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概論”公共課簡答串講(2)
簡述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局限性?
第一,五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走社會主義道路,迅速發展國民經濟,盡快變農業國為工業國,擺脫貧困,消滅剝削制度的強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同時,這一總路線,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社會發展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創造性貢獻,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內容,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第二,從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和三大改造的實踐中也可以發現,由于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上仍受蘇聯模式的影響,以及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還沒有充分認識到我國原來是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缺乏充分的思想理論準備;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生產力是一項長遠的任務,總想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把生產資料私有制全部轉變為。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就孕育著“求純”的傾向,不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毛澤東提出的中國工業化道路思想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1)工業化是現代化的主體和基礎,工業化道路是現代化建設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提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從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開始的。
(2)第一,毛澤東鑒于蘇聯在發展經濟中的經驗教訓和我國生產力落后、經濟基礎薄弱的情況,提出了“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第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首先論述了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問題;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又把這三者關系上升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高度來認識。第三,毛澤東認為,由于我國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基礎薄弱,以工業為主導,把重工業作為我國建設的重點,優先發展重工業,是必要和必需的;同時,必須充分發展農業和輕工業,尤其更重視農業的基礎作用。因為只有農業發展了,才能為工業提供糧食、原料、市場和積累資金,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輕工業和重工業。第四,毛澤東提出,要適當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在更多地發展農業和輕工業的基礎上發展重工業;發展工業必須和發展農業同時并舉;以工業為主導,以農業為基礎;要將過去那種以重、輕、農為序安排國民經濟的做法,改為以農、輕、重為序。
簡述毛澤東建黨思想的基本點?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建黨理論,其基本點是:正確認識和處理黨內矛盾;著重于從思想上建設黨;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培養黨的優良作風。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尤為重視在執政條件下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問題。他特別注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用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全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保持黨的優良作風;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嚴格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接受黨內和黨外的雙重監督;努力培養和造就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
第一,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日益成為統治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第二,中國封建勢力已經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相互勾結,成為帝國主義奴役近代中國的社會基礎。
第三,外國列強的入侵,使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被破壞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國經濟生活中占據著明顯的優勢。
第四,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發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著頗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本國官僚資本勢力和封建勢力的夾縫中產生與發展起來的,經濟地位脆弱,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實行分裂剝削政策,造成中國實際上長期不統一,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人民在經濟上的貧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見的。
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和條件是什么?
1、1928年,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著作中,總結了井岡山和各地的斗爭經驗,第一次從理論上系統分析和論證了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和條件。
2、毛澤東指出:
第一,近代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由此形成的中國的特殊國情,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良好的群眾基礎。這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必備的客觀條件。
第三,向前發展的革命形勢。這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客觀條件。
第四,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這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必要的客觀條件。
第五,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這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關鍵性的主觀條件。
民主革命時期,革命統一戰線中的兩個聯盟及其相互關系是什么?
1、民主革命時期,中國革命統一戰線包括兩個聯盟。一個是勞動人民之間的聯盟,即工人階級同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這是基本的、主要的;另一個是勞動人民與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工人階級同以民族資產階級為主體(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還包括一部分大資產階級)的聯盟,這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2、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證明,中國共產黨要正確地領導革命統一戰線,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兩個聯盟的關系。這就是
第一,放手發展和加強工農聯盟,使它真正成為統一戰線的基礎和依靠;
第二,盡可能擴大第二個聯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第三,正確地發揮兩個聯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它們互相促進
我國人民民主專政中的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1、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民主與專政是辯證統一的,二者既相區別又相聯系,是緊密結合而不可分割的。
2、民主與專政有各自不同的對象和方法,二者不能混淆。在國家內部,民主的對象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他們享有廣泛的民主自由權利,是國家的主人;而專政的對象只是占人口極少數的敵人。
3、民主與專政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只有在人民內部對絕大多數人民實行充分的民主,才能對極少數敵人實行有效的專政;也只有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強有力的專政,才能夠充分保障絕大多數人民的民主權利。二者決不能割裂或有所偏廢,更不應互相排斥和互相代替,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民主和專政的統一。
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什么必須由中國無產階級來領導?
(1)中國革命的對象除了本國封建勢力以外,還有與其密切結合在一起的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勢力。這就是說,中國民主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中國革命要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勝利,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階級。
(2)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必須由中國無產階級領導,具體原因是:
第一,這是由中國革命所處的時代條件決定的;
第二,這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過于軟弱,無力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勝利;
第三,這是由于在俄國革命的影響下,在五四運動以后,中國無產階級已經迅速成長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能夠擔負起領導革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