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題作文實例導寫及范文
中考命題作文實例導寫及范文:就這樣被美麗征服
就這樣被美征服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那春風吹拂的鳥語花香是美,那烈日燒烤的汗水流淌是美,那秋風送涼的寧靜夜晚是美……一個美麗的微笑是美,一句關心的問候是美,一個善意的謊言也是美……美無處不在,美就在心中。請以“就這樣被美征服”為題 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詩歌除外)。
【寫作指津】
這是一道全命題作文。關鍵詞為“征服”寫作重心為“美”。寫好本次作文,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審題要準,吃透關鍵詞。
文題關鍵詞為“征服”,寫作重心為“美”。研讀文題,顯而易見,要寫被美征服了自己。仔細挖掘,不難發現,征服可以指打動、震撼、啟迪等心理體驗。此外,文題還隱含了一個另一個對象——“我”。挖掘出隱含信息,題意就顯露出來了,既“我”被某種“美”所征服。題目中的“美”可以是人,可以是具體事物,還可以是抽象事物。如何選擇,取決于自己的素材積累。
二、重視細節描寫,豐富作文內容。
寫作中要盡可能多種表達手法,展現“征服”你的那一種美。如寫人,要注意通過細節,刻畫人物的精神,如寫具體事物,則要逼真的再現事物的特征或神韻。當然,不能“以貌取人”,要挖掘所寫對象的內在美。
三、凸顯自我才情,展示作文亮點。
作文是個性化的產物,人云亦云不是好作文。我們不難發現,優秀的作文或情感真摯,或描寫動人,或見解獨特,或語言優美,或結構新穎。征服你的“美”自然你有話可說,可以發揮你的寫作專長,要么在情感上打動讀者,要么在描寫上引發共鳴。
中考命題作文實例導寫及范文:回味
一、 原題再現: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對“回味”一詞作如下解釋:【回味】①名 食物吃過后的余味:回味無窮;②動 從回憶里體會:我一直在回味他說的話。
回味的過程是再次感受的過程,是深入理解的過程,也是重新認識的過程。
在生活和學習中,許多時候,一盤菜、一句話、一首詩,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會令你回味無窮。
請以“回味”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③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二、審題指導:
材料第一段告訴考生要理解題旨,明確思維原點和指向,緊扣“余味”、“從回憶里體會”審題立意。
第二段“回味的過程是再次感受的過程,是深入理解的過程,也是重新認識的過程”主要回答“怎么理解回味”的問題。該段著眼并強調“過程”,引導學生從“再次感受”、“深入理解”、“重新認識”三個方面,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題的內涵,寫出有生活氣息且有思考的文章。“回味”一定要有自己“新”的認識、體會、理解——對人生的、學習的、事業的……當然,這個“新”是對于自己原先的體驗、理解的層面而言的。
第三段“在生活和學習中,許多時候,一盤菜、一句話、一首詩,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會令你回味無窮。”主要回答“怎么打開‘回味’思路”的問題,重在引導考生審題思維活動由題意理解把握層面進入生活聯想審視層面。學生沿著這一提示去展開思維活動,延展思維,盤點自己生活,精選并優化素材,寫出能展示自己才情的作文,從而表達出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感受、體驗、認識。
但是我們在閱卷的時候發現,有些考生重在回憶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忽略了寫思考層次的東西,使得文章有“回”沒“味”或有“回”寡“味”。
審題:“回”字搭平臺,“味”字分高下
文題中“回”是“回憶”(“回想”“回顧”),從敘述的時間的概念看,要求指向于過去(曾經歷的人與事、曾經欣賞的景與物……);從取材范圍的角度來看,人、事、景、物等在敘述主體(如考生)的腦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記,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集體,國家、民族;從表現的內容來看,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寫重大事件,可以寫文學藝術,可以寫歷史地理,可以寫正面的經驗,也可以寫反面的教訓;可以是驀然回首的感動,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撥云見日的頓悟等。
“味”是“余味”“味道”,也是“品味”“體味”“咀嚼”,要求在回憶的基礎上“味”出有價值、有意義、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的內涵來,如果作文中表現出隨著時間的積淀和閱歷的增加,回味曾經的人、事、景、物、理時,表達出新的、更為深刻的內涵與體會,則是評價作文立意的亮點的標志之一。
“回”后必須有“味”,“味”前必須有“回”
“回”是“味”的基礎和前提,“味”是“回”的有力提升,“味”脫離了“回”則會變得空洞牽強,只寫“回”而沒有了“味”,則會顯得平庸而寡淡。
務必區別幾個相似的概念:
⒈回味≠回憶,“回味”是在回憶中體會,“回憶”則是對過去的回想,二者的相似點是都指向于過去,區別在于是否對過去的人、事、景、物深入品味出有價值、有意義、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內涵。
⒉回味≠品味,“品味”是“仔細體會”、“玩味”,從敘述的時間的角度來看,更多的是指向現在,而非過去(也可以指向于過去),而“回味”必須指向于過去曾經經歷的人與事,曾經經歷的景與物……
所以平時在作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例如從題目中的關鍵詞入手去審題,從作文的提示語入手去審題,審出作文選材,審出作文立意,審出作文的表現手法,比如今年的作文提示語就要求考生綜合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去年的作文提示語就要求考生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
今年的高分作文很遺憾地大多判給了寫相似的題材的作文上,這一類作文一般又判分在55分以上,例如寫爺爺或奶奶或家中的某一位親人為自己或為他人制作玫瑰蜜、玫瑰糕;桂花蜜、桂花糕,或者是其他的一道精美的吃的東西……然后抒發自己的感想或感悟,選材符合要求,立意存現了,寫作手法也到位了,所以分數不可能低。但我們閱卷老師在感嘆考生語言、結構等功底的同時,又為考生的千篇一律的選材感到驚心,難道生活中就沒有讓我們回味的其他的人和事了嗎?我們教給學生觀察生活的視野是不是太狹小了呢?我們是不是忽略了教給學生觀察更廣闊的大生活的意識呢?這樣的學生教出來,心胸、境界是不是值得人擔憂呢?
另一個現象是抄襲范文中的選材。例如有考生寫《作文與考試》中的爸爸為我熬銀耳紅棗羹,父親制作銀耳紅棗羹時的外貌描寫:起球的毛衣、圍著圍裙的微凸的肚腩、氤氳的水汽中攪拌的湯勺,再如媽媽因我受涼咳嗽制作枇杷湯前清洗枇杷葉上的細毛的過程……這些選材確實符合作文的選材和立意的要求,但它不是你的東西,就不應該寫到你的考場作文里來,遇到這類抄襲的作文,火眼金睛的閱卷老師一眼就看出來,便毫不客氣地將之打入五類卷。通篇抄襲的作文賦分為10分。
平時我們在批閱學生作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學生的作文選材,不能鼓勵學生的抄襲行為,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平時也要大量的閱讀有關的作文資料。
有些考生卷面潦草,給人極不好的印象;也有些考生字體太小,看時特別費力;還有部分考生涂抹嚴重,甚至給人做標記的嫌疑。
時間來做這樣一件事。
1.審題立意。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整篇文章成敗的關鍵,只要審題立意正確,文章結構沒有大問題,就可以得42分以上;如果審題立意有偏差,縱然整篇文章不錯,也只能得35分左右。
2.結構思路。任何文章都要有思路結構,動筆之前要大致勾勒一下文章的框架,切忌寫到哪里算哪里,否則整篇文章給人一種霧里看花的感覺,要得高分就很難了。考場上對于文章結構還是要按正規套路出牌,不要胡亂創新。
3.文體鮮明。這也是作文本身的要求,寫什么文體就是什么文體,縱然是書信,也應遵循書信的基本格式。
4.細節要美。要寫出能表現中心的細節,可以是人物描寫,可以是景物描寫,可以是環境描寫,這樣的文字出現在你的文章中,可以使你的作文成績至少提高2-3分。
5.書寫要清。在評分標準中,書寫是其中的一項。整潔的卷面、規范美觀的書寫能給人良好的印象。書寫是一項基本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要靠平時的練習和加強。
中考命題作文實例導寫及范文:生活的選擇
呱呱墜地是宣布我們的到來,來到這個世界面對一切一切的不平與坎坷。也許我們無助,也許我們彷徨,但我們無從逃避,只能面對,頑強地生活下去是我們唯一選擇。
――題記
生活需要一種勇氣、需要一種執著,因為有太多太多的苦難與淚水將伴隨我們一生。匆忙走過,也許你我未能來得及回味,但當我們真正走過那滿地荊棘的小路后,也許你我將會真正讀懂生活,有自己的感受。
兒時的我們是快樂的。我們沒有憂愁、沒有煩惱,有的只是滿臉的笑容,我們溫存在父母溫情的港灣。我們不必懼怕風浪的襲擊,也不必走那泥濘的小路,因為我們有父親堅強的臂膀、母親輕輕地舉托。我們不知生活的艱辛,只是用小小的嘴唇用力舔那厚厚的蜜罐。蜜罐確實很甜的,但我們知道,蜜罐舔多了也是會苦的。
我們走過無憂的童年,來到少年的大門,用我們稚嫩的小手撫摸著“少年”這兩個燙金大字,只是新奇,并沒有什么其他的感受。童年的身影猶存,我們的心依然脆弱。我們有的只是身高的增加,容貌的成熟,真正童年的狀態我們還沒有進入。
生活需要我們去體味,需要我們去理解。當我們不顧生活的軌跡一味孤獨前行,我們不會得到什么東西的,有的只是滿心的酸楚與委屈。也許我們會落淚,落淚又有什么用?
沒有人會為你的落淚買單,我們的淚水只是一種洗刷雙眼的工具。讓我們把雙眼洗刷地更明亮,以便我們用雙眸更好地詮釋整個世界。記住這句話:“擦亮雙眼,也許你會看得更遠!”
每當皓月當空,我靜靜地躺在床上,瞇上雙眼,不禁開始了思索。生活到底賦予了我們什么?我也不知道到底得到了什么,只能回憶往事的點點滴滴。有時候想想未來,不由從心底叢生一種無名的懼怕,是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繁瑣。想想自己在將來的某一天,同樣會娶妻生兒、贍養父母,生活的重擔將會從父親的肩膀轉嫁給我,確實很恐怖。我總覺得自己不曾長大,總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孩子。哎!我沒有選擇,只能這樣,只能探究式的慢慢琢磨。生活確實很偉大,它要我們讀懂的實在太多太多!
生活需要堅強,需要一種永不言敗的豪氣。生活是艱辛的。生活需要我們努力拼搏,需要一種頑強的斗志。一句歌詞唱得好,“生活就像一團亂麻,總有那解不開的小疙瘩。”生活確實這樣,當朝陽慢慢升起,也預示著嶄新一天的開始,生活瑣事隨即而來,父親開始為整個家而奔波,母親開始了柴米油茶的置辦,孩子開始了學業的奮發。日日月月年年周而復始,這都是為了把生活過得更好。
會生活的人是成功的。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能成功。也許你昨日是一個不懂得生活的人,那么就從明天開始做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努力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做一個充實的自我。
人生苦短生死難說,人來去匆匆,抓住有限的生命,做自己想做的事,給自己一個無悔的人生。在人生這個絢麗的舞臺上留下最光輝的一筆,留給自己慢慢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