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在學校舉行的作文
到了烈士紀念碑下,在路上一直喋喋不休的媽媽突然變得鴉雀無聲。周圍的人都低著頭。媽媽給我了一個眼色,然后默默地遞給了我一捧鮮花。我一下子就會意了。輕輕地走過去,把鮮花輕輕地放在烈士紀念碑下,然后輕輕地退了回去。和所有人一樣,恭恭敬敬地舉了三次躬。我在無意的一瞥中看到許多人的眼里閃著異樣的光。
看到這一幕,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為了讓舊社會徹底消失,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做出了多少貢獻。他們用自己頑強不屈的精神筑起了長城!這個烈士紀念碑只是無數位革命先烈的縮影而已。我站在他們腳下,怎么不肅然起敬?有了他們才有了和平的新中國,我們才能在著和平、幸福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我想到這些,心潮久久不能平靜。
燦爛的陽光一縷縷地灑在我胸前飄揚的紅領巾上,泛著金光。周圍的人都默不作聲。一切都變的莊嚴神圣。我和媽媽默默的退了出來。在回家的路上,我暗暗想道: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先輩為革命、新中國所做的一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坐在書桌前,提筆寫到這里,回過頭來仔細回味一下這首膾炙人口的絕句。忽然有了幾分以前沒有體味到的意味……
清明節在學校舉行的作文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是一度清明,沒有雨紛紛的早晨,而斷腸之痛無處不在。這個清明,沒有了爺爺的笑聲,沒有了爺爺的慈愛,我四處找尋,除了寂寞和哀傷,快樂只留在爺爺的疼愛里。
屋檐下的燕子回來了,小河邊的楊柳也青了,前門那株桃樹緋紅如霞……可是,爺爺,您卻永遠去了,您知道坐在門坎上想您的孫女早已淚眼婆娑了嗎?多少次夢里相見,卻如同陌路,這是我一直想不通的地方,那個慈愛的爺爺哪去了?
想爺爺您的日子很長、很慢,畫面在眼前一幅幅重現……
爺爺,您也許不記得那個寒冷的日子了,可我依然記得。那天,外面下著很大的雪,家里只有您和我。也不知什么原因,躺在床上睡覺的我感覺頭痛如裂,額頭燙得厲害,我痛苦地哭著、喊著。看著我的樣子,您急得顧上不收拾東西,匆忙把我從床上抱起來,背上就往醫院奔。那時的風多大啊,爺爺您幾次差點被風刮倒了;雪,不斷地飄舞,冰涼涼的雪花落進了你的脖子里。我靠在您的背上,看到您凍得通紅的臉龐,那一道道的皺紋是那樣清晰。為了讓我不受到寒風的侵襲,您把外套脫下來披在我的身上,頂著風雪繼續前行。我知道,雪地里一定有一行充滿愛的艱難腳印……
這樣的畫面在我的記憶里很多,今天,站在你的墳前,它們模糊了,又清晰了;清晰了,又模糊了……
春天來了,爺爺,我很想去抓魚。以前我們常去的那個地方,水非常清了,魚兒很多,游來游去的,真可愛!魚依然自由自在,可是,爺爺您已經不在了,想您的時候,我很想去跟魚兒說話,可我怕淚水嚇跑了它們的快樂。
爺爺,我知道您在那邊一定很寂寞。在那個冷冰冰的地方,沒有人陪您說話,沒有人給您快樂,也沒有人給您可愛的笑臉。可憐的爺爺!怕您孤單,我們種下了一棵青松,就讓它陪您說說話吧,它一定能把人世間最美麗的景和事告訴您的。爺爺,我想您,可我不能天天來看您,只有等到清明時,孫女才能站在青松的旁邊,跟您訴說她的心事。
爺爺,明年的清明——當杜鵑紅遍山野的時候,爺爺您一定能看到最美的春天,而我,就是春天里最燦爛的那張笑臉……
清明節在學校舉行的作文篇3
一年一度春草綠,今天又是清明節假期了,在疫情的關鍵時期,很多人選擇宅在家里過清明節,過一個不一樣的清明節。清明節,既上氣候變化標志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一個民間傳統祭祀的文化節日。清明節已經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祭祖是節氣與節俗的融合升華,清明的祭祀習俗主要源于寒食節和上巳節。后來,寒食節和上巳節與清明節綜合為清明節,寒食也成了清明的別稱。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承載了掃墓與踏青的文化意義,自古以來,在春暖花開、萬物萌發之際,為祖墳墓地除草植樹、清掃修整或在墳頭加土是謂“掃墓”,在墳頭拜臺前擺放祭品,并點燭、焚香或燒紙是謂“上墳”。人們在清明植樹,也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們發現,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等到若干年后郁郁蔥蔥的滿眼綠意向先人、向自己也向每個人彌漫而來的時候,那就是留住了春天,留住了青春,也留住了生命。
古人描繪清明的景象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縱然。”彼時,大批民眾趁著清明節掃墓,扶老攜幼去祭奠先人。在新時代,我們在清明節除了掃墓祭拜祖先,表達對先人的追思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祖先的教誨及發揚家風。
今年的清明節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期,我們更應該提倡 “厚養薄葬”“文明祭祀”,或者在家里敬上一柱香,或者在網上獻上一束花,或者在心里點一盞燈,讓祭祖回歸精神上的敬祖、盡孝、和諧、傳承等傳統的清明節內涵。
在清明節更能體會生命的意義,進行自我心靈的凈化。人從哪來又到哪去,這是人類的最高命題,也是人類永恒的懸疑,是對潛藏心底的人性本能的叩問。一方面感覺到生我育我的恩澤,在生死的感悟之中,受到洗禮和凈化。另一方面,停下行色匆匆的人生腳步,佇立面對死亡,思考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以清明節為契機進行家庭文化建設,和孩子們一起緬懷先人的事跡,慎終追遠,用追悼紀念的儀式召喚生命的力量,提升生命價值,延續精神生命,把個體生命置于祖輩代代相傳的生命長鏈中,作為長鏈的一環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家庭歷史與精神遺產的正向互動,促進子孫在日常生活中對道德操守的堅持與對俗規國法的遵守。
這種“慎終追遠”,不僅僅是對小家族的追憶,也是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感念。在今年的清明節,我還想哀悼那些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離開的英雄和同胞們。所有中華兒女,我們一方面告慰先人,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與操守;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斷地激勵自己,要光大我中華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早日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清明節在學校舉行的作文篇4
躺在草坪上數著身旁星星點點的滿天星,朵朵潔白的梨花又棲滿了枝頭。風雨梨花清明節,折菊思卿又一年。
昔日,與奶奶歡聲笑語的場景浮現在眼前。祖孫兩坐在庭院里,一簇簇野花開得甚是漂亮,銀光灑了一地。我坐在草坪上靠在奶奶懷里抬起小指數星星,聽著奶奶給我講述紅軍抗日的故事。涼涼的風,銀白的月,閃閃的星,永遠封存在我的記憶里。
如今,惟有我獨坐舊庭院,看晚風拂柳訴離愁。我無言讓淚長流,放任思念如水奔流。墓還是那個墓,人卻不再是那個人。生死定局,陰陽兩隔。要走的誰也留不了,生者的日子再怎么難過還是要過下去的。回憶依舊清晰,一切仿佛還在昨日,剪不斷的是那三千懷念絲。
奶奶總愛給我講紅軍的故事。雖然小小的我并不明白這看似十分有趣的故事,背后是怎樣辛酸曲折的歷史。現在一天天長大,也明白了身上的責任。鮮血染紅了殘陽,侵虐者殘忍的屠殺著這片土地上的生命,徹底根除他們的信仰。但華夏兒女的骨子里的不屈如破竹,縱使解放的道路關山迢遞,也砥礪前行。
五星紅旗為何這么光彩奪目,那是烈士們的鮮血浸染的。
并非只有那些抗日戰士讓我們銘記,平民英雄也一樣。他們用平凡的人生,實現了不平凡的人生價值。不會忘記汶川中那些舍棄自己生命救下他人的無名英雄;不會忘記那個洪水中讓同學踩著自己身軀逃生的中學生;不會忘記那些除奸斬惡的英雄。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是的,沒有你們,哪有今天的幸福。復興之路還在繼續,時刻會記住你們,是你們,伸出溫暖的手去拯救這冷漠的社會。是你們創造了新中國,才有現在和未來。英雄們的光輝英雄們的光芒輝映著云彩,暮鴉的回歸演奏著懷念的哀歌,風牽著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訴每一個人:他們不是傳說!
人間四月,草長鶯飛。滿山遍野的油菜花開的正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千萬華夏兒女在這一天紀念祖先,緬懷先烈,思念逝去的人,尋找著他生前的足跡,慢慢地回憶過去。挑一個好時刻,不顧路途多么遙遠。
墳前,送上一束新鮮的菊花,深深地鞠一躬;敬上三支香,輕輕地磕個頭,獻上最虔誠的祝福。如此便是對逝去的人的祝福了。
有人說人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斷氣的時候,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時候,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會上他死了,不會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時,那時候他才真正死了。
這就是清明的意義吧——當你不能擁有時,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在這個春寒料峭的時光里,銘記歷史,思念親人,背負著他們身上的愿望更好地生活下去。
清明節在學校舉行的作文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懷著對烈士們的無限崇敬之情來到了烈士陵園。為那些因正義而犧牲的烈士拂去塵土,憑吊烈士的英魂,緬懷烈士的豐功偉績。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想,我們的這些烈士們,他們的雖已逝去,但他們那可貴的、崇高的精神卻像一團巨火燃燒著,永不熄滅。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歲月中,有我們宣恩的多少英雄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鄉的土地上。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也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那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為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慨,為我們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們是我們宣恩的驕傲,也是我們宣恩的光榮。
他們以火一樣的激情投身戰斗,他們懷揣群眾利益走向危險,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捍衛他人的生命,他們始終堅信,當國家需要堵機的時候,他們就學黃繼光,當國家需要炸碉堡的時候,他們就學董存瑞,當國家需要排地雷的時候,他們就學羅光燮,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革命,他們對死毫不畏懼。只把它當蛛絲一樣輕之拂去。
烈士們不是屹立在高山巨嶺上的巨松,而是遼闊平原上的一株小草——為大地增添一筆綠意。
烈士不是矗立在廣場中央的高大石像人,而是平凡道路下的一顆石子——為繁忙的交通奉獻所有力量。
烈士不是攀權附貴的小人,而是力爭上游的君子——為心儀的祖國貢獻出全部生命。
小時候,媽媽常說,我們的紅領巾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那時候,我還不太了解其中的含義。現在,我長大了,也漸漸懂了,正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我們在這風和日麗的日子里,雖然離硝煙滾滾、戰火紛飛的年代很遠了,也許無法體會那時的艱辛,但我們已經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祖國新時代建設的重任,雖然也有艱險和困難,但我們一定會學習先烈不屈不撓的精神,好好學習,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革命先烈你們安息吧!
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節在學校舉行的作文篇6
“梨小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節,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
總之,清明節是一個春暖小花開的日子,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總會讓人們想起要出去走走。有了這個想法,于是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走出了家門,來到了二中那條路。
走在河邊,迎面吹來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風,就好像是媽媽的手在你的臉上輕輕拂過,溫柔、溫暖,周圍的空氣充滿了春天的氣息。讓人的心情不由自主的會從陰天轉到晴天。領略了春風的柔情,再來看看周圍的小花和樹。在小河旁有一排楊柳,它們隨著春風的佛動,而且全樹成綠色,就好像是碧玉做成的藝術品。和賀知章的《詠柳》一模一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條。”
有些樹是會開小花的,那一朵朵的小花,從樹叢間鉆出來,小小的,好可愛。有些樹開的是黃色的小花,有些樹開的是白色的小花,好有些樹開的是粉色的小花。最令我驚訝的是在一簇已經全部枯萎的樹枝中,竟然開出了一點點紫色的小小花蕊,仿佛是在說,春天到了,我也要加入這萬紫千紅的世界,和她們一起享受春天的美好。
我們一家人邊走邊看,快走到東塔公園時,發現了周圍的那些不知名的樹都長滿了一顆顆綠色的種子。望著這些誘人的果子,差點就忍不住要去摘幾顆來嘗(好吧,那不能吃。)
在這陽光明媚的季節里,每個人其實都應該出去走走,看看這美麗的祖國的河山,心情也許會好起來哦,碧海藍天吹吹風,出去走走吧,其實好地方一生都看不完,別窩在家當懶蟲!
清明節在學校舉行的作文篇7
星期二,我和妹妹去放風箏。我拿著我的“黑蝙蝠”和妹妹來到廣場上。哇!這真是風箏的海洋呀!
我叫妹妹把風箏擺好位置,等到風來時,立即令妹妹把風箏放掉。我先把線收緊,然后輕輕一放,風箏便飛起來了。趁這個機會,我慢慢的放線,風箏飛得的越來越高了。這時風漸漸的小了,風箏也慢慢的落了下來,正當我絕望的時候,奇跡發生了,突然,刮起了風,在離地面二三十米的地方,風箏又飛了起來,過了幾分鐘,我的風箏又排在最遠的位置上。但天有不測風云,一下子又刮起了大風,真是六月天,孩子臉——說變就變。這時線斷了,可是風箏再也不聽使喚了,亂飛,最后它一頭栽向地面。我和妹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風箏找了回來。看來我的放風箏技術還不夠好。
原來,放風箏要不僅要有好的風箏、天氣,還要有好的技術呀!首先要有好的風箏,第二是要有好的天氣,第三是要有好的技術,有了這三點風箏才能隨心所愿,越飛起高!
清明節在學校舉行的作文篇8
躺在草坪上數著身旁星星點點的滿天星,朵朵潔白的梨花又棲滿了枝頭。風雨梨花清明節,折菊思卿又一年。
昔日,與奶奶歡聲笑語的場景浮現在眼前。祖孫兩坐在庭院里,一簇簇野花開得甚是漂亮,銀光灑了一地。我坐在草坪上靠在奶奶懷里抬起小指數星星,聽著奶奶給我講述紅軍抗日的故事。涼涼的風,銀白的月,閃閃的星,永遠封存在我的記憶里。
如今,惟有我獨坐舊庭院,看晚風拂柳訴離愁。我無言讓淚長流,放任思念如水奔流。墓還是那個墓,人卻不再是那個人。生死定局,陰陽兩隔。要走的誰也留不了,生者的日子再怎么難過還是要過下去的。回憶依舊清晰,一切仿佛還在昨日,剪不斷的是那三千懷念絲。
奶奶總愛給我講紅軍的故事。雖然小小的我并不明白這看似十分有趣的故事,背后是怎樣辛酸曲折的歷史。現在一天天長大,也明白了身上的責任。鮮血染紅了殘陽,侵虐者殘忍的屠殺著這片土地上的生命,徹底根除他們的信仰。但華夏兒女的骨子里的不屈如破竹,縱使解放的道路關山迢遞,也砥礪前行。
五星紅旗為何這么光彩奪目,那是烈士們的鮮血浸染的。
并非只有那些抗日戰士讓我們銘記,平民英雄也一樣。他們用平凡的人生,實現了不平凡的人生價值。不會忘記汶川中那些舍棄自己生命救下他人的無名英雄;不會忘記那個洪水中讓同學踩著自己身軀逃生的中學生;不會忘記那些除奸斬惡的英雄。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是的,沒有你們,哪有今天的幸福。復興之路還在繼續,時刻會記住你們,是你們,伸出溫暖的手去拯救這冷漠的社會。是你們創造了新中國,才有現在和未來。英雄們的光輝英雄們的光芒輝映著云彩,暮鴉的回歸演奏著懷念的哀歌,風牽著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訴每一個人:他們不是傳說!
人間四月,草長鶯飛。滿山遍野的油菜花開的正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千萬華夏兒女在這一天紀念祖先,緬懷先烈,思念逝去的人,尋找著他生前的足跡,慢慢地回憶過去。挑一個好時刻,不顧路途多么遙遠。
墳前,送上一束新鮮的菊花,深深地鞠一躬;敬上三支香,輕輕地磕個頭,獻上最虔誠的祝福。如此便是對逝去的人的祝福了。
有人說人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斷氣的時候,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時候,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會上他死了,不會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時,那時候他才真正死了。
這就是清明的意義吧——當你不能擁有時,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在這個春寒料峭的時光里,銘記歷史,思念親人,背負著他們身上的愿望更好地生活下去。
清明節在學校舉行的作文篇9
每逢清明,內心都倍感失落,今年又逢清明節,昨天是清明節的第二天,也是一個掃塵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媽媽一起去了鄉下奶奶家,準備一起去登山掃塵。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錯,昨天天上是下著小雨,我們也無話可說,也只有踩著泥膩的山間土地一步一步的奮力的向上攀登。
終于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我們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著煙,那香味是那么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著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花籃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后,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燒在陰間的鈔票,爸爸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說:"人人都有不要搶。”我一聽還好玩,他們有這么多錢一年也花不完,還用搶什么呢?
太公、太婆和小爺爺你們“走”的那么的早,我都沒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們老人家,你們就離開了我的身邊,在那,陪伴你們的只有孤獨和寂寞,還有那“無情”的春、夏、秋、冬和綠樹繁茂的山林,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的,在走的時候,我們又再次向他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