須的倉儲費)是計入當期損益的。
2.特殊規定:
(1)企業(如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的采購成本。
(2)也可以先進行歸集,期末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分別進行分攤,對于已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主營業務成本);對于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期末存貨成本。
(3)采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也可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銷售費用)。
【提示】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2)企業在存貨采購入庫后發生的倉儲費用,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倉儲費用應計入存貨成本。
(3)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四)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存貨發出可以采用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核算。如果采用實際成本法,則在存貨發出時,要在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中作出選擇。如果按照計劃成本進行存貨核算,則要對存貨的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進行單獨核算,最終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1.個別計價法(個別認定法)
假設前提:
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一致
具體計算過程:
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
優點:計算準確
缺點:工作量大,不適用于所有企業。
2.先進先出法
假設前提:
先購進的存貨先發出
具體計算過程:
按先進先出的假定流轉順序來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及期末結存存貨的成本。
優點: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
缺點: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具體計算過程: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成本+本月進貨實際成本)÷(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出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優點:簡化成本計算工作。
缺點:平時無法從賬簿中查詢存貨的收發及結存金額,需到月末才能計算出相應的結果,不利于存貨成本日常管理與控制。
4.移動加權平均法
具體計算過程: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次進貨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成本=本次發出存貨數量×本次發貨前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知識點(三):包裝物
(一)核算的內容
1.生產過程中用于包裝產品作為產品組成部分的包裝物;
2.隨同商品出售而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
3.隨同商品出售單獨計價的包裝物;
4.出租或出借給購買單位使用的包裝物。
(二)賬務處理(按計劃成本核算包裝物,在發出時,應同時結轉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企業應該設置“周轉材料——包裝物”科目進行核算。
1.生產領用
借:生產成本
貸:周轉材料——包裝物
2.出租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周轉材料——包裝物
3.出借
借:銷售費用
貸:周轉材料——包裝物
猜你感興趣:
1.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必備知識點
2.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復習筆記
3.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練習題及答案
4.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練習題附答案
5.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練習題帶答案
6.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考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