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哪幾種查分方法
第一種是網絡查詢,考生可以登錄本省的教育考試院進行成績查詢。查詢的時候需要我們輸入準考證號和姓名,或者是根據身份證號來查詢。所以我們要保存好準考證,不要因為考試結束了就隨意丟棄。
第二種是根據微信公眾號來查詢,很多省份的教育考試院都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我們可以在關注本省教育考試院的官方微信,及時的接收各種高考信息,同時也可以在公眾號上查詢自己的高考成績。
第三種就是最原始的方式通過電話查詢了,各省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都會提供高考成績查詢服務,查詢分為電話和短信查詢。各省的查詢號碼都不相同,同學們在查詢的時候要注意區分。
第四種是APP查詢,現在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高考成績查詢APP,我們可以選擇那些下載人數比較多的APP來查詢自己的高考成績。
高考志愿填報流程
登錄指定網頁:考生登錄省招辦指定網頁,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報網址。
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用戶名是考生準考證上的14位報名號數字,第一次登錄網上填報志愿系統要輸入初始密碼,初始密碼是考生本人的身份證號;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后,再點擊“登錄”按鈕即可進入網上填報志愿系統。
修改密碼及填寫信息:考生必須按要求修改初始密碼并填寫聯系地址、電話等信息。考生應仔細閱讀“網上填報志愿考生須知”,了解操作流程和相關要求以后再執行“修改”操作。考生只有正確完成本界面操作后方可進入系統進行其它操作。
選擇批次填報志愿:考生先在網頁上點擊“填報志愿”按鈕,選擇要填報的批次進入填報頁面。
保存志愿信息:考生在檢查志愿信息無誤后,點擊“保存”按鈕,只有點擊了“保存”按鈕,填報的志愿信息才會儲存到網報系統中;如若不點擊的話,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沒有填報志愿。
高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1、熟悉政策。考生家長對于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
2、收集信息。信息和渠道的來源至關重要。
3、準確定位。定位是填報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們都知道,高考錄取時是將一定范圍的學生,按其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位,從高到低,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就越大。
4、知己知彼。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做好了定位“知己”,還要做好“知彼”的工作。“知彼”的過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
新高考平行志愿錄取規則是什么
平行志愿按照“考生分數優先、遵循志愿順序”的原則進行投檔和錄取。平行志愿投檔時,計算機先將所有批次線上的未錄取高考考生,分文科和理科按成績總分從高到低排序,當遇到多名考生成績相同時,依次按語、數、外單科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使每個考生都確定排序位置;
再由計算機將排好序的考生依次檢索其所填報的院校并投檔。對單個高考考生而言,計算機檢索到該考生時,根據高考考生填報的院校志愿順序依次檢索到有計劃空缺的院校時就投檔。
高考平行志愿中的 6個院校雖然是平行的,但計算機檢索、投檔是有先后的,6個院校排序的先后就是投檔的順序。
如果考生所填報的平行志愿中有多所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檔案只能投到這些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因此,高考考生在填報平行志愿時,建議最好將最想就讀的學校填在靠前的位置。
志愿填報多久后可以查詢錄取狀態
一般是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后就能知道。填報志愿后可以在報考學校網站上查到自己的錄取信息,確認錄取后5-15天會發放錄取通知書。各個省之間的錄取規則有差別,公布時間也有差異,具體還是以當地招生辦出的公告為準。
查詢自己的志愿是否被錄取的方法有很多,
第一種方法就是記住你報考的學校,然后去學校官網查看最新動態,看看錄取名單里有沒有你的名字或者給該學校打電話咨詢;
第二種是看你檔案是自由可投還是被退檔了,亦或是被錄取了,這是最直接的方式,錄取是最好的狀態;
第三種方法是給本省招生辦打電話詢問。
高考志愿是否被錄取可以通過以上幾種方式去查,如果沒有被錄取就要接著參加下一批次的錄取或是補錄了。
如果被錄取了,那么,7-15天內就會發放錄取通知書了。所有考生均可通過官方渠道查詢自己的志愿錄取狀態。到“錄取待審”狀態時,說明考生己被相應高校錄取,正在辦理錄取手續,因此不必過于擔心,更不要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