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山東自考中國近現代史參考答案
1-10、BCDAD CAABB 11-20、 CDABA ADCBC 21-25 、CABDD
26 、第1,洋務運動的洋務派繼承了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強""求富"的主張,通過所掌握的國家權力集中力量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同時發展若干民用企業,在客觀上對中國的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第二,開辦了一批新式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翻譯了一批西學書籍,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新的知識,使人們打開了眼界. 第三,傳統的"重本抑末""重義輕利"等觀念都受到沖擊,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開始變化,工商業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社會風氣的改變
27、 1.以前的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其代表,除了李大釗以外,就是陳獨秀。
五四運動2.的左翼骨干,其代表為__、鄧中夏、周恩來、、蔡和森、瞿秋白等。
一部分原3.中國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其代表為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
28、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但是是共產國際的一個分支,受到共產國際的領導,中國的左傾,是受到蘇聯當時的影響.
另一方面就是誰也沒走過共產主義,所以只能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同時,多看看稍微的馬列理論,過分的相信這些理論成果,導致了當時決策者作出與當時社會實際不符的理論,致使左傾產生.
其實說句大白話,出現左傾 就是因為當時黨內也不知道前途是是什么,對未來的茫然,必然導致他們只能盲從的相信馬列經典著作,導致了也實際的不符,產生了左傾.
29、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是: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30、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國。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戰略是:第1步,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使中國的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
31、答:意義:論戰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廣泛傳播。1907年《新民叢報》不得不宣告停刊,論戰以革命派的勝利告終。經過這場大論戰,進一步劃清了革命派和改良派的界限,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實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革命派批判了封建文化思想,使西方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促進了革命力量的壯大。26試論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1)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洋務派發展軍事工業,同時也發展若干民用企業,使資本主義經濟成份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
(2)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端。洋務派開辦了一批新式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這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始。
(3)傳播了新知識,打開了人們的眼界。
(4)引起了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傳統的"重農抑商"、"重義輕利"觀念都受到很大沖擊,商人、商業在社會中的地位明顯提高, "西學"成為中國求強求富的學問。這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于社會風氣的轉變。
32、__在《論持久戰》中分析了中日雙方相互矛盾著的四個基本特點(即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作出了中國不會滅亡,也不能速勝,只要經過艱苦、持久的抗戰,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的正確結論。
顯然,__的《論持久戰》論述的不是一般的軍事問題,而是從全局上駕馭抗日戰爭發展趨勢,融軍事和政治于一體的,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根本戰略。
分析中日戰爭矛盾的總體及其各方面的特殊性
持久戰,即通過持久抗戰最后戰勝日本帝國主義,這是抗日戰爭的一般規律,也是抗日戰爭的基本戰略方針??谷諔馉帪槭裁词浅志脩?最后勝利為什么是中國的?__明確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
分析中日戰爭矛盾著的諸因素的相互關系
在具體分析中日戰爭矛盾著的諸因素的相互關系時,__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亡國論和速勝論都不是從敵我因素的相互關系產生的結論,而是孤立地抓住敵我因素的個別部分,使部分離開全體,并以部分代替全體。
分析中日戰爭在時間上的發展
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勝利是中國的,這是抗日戰爭的一般進程。要了解抗日戰爭的具體進程,必須對持久戰的過程及其階段進行具體的分析。馬克思主義不是算命先生,誰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戰爭的"流年"來。然而,給戰爭趨勢描畫一個輪廓,卻為戰略指導所必需。__指出:"持久戰,將具體地表現于三個階段之中。
分析中日戰爭在空間上的表現
戰爭形態,或稱戰爭態勢,是戰爭中敵我所處的位置關系。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是中日戰爭諸多矛盾在地域上表現的特點。
33、基本原則和方針:
(1)在中國的條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機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時將"組織起來"作為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
(2)充分利用和發揮土改后農民的兩種生產積極性,通過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這種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組織形式,實行積極發展、穩步前進、逐步過渡的方針。
(3)農業互助合作的發展,要堅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則,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廣的方法,發展一批,鞏固一批。
(4)要始終把是否增產作為衡量合作社是否辦好的標準。
(5)要把社會改造同技術改造相結合,在實現農業合作化以后,國家應努力用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發展農業經濟。
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知識點整理
第一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
1、中國經歷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其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2、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轉衰。
3、中國封建社會前后延續了兩千多年,中國的封建社會的特點包括
(1)經濟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導地位
(2)政治上實行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為核心
(4)社會結構上是族權與政權相結合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
4、簡述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轉達衰的主要表現。
答:(1)政治上, 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 官僚職能擴大, 官僚機構膨脹, 官吏__嚴重, 巧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
(2)經濟上, 史無前例的人口大增長、各級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斷增多。地租剝削、賦稅征收、苛捐雜稅、徭役攤派逐年加重,廣大農民生活日漸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厲行專制主度,大興文字獄,讀書人動輒以只言片語獲罪,整個社會萬馬齊喑,一片死寂。
(4)軍事上,軍力衰敗,軍備廢弛,八旗軍無所事事,不勞而獲,綠營軍紀茫然,不堪一擊;
(5)對外關系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使中國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
第二節 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近代中國的演變
1、1842 年,中英間簽署《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2、1860 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搶劫焚毀了有“萬園之園”美譽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3、1894 年 11 月,日軍制造的連續4 天大屠殺,造成30 萬中國居民死亡的旅順大屠殺慘案。
4、1900 年,俄國軍隊侵入中國東北,制造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
5、1860 年,《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1860 年,《北京條約》開放的陸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爾。
7、1858 年清政府與英、法、美、俄簽訂《天津條約》,允許外國公使常駐北京。
8、近代中國司法主權受到破壞,規定外國享有領事裁判權的條約是
(1)1843 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2)1844 年《望廈條約》
9、控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手段有控制中國通商口岸;剝奪中國關稅自主權;對華傾銷商品;資本輸出。
10、外國列強是如何侵略中國的,有什么后果?
答:( 1)軍事侵略: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進行軍事侵略,迫使中國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通過不平等條約,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侵占了中國領土,勒索巨額賠款,在戰爭中屠殺中國人民。還公開搶劫中國財富,肆意破壞中國的文物和古跡,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2)政治控制:資本——帝國主義列強還通過軍事侵略和不平等條約,控制中國內政和外交,把持中國海關,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扶植、收買代理人。(3)經濟掠奪:外國列強控制中國通商口岸、剝奪中國關稅自主權、對華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并逐漸操縱中國經濟命脈。
(4)文化滲透:外國列強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和侵略活動,鼓吹侵略有功論、“種族優劣論” ,為侵華制造輿論。
(5)資本——帝國主義在給中國帶來某些新變化的同時,又為了控制和掠奪中國的目的而同中國的封建統治者勾結起來, 共同阻礙中國人民的獨立和解放。它們來到中國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國變成先進的中國,而是要強迫中國永遠成為西方列強的附庸國。
第三節 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1、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2、1841 年戰死虎門的廣東水師提督是關天培。
3、1842 年,在鎮江戰場戰死的滿族副都統是海齡。
4、中法戰爭期間,老將馮子材率領清軍和民眾取得“鎮直關大捷”。
5、甲午戰爭中,戰死于平壤的清軍將領是左寶貴。
6、甲午戰爭中,英勇犧牲的致遠艦管帶是鄧世昌。
7、1839 年,林則徐組織翻譯了英國人的《地理大全》,編成了《四洲志》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8、魏源編纂的綜述世界各國歷史、地理及中國應采取的對外政策的書是《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9、1895 年,嚴復在《救亡決論》中喊出的響亮口號是救亡。
10、提出“物競開擇,適者生存”口號的書是嚴復翻譯的《天演論》。
11、1887 年,葡萄牙脅迫清政府簽訂的允許葡萄牙“永駐管理澳門”的條約是《中葡友好通商條約》。
12、1895 年中日間簽訂的中國割讓臺灣及所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的條約是《馬關條約》。
13、近代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的國家是美國。
14、在威海戰斗中殉國的北洋般隊將領有劉步蟾、丁汝昌。
15、中日甲午戰爭后,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還給”中國的國家包括俄國、法國、德國。
16、19 世紀末,法國在中國劃分的勢力范圍有云南、廣東、廣西。
17、近代中國人民是如何進行反侵略斗爭的?
答( 1)人民群眾的反侵略斗爭:鴉片戰爭時期,三元里人民抗英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后期,太平軍曾多次重創外國侵略者。1884 年,中法戰爭時期,香港的中國造船工人和碼頭工人舉行罷工,拒修法國般艇等行為。臺灣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1900 年,義和團與部分清軍與八國聯軍進行了殊死搏斗,取得廊坊大捷等勝利。
(2)愛國官兵的反侵略斗爭:
鴉片戰爭期間, 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戰死虎門,江南提督陳化成在吳淞西炮臺以身殉國,副都統海齡在鎮江戰死疆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提督史榮椿、樂善戰死于天津大沽炮臺。中法戰爭期間,督辦臺灣事務大臣劉銘傳擊退敵軍。法船炮轟浙江鎮海炮臺,也被擊退。馮子材率領軍民取得鎮南關大捷。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愛國將士浴血奮戰。左寶貴戰死平壤,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經遠般管帶林永升在黃海戰斗中英勇犧牲,北洋般隊統帥丁汝昌、定遠般管帶劉步蟾在威海戰斗中為國捐軀。
(3)近代中國人民包括統治階級的愛國人物在反對外來侵略的斗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國人民前仆后繼、英勇斗爭,才使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歷盡劫難、屢遭侵略而永不滅亡。
自學考試要怎么復習比較好
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雖然以理解、記憶為主,但是如能合理規劃復習步驟的話,相信是能事半功倍的。首先,考生可以先找來歷年真題,查看考試題型,總結出復習方向。然后,制定出一個科學的復習計劃,做好詳細的時間安排表并嚴格執行。 考生在復習過程中。以教材為主,其他資料為輔。很多考生之所以覺得中國近現代史綱科目很難,是因為不能理清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會經常將這些時間混淆。所以,考生如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要先梳理好時間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將事件包含的人物記下來。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不能單純的靠死記硬背,主要還是理解為好。
自考本科學歷的學制通常為4年
考生報名自考后,可以根據個人學習進度自行安排學習時間和選修課程。自考專業涵蓋文史、理工、經管、教育等各個領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需求選擇適合的專業。
自考本科學歷具有靈活性和自主性的特點??忌梢愿鶕€人的時間和能力情況安排學習計劃,并不受地域和工作的限制。此外,自考還可以幫助已經就業的人提升學歷,增加職業競爭力,為個人的事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自考學歷國家承認嗎
自考學歷是國家承認的正規學歷,其學歷信息是全完可以在學信網上查詢的,這一點考生是不用擔心和質疑的。
自考學歷可進行電子注冊,且該學歷與同等的全日制學歷享有一樣的法律效應,考生可以用該學歷來面試求職、考證、考研、考公務員、積分入戶、評職稱、升職加薪等等,可見它的作用和價值的是完全可以在生活中體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