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元宵習俗
北方的正月十五同樣也過的熱鬧非凡,把正月十四當作大年三十再吃頓年飯,然后再繼續過三天的年(十五為小初一,十六為小初二,十七為小初三)。直到正月十八,人民才開始投入到正常的生產工作中去。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合家團聚吃元宵?!霸边@種食品名稱,據說出現于宋末元初,是因為人民習慣在上元節之夜吃它的緣故。
元宵和新年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稱“湯圓”“圓子”“水圓”“湯丸”“浮圓子”“乳糖圓子”,生意人美其名為“元寶”,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作文元宵習俗篇2
“年小月半大”,正月十五得像大年三十一樣的重視,一家人不僅要團聚再吃頓年夜飯,夜晚還特別熱鬧,有集會玩龍燈、舞獅、旱船、猜燈謎、放焰火等各項社團活動。
北方的正月十五同樣也過的熱鬧非凡,把正月十四當作大年三十再吃頓年飯,然后再繼續過三天的年(十五為小初一,十六為小初二,十七為小初三)。直到正月十八,人們才開始投入到正常的生產工作中去。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合家團聚吃元宵。“元宵”這種食品名稱,據說出現于宋末元初,是因為人們習慣在上元節之夜吃它的緣故。
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稱“湯圓”“圓子”“水圓”“湯丸”“浮圓子”“乳糖圓子”,生意人美其名為“元寶”,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作文元宵習俗篇3
千盼萬盼,終于盼到了元宵節的夜晚,家里剛好有一些元宵,我爭著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齒下,母親終于答應啦!
我揭開鍋,放上水,合好電閘,等水燒開,(上一次,由于我經驗不足,煮成了一鍋黑水,。)水開啦!,我把元宵輕輕的放下鍋,我用勺子輕輕把元宵推開,鍋開啦!大功告成。
“開飯了”我喊,這次我的元宵一個也沒破,一個個圓圓胖胖,好可愛!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燈,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涂了點紅色,桃底有大葉子,真是漂亮又簡單,看那以過時的扇燈,雖然它過了時,但它還是那么青春有風度。有氣魄,再看那金牛燈,制好框架后,用閃閃發亮的金線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今牛就出現啦!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呀!
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上炸開,好象把天空炸出一個洞,滿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來??靵砜?!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個龍山,那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這個情景多么壯觀多么美麗呀!
千言萬語,表達不了我對大家的祝福,我對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數也數不過來,在這里,我只說一句,元宵節快樂?。?!
作文元宵習俗篇4
正月十五終于來到了,這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我興奮不已,因為元宵節這天可以吃好多好多湯圓兒。
超市里的湯圓兒有很多種味道,芝麻,花生,香芋,香橙,菠蘿……都能放進湯圓里,真是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我買的就是最經典的芝麻湯圓。
湯圓兒有桂圓大小,圓溜溜的像一個小雪球,摸上去冰冰涼涼,硬邦邦的。媽媽先把水燒開,然后小心翼翼的把雪團似的湯圓兒放進鍋里,湯圓立刻沉入鍋底。媽媽用湯勺輕輕地攪動,防止湯圓粘在一起,然后蓋上玻璃鍋蓋,很快玻璃蓋上就有一層水蒸氣。過了幾分鐘,水又開了,“咕嚕咕嚕”冒著泡兒,從鍋縫中冒出許多水汽,一個個湯圓接二連三地浮上來了。
媽媽打開蓋子,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看見一個個湯圓兒像長大了一圈似的,看起來似乎煮熟了,真想吃一口!
媽媽說:“別急,先讓它再煮熟一點兒?!眿寢層脺装涯切┰谒锎虻臏珗A兒一個一個的舀起來,又放進開水里。我快等得不耐煩了,媽媽才說:“可以吃熱乎乎的湯圓嘍!”我一聽馬上一陣風似的沖過去拿碗,用湯勺裝了一大碗湯圓。
媽媽煮的湯圓,就是不一樣啊!細看熟透的湯圓兒一個個又白又胖,又大又圓,像一顆顆白色珍珠,又像一個個去了皮的荔枝。透過晶瑩的外皮,里面的芝麻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他是那樣的香,老遠就能聞到它的芝麻香氣。讓我忍不住想一口把它吃掉。
我迫不及待地把湯圓舀入嘴中,哇,好燙!但是真是好吃!外面的那層薄薄的皮,比軟綿綿的棉花糖還軟,真是嫩滑柔軟、香糯可口。輕輕一咬,你會感覺香噴噴、甜蜜蜜的芝麻流入嘴中,咽下肚子,甜味一直徘徊在心中,真讓人回味無窮。一大碗湯圓,我十分鐘不到就吃完了。
我喜歡吃湯圓兒,元宵節吃湯圓兒是愿家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吃了湯圓,我希望我的家庭可以甜蜜幸福。
作文元宵習俗篇5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具有中國的特色,各地舉辦的元宵節活動也是十分多姿多彩。這不,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大街上人聲鼎沸,廣場上的人們積極地參加猜燈謎、賞燈會等具有元宵節特色的活動,整個小鎮上洋溢著濃濃的元宵氣氛。
而我,到了元宵節這一天也是樂呵呵的。因為,每到這個元宵佳節,手藝極好的爺爺便會大展身手,親自掌勺做湯圓!
”湯圓湯圓送湯圓,香香的湯圓是圓又圓……”,這是一首過元宵時唱的《湯圓》?,F在用來描述爺爺做的湯圓的香甜也正合適。
這煮湯圓又什么稀奇的!有人肯定會不以為然,那你就大錯特錯啦!看!爺爺剛剛煮好了幾碗湯圓,正欲端出,幾雙虎視眈眈的眼睛便緊盯著里面又白又“胖”的湯圓不放了,可見它們的魅力無限啊!香味一陣陣的襲來,我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還沒放穩,我們姐妹三人便都像是“餓鬼”似的操起勺子一陣狼吞虎咽,貪心的樣子惹得大人們一陣發笑。我咬了一大口,外皮很薄,又糯又香,而且軟而不黏,十分可口。剛咬開外皮,一股湯便流了出來,一嘗,鮮香無比,我忍不出又貪心地咬了一大口,里面的肉也是極為鮮嫩,讓人回味無窮。外面買來的可沒有這么新鮮好吃啊!皮薄餡多,又這么好吃,那可是只有自家才有這種美味啊!我一次性吃了十個,已經撐了,家里的湯圓就是大!
這一天,大人們吃完晚飯后邊聊天邊觀看元宵晚會,其樂融融,人們不時的哈哈大笑,小孩子則到一旁說著悄悄話,人人都沉浸在這個幸福的世界中不亦樂乎,整個屋子里都洋溢著令人愉快的氣氛!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元宵節是新年之后第一個滿月,也意味著春節的正式結束,寄托著人們的美好心愿,象征著圓圓滿滿,象征著合家團圓。元宵節,我們大家喜歡你!祝愿新一年中,大家心想事成,事事順利,和和美美!
作文元宵習俗篇6
元宵節起源于西漢王朝。相傳漢惠帝死后飛揚跋扈的呂后篡權,任用了大量呂氏親信,宦官當權。呂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在老忠臣協助下登基,博采眾議,在正月十五這天,一舉掃除了諸呂殘余勢力。因古代“夜”與“宵”同義。正月又叫“元月”,為了紀念正月十五這一天,漢文帝就將此日定為“元宵節”。從此,經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時,為顯示大唐興盛,國泰民安,逐沿用舊俗,每到“元宵節”這天,張燈結彩,歡慶狂歡,“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使這一節日更加興盛。
節日期間,燈月交輝,游人如織,正如唐代詩人張說所描繪的:“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里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李商隱的詩曰:“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描繪了當時觀燈時車水馬龍的宏大場面。流傳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懸燈歡樂的規模更加盛況空前,花燈的裝飾造型也更精美,燈節帶給人們更多歡樂,更多光明。詩人蘇東坡有詩云:“燈光家之有,笙歌處之樓”;大詞人辛棄疾也曾有著名詞作:“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边@些詩詞描繪了當時元宵佳節滿城花燈齊放,通宵達旦,歌舞笙樂的壯觀場面。到了清代,據《京都風俗志》記載:清代太平年間每年元宵節都是:“通街委巷,燈光星布珠懸,皎如白晝”,“王孫貴客、士女兒童,傾城出游,謂之逛燈”,由此可見元宵節觀燈的熱鬧場面。
到近代,這一習俗代代流傳,至今仍經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戶戶都在門前和屋內懸掛彩燈、大紅燈籠,全家團圓,圍坐一起,觀花賞燈吃元宵,象征著“團圓美滿,豐收和睦”,同時這一天還標志著是春節歡樂的最后一幕,熱熱鬧鬧過完了“元宵節”,才算是真正過完了春節。
宋代詩人歐陽修詩曰:“去年元宵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闭f明在這燈好月明人團圓的喜慶佳節里,親朋好友相約團聚,早已是民間慶春節的重要習俗。如果在團聚時捧去一把鮮花,攜帶上一個花籃,讓美麗嬌艷的鮮花送來一個吉祥幸福的歡樂好運,會給朋友相聚增添無比歡樂的心情,這時應該選用寓意團團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紅的火鶴花、滿枝懸掛形似紅爆竹的炮仗花、鮮艷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銀芽柳、閃爍潔白繁星的滿天星等,都會展現出一片祥和安樂的氛圍,為親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
作文元宵習俗篇7
千盼萬盼,終于盼到了元宵節的夜晚的,家里剛好有一些元宵,我爭著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齒下,媽媽終于答應啦!
我揭開鍋,放上水,合好電閘的,等水燒開,(上一次,由于我經驗不足,煮成了一鍋黑水,.)水開啦!,我把元宵輕輕的放下鍋,我用勺子輕輕把元宵推開,鍋開啦!大功告成。
“開飯了”我喊,這次我的元宵一個也沒破,一個個圓圓胖胖,好可愛!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燈,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涂了點紅色,桃底有大葉子,真是漂亮又簡單,看那以過時的扇燈,雖然它過了時,但它還是那么青春有風度。有氣魄,再看那金牛燈,制好框架后,用閃閃發亮的金線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今牛就出現啦!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呀!
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上炸開,好象把天空炸出一個洞,滿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來??靵砜?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個龍山,那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這個情景多么壯觀多么美麗呀!
千言萬語,表達不了我對大家的祝福,我對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數也數不過來,在這里,我只說一句,元宵節快樂!!!
作文元宵習俗篇8
我們一家剛吃完團圓飯,爸就說帶我去看花燈,我非常的高興。傍晚,一輪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幾顆星星頑皮的向我眨眼睛。銀白色的月兒隨我一起逛花燈。我們一家隨著熱鬧的人群來到花市。我認識的“小魚兒”被爸爸頂在脖子上,她手里拿著熒光棒,頭上帶著紅牛角,穿著紅色的外套。臉上帶著開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處都張燈結彩,各式各樣的電子花燈,簡直叫人目不暇接,隨著一陣陣鑼鼓喧聲,兩條蛟龍,在人群中間交叉飛舞。
這時,幾聲巨響,美麗的禮花接二連三地在空中開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滿天的星辰,還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賞花燈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滿足,幸福,愜意的神情離開了。
人們在春節的歡樂中走親訪友后,又迎來了熱鬧的節日元宵節。一大早,噼哩啪啦的爆竹聲就轟動了全村。大人們忙碌著,小孩們歡笑著。村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農家院子,一般只有自家人進進出出,可現在不同了,左鄰右舍走家串戶。
今天是元宵節。晚上,我和爸爸媽媽興高采烈的來到豫園九曲橋去看荷花燈。一朵朵美麗的荷花燈,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風情萬種,真是好看極了!荷花下面的龍船。龍船長50米,在水面上,很像龍。
元宵節見聞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吃過晚飯后,外公帶著我到白鷺洲公園看燈展。公園門口的一座圓柱形燈塔遠遠就吸引著我,它高約12米,有四層樓那么高,燈塔兩邊的金鼠不停地旋轉,好像在著觀賞花燈的人們。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鞭炮和花燈的節日,晚上我和哥哥的幾個朋友到街上去看花燈,街上很熱鬧,賣什么的都有,街上人山人海,大約在7:00的時候,各式各樣的煙花都爭先恐后的出現在上空!這時天空中出現了一束束五彩斑斕的煙花。
今天是2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玩。大街上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彩。市中心周圍四條寬闊的馬路上燈火通明,使整個城市籠罩在燈的海洋里,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元宵佳節祝福你,做個元宵送給你!滑滑的,甜甜的,對你的感情粘粘的!賞月,觀燈,我等你!花燈,月下,我想你!月圓,湯圓,緣夢圓!又一輪美麗月亮,又一個元宵佳節,又一段幸福時光,又一次真誠祝福,祝你:團團圓圓!甜甜蜜蜜!順順利利!額。
要問我最喜歡什么節日,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元宵節。去年的元宵節,我記憶猶新。那一天我是在外婆家過的,我十分得快樂。我們一家子聚集在一起做湯圓。媽媽做的湯圓特別好。湯圓又白又圓,看起來使人垂涎欲滴。
天晚上,我們買了一箱100響的大禮花,箱子的長寬高幾乎相等,約莫80厘米,它沉甸甸的,我、媽媽、外公、舅舅抬都抬不動,最后,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放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的位置。舅舅把炮點燃后,迅速地跑開了。
作文元宵習俗篇9
每逢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湯圓是寧波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國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相傳,唐太宗為犒勞大將郭子儀,下旨御廚在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以上好糯米制成特殊食品應宴。御廚們靈機一動,創制出一道香糯柔軟的白圓團子,獻給皇上。唐太宗品嘗后,贊不絕口,并將其定名“唐圓”,象征唐朝一統天下。因唐圓是在元宵夜時吃的,民間遂稱之為元宵,即湯圓。因為這種糯米球在鍋里有浮有沉,所以最早叫它“浮元子”,后來把“浮元子”改稱為“元宵”。元宵節吃湯圓象征合家團圓,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湯圓是一種不分老少都愛好的食物。湯圓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制成餡,湯團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具有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鮮爽可口,是個珠圓玉潤,然后一戳就如巖漿般噴涌出香餡的湯圓,令人稱絕。現在的元宵種類繁多,比如賴湯圓、綠豆湯圓、芝麻棗泥湯圓、雞肉湯圓等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吃到芝麻湯圓,下面我們來看看芝麻湯圓是怎么做成的?首先準備這些原材料:適量的糯米、大米,適量的白糖、麻醬、挑仁(壓碎)、芝麻、化豬油。將糯米與大米混合,水浸1到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制成面粉;第二,將白糖、麻醬、桃仁、芝麻、化豬油和面粉混合拌勻,制成小方塊餡料待用。第三,將面粉加入適量涼水揉和,取一小塊捏扁,放入切好的餡料封口揉圓。第四,將水燒開后放入湯圓,煮時火不宜過旺。湯圓浮上水面,稍過一會兒撈出即可。湯圓因為心里包著餡,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溫度適宜可以入口,可是一定要留意里面的餡料,溫度相對比較高,可別燙著了哦!
我愛吃湯圓,也愛看它漂在水中的樣子。每年我都期盼元宵節的到來,因為我就可以吃到媽媽親手做的湯圓了,幸福快樂的過大年!
作文元宵習俗篇10
我家住在寶雞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是非常熱鬧的。
這天,人們都要鬧元宵,整個小鎮一片歡騰,大家興高采烈,氣氛熱鬧極了。
元宵節的風俗是晚上全家人圍在桌旁吃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了元宵大家就應該“鬧元宵”。
大家都歡天喜地地來到各自所在的院壩,開始放煙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煙花,妹妹興致勃勃地點燃一個煙花的引線,頓時,五顏六色的火花迸出來,像是一個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繽紛,漂亮極了?!皠e得意,看我的‘金鳳凰’!”我說完,立刻點燃了引線。“啾——”隨著一聲刺耳的響聲,一只只金黃的東西飛快地沖上了天,“嘣”的一聲爆炸了。接著,許多小金點撒滿了天空,發出“嘣嘣”的爆炸聲,突然,這些到處亂飛的小東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鳳凰。
“有趣!你們在這比賽煙花?加我一個!”原來是爸爸來了,他手里還抱著一個大禮炮。爸爸慢慢地點燃了禮炮,一下子,天空上綴滿了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藍的,黃的……是那樣漂亮,它寄托著我們的快樂在天空中綻開……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作文元宵習俗篇11
元宵節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日。道教稱正月十五為上元,與土元十五的中元節和十月十五的下元節,三個合稱“三元”,分屬于天、地、水,“三官”的誕辰。因元宵是節日食品而得名。元宵節又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我們鄉村的元宵節非常的熱鬧???,有舞龍燈的、有逛廟會的、有放水燈。
鄉村的元宵節主要活動是觀賞花燈,所以又稱“燈節”。在這個節日里還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灶火、猜燈謎等習俗。
在這天晚上有的人 還 放許愿燈,放水燈,再把自己家里的燈全開起來,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把這么多的燈都開起來?是不是太浪費電了?”媽媽說:“不浪費,那叫‘滿堂紅’?!迸叮≡瓉砣绱?,在這元宵節的時候,還會有許許多多的地方的村民舞龍燈,可熱鬧了。我們還在橋頭兩端點上燈。有些大人會一起打牌,搓麻將,鬧到很晚很晚的'才肯罷休。
在元宵節的這天晚上,電視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精彩節目插放,有小品、舞蹈、歌曲,反正應有盡有。于是,我又天天盼望過元宵節。
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之一,我喜歡元宵節。
作文元宵習俗篇12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因為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稱元夕,上元節。因有觀燈習俗,又稱燈節。佛教文化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節吃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和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于過完了新年。
元宵節始于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其實古時候的元宵節不只是是元宵,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包括出門賞月、猜燈謎、吃元宵、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滿清入關后,宮廷不再舉辦燈會,但民間辦燈會的習俗已成,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每逢元宵節,除了提燈籠、吃元宵外,當然各地都會辦的就是猜燈謎。在如今各地都有許多不同型態的節慶安排,想方天。放松炮炸寒單的變成每年固定舉辦的民俗慶典活動,也象征著年節即將告一段落,代表過完元宵后,又將是上學、工作的開始。
作文元宵習俗篇13
在爆竹聲中,迎來了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早晨起床當然應該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湯圓用黏黏的面團搓成,有大有小,有粉有白,放在鍋中蒸上一會兒。煮好的湯圓,像一個個可愛的胖娃娃。咬一口,燙燙的黑芝麻像流水般滾入心脾,嘴巴中充滿了濃濃的芝麻味,舌尖上留著那種甜蜜蜜的情思與味道,代表著一家與與睦睦的生活。
晚上,我到外邊去玩,大街小巷都張燈結彩,最美的還要數護城河邊了。護城河邊燈光輝煌,人聲鼎沸。我漫游在這燈的世界,細細觀賞,栩栩如生的金魚燈,形象逼真的蓮花燈,古樸典雅的宮燈——各式各樣的彩燈造型優美,裝飾考究,做工精細,真讓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在平靜的河面上,映照出了燈的影子,好像河的底下也點著一盞似的。一陣微風拂過,河面上微波蕩漾,燈的影子也跟著搖搖晃晃了。
“好!”一陣喝彩聲吸引住了我,原來是不遠處有人在猜燈謎。我也想過去猜猜,可無奈人太多,形成了一堵‘人’墻,把猜燈謎的舞臺圍得水泄不通。我站在‘人’墻外,聽著中面傳來的陣陣歡笑聲。主持人開始說燈謎了:“一人一張嘴(猜一字)。”我心想:那是什么呢?我正想著,一位老爺爺舉起了手,回答道:“是個‘合’字?!敝鞒秩诵Σ[瞇地說:“恭喜您,答對了?!痹捯魟偮?,周圍就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元宵節,這個熱鬧非凡的節日,在人們的歡笑聲中結束。
作文元宵習俗篇14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鉆燈腳生卵葩”。
作文元宵習俗篇15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遠自漢代以來,民間即有元夜張燈賞燈的習俗,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稱作"燈節"。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