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紅樓夢作文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有關紅樓夢作文篇2
《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有關紅樓夢作文篇3
《紅樓夢》到底寫了什么,或者說作者曹雪芹寫《紅樓夢》到底是要表達什么。這應該是關于《紅樓夢》整個區域內最敏感,也是最復雜的一個問題。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對于《紅樓夢》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甚至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紅樓夢》是經學家讀其弊,革命家讀其衰敗,歷史家讀其宮闈秘史,才子讀其纏綿……”那么曹雪芹十年辛苦,研淚成墨到底是想借《紅樓夢》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東西呢?
關于這個問題,同樣是各執一詞,眾口難調。最早回答這個問題的是脂硯齋。他曾在《紅樓夢》的第一回批語中說道“作者撰此書是為了出脫心中的苦悶”。而后來的護花主人妖希廉卻說“《紅樓夢》是為了感嘆家事的興衰”。而再后來的太平新人張新之卻說“紅樓夢”是為了諷刺家庭教育的失敗。而到了近代的,國學大師王國維說,《紅樓夢》體現的就是西方的“叔本華”理論。“人生是有欲望的,而人的欲望又是不能夠完全得到滿足的,因而人注定就是痛苦的”
等等,像上面這樣各名家的各種不同說法還有很多很多。這里暫不多述。既然這么多人提出了這么多不同的說法。那誰說的才是正確的呢?還是說他們說的都是正確的呢?我個人認為他們說的都沒錯。畢竟《紅樓夢》所要表達的道理是用故事來展現的,并沒有直接道破。而各讀者的眼光不一樣,所選的角度也不同。那么他們個人所看出的結果也不會相同。
但是,這些人所說的也僅僅只是他們自己眼中的《紅樓夢》而已。他們所認為的《紅樓夢》所表達的那種思想并不一定就代表曹雪芹所要表達的思想。畢竟這些人是沒有辦法和曹雪芹心靈相同的。
說了這么多,話題等于是又回到了原點。還是那個問題,曹雪芹的《紅樓夢》到底是想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東西呢?說實在的,我也不能肯定,或者說我也不知道。因為我和那些人一樣,都是沒有辦法和曹雪芹心靈相同的。我在這里只能是向大家提供一點我個人讀《紅樓夢》的心得,我自己的看法。最多也是能提供一個視角,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問題的角度。關于下面我的說法,大家完全可以不相信。
《紅樓夢》開卷第一回,作者曾自題一絕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紅樓夢》這滿紙的荒.唐言的背后,隱藏的是他自己的辛酸之淚。既然書中所隱藏的是作者的十年辛酸,那么此書首先也就是在告訴我們,他并不是要向世人講述一段悲劇的,有情人不能眷屬的三角戀愛情故事。因為這樣一個小悲劇他值不了幾個錢。更不值得作者用十年的辛酸來換。我反而憑此認為,作者借此書所要說出的是一個很嚴肅的社會和人生問題。以及教人類回應這個問題的方法。同時這個嚴肅的社會人生問題和其解決方法,是作者從他自己和他整個家族的興衰之中感悟出來的。所以脂硯齋也會在此詩旁感嘆出“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
那么作者所揭示的這個人生問題是什么呢?作者所說的解決方法又是什么呢?先來看第一個問題。人們常說《紅樓夢》一書有兩條最重要的線索。一個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另一個是“四大家族的由興盛到衰敗”。而這兩條線索合起來就是“盛衰聚散,都成夢幻”。而我認為這八個字,就是《紅樓夢》所要表達的主題。也是作者曹雪芹所要揭露的那個嚴肅的社會人生問題。
《紅樓夢》之所以題名叫做“紅樓夢”,其實就是在說書中所說的一切分離聚合,榮辱興衰,都只不過一場夢而已。可能有人會說《紅樓夢》作者所起其的名字并不叫做“紅樓夢”,而是叫做“石頭記”——的確如此,可是我認為作者曹雪芹是不排斥“紅樓夢”這個題目的。作者之所以在書中的正文中寫上“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這一段文字。也就是作者在告訴我們《石頭記》這本書是可以用‘紅樓夢’這個名字來代替的。因為‘紅樓夢’是可以概括全書的主旨的。
另外,作者正是要告訴我們“生衰聚散,都成夢幻”這一主旨。所以作者才會在書的正文里說出,讓我們讀者著眼于書中帶夢字的地方。也可能這是因為作者想要表達這一主旨。所以脂硯齋才會在書中的批語中感嘆道“一部大書起是夢,寶玉情是夢,賈瑞淫又是夢,秦之家常計策也是夢,今作詩也是夢,(指香菱)一并‘風月鑒’亦從夢中所有,故‘紅樓夢’也。余今批評亦在夢中。特為夢中之人作此一大夢也”(第四十八回批語)
既然《紅樓夢》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人生如夢”,那是不是和佛家所說的“色空觀念”不謀而合呢?我肯定的說,絕不是這樣。相反,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不僅不是這樣,作者在書中甚至是對儒釋道三教含不屑和調侃態度的。要不然書中所寫的佛教中人,凈虛老尼為什么那樣奸詐?妙玉尼姑為什么那么另類。甚至有一點多情呢?寫道教中人。為什么張道士,王道士不再觀眾靜心修煉。卻偏愛那么多管閑事呢?給寶玉提親,那是你一個道士應該做的嗎?問寶玉‘私事’那是你一個道士的分內之事嗎?
寫儒家自不必多言,只看寶玉那么反感“四書五經”“讀書中舉”便可見一斑。另外在儒家理論中最高尚的“武死戰,文死諫”,到了寶玉口中便成了“只顧自己圖名,而置國,君于不顧了。”所以我認為作者《曹雪芹》所要向世人‘推薦’的恰恰是儒釋道之外的又一種新的人生觀。而這個新的人生觀,就是作者所說那回應“人生如夢”的辦法。這種新的人生觀我認為就是“情”。
我常讀《紅樓夢》,其中其中聽到別人所問的最多的問題便是“你讀《紅樓夢》,能在里面看到什么?”。自從懂一點《紅樓夢》以來,我的回答就從未改變過:“我在《紅樓夢》里經常可以看到,里面有無數條情在交織。”難道不是這樣嗎?在愛情這一方面自不必說。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可謂是一段“美麗而又凄慘的千古佳話”,賺去人們多少眼淚。另外薛寶釵明明是對賈寶玉有意。花襲人愛寶玉更是一往情深。還有晴雯,湘云,妙玉和寶玉之間更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親情方面。王夫人的愛子之心可謂是天下慈母之表率。李紈對賈蘭,用一句通俗的歌詞來說,那就是“我的生命里只有你”。賈政和賈寶玉之間的父子親情,有人說那是很冷淡的。其實這么說的人,是多么的不合實際。虎毒尚且不食子,哪有不愛自己的兒子的呢?要不然他在打寶玉之時,也不會“長嘆一聲,向椅上坐了,頓時淚如雨下”。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趙姨娘和賈環之間的母子情,那也是真的。只不過趙姨娘作為素質不高的人母,教子,愛子的方法不那么合理罷了。在友情方面。賈寶玉因為秦鐘的死,而對元春封貴妃一事不聞不問。卻整日為死去的秦鐘牽腸掛肚。還有那薛蟠聽聞義弟柳湘蓮被道士度走,不知所蹤之時,不自覺的幾次落淚。
等等等等。這都是《紅樓夢》里的情,而且這還僅僅是眾多‘紅樓情’里的小小一部分。 當然,這些情也只是《紅樓夢》里的兒女私情,父子親情,兄弟友情。如果升華到《紅樓夢》之外。情也可以是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可以是白居易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也可以是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等等。
這些《紅樓夢》之外的家國情,君臣情是不是曹雪芹所要肯定的我不得而知。但這是我們家庭和社會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感情。我認為這正是曹雪芹所要肯定的,也是《紅樓夢》所要宣揚的。要不然,曹雪芹為什么會把書中最主要的兩位主人翁,賈寶玉和林黛玉的考語安排成“情不情”和“情情”呢?“情不情”用周汝昌老先生的話就是“對一切沒有感情的人和物,動情”。而‘情情’用脂硯齋的話說就是“不喜非情,不悲亦非情作”。白話就是“悲傷是因為情,高興也是因為情”。
另外據一些專家的考證,曹雪芹是為‘金陵十二釵’冊子里的每一位女子都設有考語的。不是“情什么”,就是“什么情”。雖然由于后半書稿的遺失,我們對此內容不得而知。但憑這些我們應該就能夠肯定,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就是肯定情的。
說到這里,可能會給大家產生一個矛盾。那就是,我前邊說作者借《紅樓夢》是要表達空和夢的。而現在我又說《紅樓夢》是要肯定情的。這不是很矛盾嗎?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把空和情結合起來,才是《紅樓夢》哲學的最偉大之處。下面我來具體分析。
首先,《紅樓夢》里所表達的‘人生如夢’思想。說具體一點就是“人生是短暫的,我們的存在只猶如一場短短的夢而已”我們人類在這一場短短的夢中,社會和自然強加給我們的責任和遺憾都是無奈的。我們“無可奈何花落去”,“無可奈何人老去”。所有的“悲歡離合”都是無可奈何的。和這永恒的宇宙山河比起來,我們人類只有無奈。其實再歸結起來,那就是“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暫”。
“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暫”這本就是一個令歷代哲人都傷感不已的話題。有張若虛的“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到劉夷希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再到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最后再到《紅樓夢》里的“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只有誰”等等。這里詩人所悲傷的都是“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暫”這永恒的主題。這也是《紅樓夢》所指出的那個人生命題。
有關紅樓夢作文篇4
讀完《紅樓夢》,我不禁被里面優美的語言所折服,同時也為賈寶玉和林黛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而嘆息。
不得不說,曹雪芹是一個杰出的文學家,他不僅把《紅樓夢》這一故事寫得如此美妙,就連里面的每一句詩詞都是盡心雕琢。
《紅樓夢》語言優美,每一句話都進過千錘百煉,對人物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他用優美的語言,活活把一個柔弱、聰慧的林黛玉捧到了我們面前。”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似水杏“,把薛寶釵的端莊典雅體現得淋漓盡致。
《紅樓夢》結構嚴謹,前后照應,為人物的后續發展處處埋下了伏筆。賈寶玉魂游太虛幻境,看了金陵十二釵,聽了紅樓十二曲,這每一首判詞、每一首曲,無一不與那十二位小姐日后的命運緊緊相連。襲人的汗巾,湘云的麒麟,都與她們未來的歸宿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賈寶玉是《紅樓夢》里的叛逆者。他反抗當時的禮教,不愿終日與四書五經為伍。林黛玉則是一個才女,她的詩里,充滿了女性特有的嬌媚。在詩社的作詩活動中,她屢屢奪冠。她的詩,總能讓人心悅誠服。
他們不服禮教,沖破禮教的束縛,深深的相愛了。叢林黛玉初來賈府的那一刻,賈寶玉就迷上了她。為她摔玉,當她耍小性子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總是跟在她身后,不停的解釋、道歉,直到她原諒。寶玉越來越愛黛玉,為她著迷,到后來,他甚至說,如果黛玉死了,他就去做和尚。可見,他對待遇的癡情非同一般。黛玉也是一個癡情的人,每次的傷心、落淚,都是因為寶玉。為寶玉做香袋,卻又因和寶玉耍小性子而把它剪破。她的喜怒哀樂,全因寶玉而變。寶玉因她變得吃啥,而她,又因寶玉香消玉殞。
他們,本是金童玉女,只因封建禮教的迫害,一輩子無法在一起,注定只能成為封建社會下的又一對犧牲品。我為他們感到嘆息,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卻只換回了一個悲慘的結局。
不管《紅樓夢》的結局如何,它始終是一部流傳百世,難以超越的經典。
有關紅樓夢作文篇5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我早就心向往之,尤其是耳畔響起“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云剛出岫,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佛柳”那悠揚的越劇時,我更是想一睹為快。暑假里,我終于有了一本屬于自己的《紅樓夢》。捧著《紅樓夢》,我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
《紅樓夢》講述的是因皇親而榮華富貴的賈府逐漸走向沒落,最后因家庭成員獲罪被抄家,終于繁華成空的悲劇故事。《紅樓夢》里,有精明潑辣、圓滑狠毒的王熙鳳,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貪玩厭學的賈寶玉……我覺得最有趣的當數心地善良、老于世故的劉姥姥。劉姥姥二進賈府時,為了取悅賈母,在宴席上故意出丑,鼓著腮幫子幽默地說:“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頭老母豬,不抬頭!”哄得眾人哈哈大笑,我也跟著捧腹大笑。
《紅樓夢》中最令人悲傷的情景莫過于黛玉葬花和焚稿。當讀到《葬花吟》中“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時,我似乎看見花一朵一朵地凋謝了,花瓣隨風滿天飛舞,花兒那曾經的清香,也沒有了。可是誰會來憐惜它們呢?只有孤單瘦弱的林黛玉!但是當林黛玉也香消玉殞時,還有誰會來憐惜花兒,有誰會來想念可憐的她呢?難怪她要發出“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慨!當林黛玉聽說寶玉和寶釵成親,她的病情惡化,奄奄一息,上氣不接下氣時,她把自己最心愛的詩稿、手絹和著自己的淚、自己的血都燒光時,真讓人潸然淚下!她燒的豈只是詩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靈魂!
《紅樓夢》最后的結局很悲慘!黛玉遺恨而亡,賈母歸天,熙鳳魂歸金陵,寶玉出家,一個風光顯赫的賈氏家族就這樣分崩離析了,真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有關紅樓夢作文篇6
今年暑假我讀了幾本書籍,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讀完它后我感觸很深。
要說說我的感受,當讀到”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多愁善感的黛玉時,總會情不自禁的落淚。一定是”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她令我產生了無比的憐愛。無論是自己的離別傷心事,還是草木枯榮,四季更替,她都會黯然淚下。也許她真如書中所寫的絳珠草,來到世間”還淚“一般。她真實的向人們展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腸,她對于一切世間的丑陋、難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淚,這不禁讓人覺得又愛又恨。書中另一個主人公是賈寶玉,他雖不是女孩但一樣是那么細膩柔腸。他與那些靈氣、清秀的女孩相差無幾。寶玉厭惡”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對丫環毫不歧視,反而他會挺起胸膛保護她們、憐愛她們。當寶玉得知無力幫助她們時,他傷心欲絕。他追求完美,追求獨到的美!內心的美、行為的美,他的身上總散發著一種別人沒有的美。他不是一位女子,但它更像一位愿意拯救那些女子的”美“的勇士!另外,薛寶釵那寬豁開朗的胸襟無疑讓人產生敬佩之情。而心狠手辣的王熙鳳恰恰相反,心胸狹窄,貪財,潑辣讓人發指!
這些人物形象都令我印象深刻,我認為作者正是通過這些文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切事物雖然都會消亡,但人性的善良和秀美總是人心所向希望追求的。
有關紅樓夢作文篇7
短短寒假,寥寥數日,卻不乏書香滿天的氣蘊。讀紅樓一夢讓我體驗世間百味雜陳,人世愛恨情仇。
病西子——顰兒
“兩彎似蹙非蹙柳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寥寥數句便將你病似西子的美展現出來。你痛失雙親,無奈含淚寄人籬下。不知是福是禍,你愛上了給與你溫暖的寶玉,但單純柔弱的你始終敵過城府極深的寶釧。“儂今日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你葬的何止是殘花,更是自己的誠心。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知兩不知”顰兒,你又是如何看破這世間的人情險惡?
怡紅公子——寶玉
“眉如墨畫,畫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你本是富家子弟,卻無半點奢豪之氣,你性格溫順,平等待人,當你與他初見時不知意的給她取一字“顰顰”,卻注定了一段無結局的姻緣。迫于無奈你娶了寶釵,最終選擇遠離塵世,出家做了和尚。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寶玉,你可曾記得病若西子的顰兒?“又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紅樓癡夢,一個對完美愛情的癡夢,塵緣飛花,人去樓空,夢中花落為誰痛?“愿依肋下生雙翼隨風飛到天盡頭”顰兒,寶玉,愿你們在一笑癡夢中看紅樓煙雨。
繁華落盡,浮生一夢,看紅樓夢,我的假日將充滿人世情愁的愛恨情癡!
有關紅樓夢作文篇8
我又讀了一本著名的書,它就是――《紅樓夢》。看看它會帶給我們哪些故事呢?
這本書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感情杯具為主線,透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衰的描述,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作家曹雪芹花費了十年心血鑄就的一部文學巨著。它展現了廣闊的社會背景,描繪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風情世俗。這部文學名著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創作水平,是一次巨大提升。因此,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一齊,被譽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
《紅樓夢》不僅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還是研究中國古代官制、哲學思想、文化形態、民俗現象,因此歷來備受各界人士關注。
《紅樓夢》反映了復雜的社會問題。揭示了深刻的人性、世態炎涼、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發展的哲理。
有關紅樓夢作文篇9
我津津有味地讀著《紅樓夢》這本中國古典名著,雖然似懂非懂地讀著,但我還是愛不釋手。
《紅樓夢》這部不朽的名著出自著名文學家曹雪芹之手,它以獨特的手法傳神的勾膩出了每個人的性格特征。特別是對每個人的肖像描寫,更為精彩。作者善于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捕捉傳神的動作,然后用精妙的語言描繪出來,堪稱絕妙!
比如說《紅樓夢》第三回作者對王熙鳳、賈寶玉的肖像描寫,十分逼真。
作者為了讓王熙鳳“乖巧”、“潑辣”的性格特征更突出,所以把她單獨介紹了出來。作者先讓王熙鳳在笑聲中出場,用未聞其人、先聞其聲的手法,給我們一種非同一般的印象。接著,作者通過對她華麗的裝飾、風騷的容貌,把王熙鳳這位嬌容華貴的形象完美無瑕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一位年輕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這就是曹雪芹筆下賈寶玉的外貌, 讓人看了,一覺就是一個美男子。在作家的筆下,賈寶玉是一個自幼嬌身慣養,受老太太疼愛的富貴少爺。我通過深讀發現,賈寶玉的思想性格是不愿受封建傳統,他厭棄對功名利祿的追求,他要求獨立,要求個性解放,以致在賈府居于“無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這就是讀完《紅樓夢》后,我學會的寫作知識,我今后一定會把這些運用到我的寫作中去。
有關紅樓夢作文篇10
《紅樓夢》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星期三的下午,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賈`史`王`薛為背景,故事情節由主次兩條矛盾線索構成的。一條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為中心,貫穿全節的全線。它以賈`林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和個性解決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禮數之間的矛盾為線索,以賈,林最后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數的徹底背叛和愛情的悲劇為結局而告終。
讀完以后,我已淚流滿面。從這條主線看來,造成賈,林愛情悲劇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與禮數的禱告下,青年男女愛情不取決于他們的意志,而由以賈母為代表的榮譽當權派們決定的。賈母對林黛玉的“疼”只是親情上的而已,并不是喜愛她不符封建道德規范的“孤高自許”。由此選出薛寶釵而旗幟林黛玉。它以賈府及其親族的哀敗為結局,不僅構成主線的社會背景,并與主線殊途同歸,提示了封建制度的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