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演講稿1500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憲法在我心中》。今年全國法制宣傳日宣傳活動的主題是:“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共筑偉大的中國夢”。 關于“國家憲法日”,黨中央主席__強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下面我們從憲法的基本特征、我國憲法發展歷程和憲法與未成年人的關系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憲法的基本特征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重要內容。還規定國旗、國歌、國徽和首都以及統治階級認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二:我國憲法發展歷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屆、第四屆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分別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頒布了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4年憲法奠定了新中國憲法的基本框架,是新中國開天辟地的第一部憲法。這部憲法充分考慮了我國的具體國情,特別是1949年以來我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可以說是完全符合當時中國國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第四部憲法,也就是我國的現行憲法。1984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__年3月先后對這部憲法進行了修改,使之成為建國以來最完善的一部憲法。他充實了我國社會主義憲法的指導思想,完善了國家的基本制度,政治制度,加強了對公民各項權利的保障,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是每一個公民的神圣職責,每一個公民都要認真學習憲法,領會憲法的精神實質,養成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習慣。
三:憲法與未成年人的關系 也許有同學會認為:憲法離我們遠著呢,是成年人的事,其實不然,可以說憲法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我們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憲法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憲法保障每個公民的人權。例如,憲法規定所有青少年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我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廣東省有70多萬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失去了受教育的權利,為此,廣東省政府共計出資3億,讓這些孩子重新返回學校接受教育,這就是政府在履行著憲法賦予的義務。
還有一個案例,陳曉琪和齊玉基都為初三學生,中考時,陳曉琪冒用齊玉基的姓名,以他優秀的成績上了好的高中,并最終進入了銀行工作,而齊玉基卻因為落選,最后只得碌碌終生。案件到了最高法院,判決最終給予陳曉琪以嚴厲的處罰。這體現了憲法維護公民的姓名權不受侵犯的重要性。
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遠不止這些,作為小學生,首先要掌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最基本的法律常識,具備守法、用法、護法的前提條件;其次,要遵紀守法,養成優良的行為規范和道德修養;第三,我們要善于用憲法和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而維護他人的權益,維護國家的利益。我們維護好了個人和集體的權益,就是維護憲法的尊嚴!
12月4日是國家的憲法日,并非只是說這一天才要想起憲法、尊重憲法。其實,每天都是我們自己的憲法日!法的精神深入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法的行為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校園才會變得更加有序和諧,我們的社會才會健康發展!親愛的孩子們,讓我們做個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憲法演講稿1500字篇2
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落實到人民法院工作的實際,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通過不斷提高司法能力,維護司法公正,切實在審判工作中貫徹憲法精神,落實法治要求;另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活動和法制宣傳工作,宣傳憲法精神,強化公民的法制觀念。近年來,人民法院為此進行了不懈努力。
一是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保障公民權利、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的重要作用。憲法永恒不變的精神,就是要規范國家權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保持權力與權利的協調與平衡。多年來,人民法院在憲法精神的指導下,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依法公正地行使審判權。
堅決依法打擊各類犯罪,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充分發揮民事、行政審判和執行工作化解矛盾、調節經濟關系的職能作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依法行政。在審判活動中,注意正確處理好客觀事實與法律事實、執行政策與執行法律、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3個關系;堅決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抵御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公平地適用法律裁判案件,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不同地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人民法院還通過開展“公正與效率”司法大檢查,清理刑事超期羈押案件和民事行政超審限案件,推出司法為民的具體措施,來促進司法公正,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是積極推進法院工作改革,完善落實司法為民、維護司法公正的工作機制。結合 學習 貫徹憲法修正案,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認真總結法院工作改革的成功 經驗 ,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完善社會主義審判 制度 ,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與正義為目標,著手制定新的五年改革綱要。今后幾年,人民法院將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要求,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通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已有的改革措施,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法院工作的深層次問題,建立一套完善的確保司法為民、司法公正的工作機制。
三是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職業化法官隊伍,為司法公正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近年來,人民法院在抓好審判工作的同時,大力加強隊伍建設。堅持抓好法官隊伍的思想建設,積極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司法為民”、“司法公正樹形象”等教育活動,大力宣傳表彰以“辯法析理、勝負皆服”為目標的宋魚水,公正司法、以身殉職的蔣慶等法官隊伍的先進典型,教育廣大法官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為人民掌好、用好審判權的責任意識,培育廣大法官崇尚法律、忠實法律、公正司法的精神和品格。積極實施人才強院戰略,推進法官職業化建設,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法院隊伍的學歷層次和職業能力。
四是充分發揮審判工作優勢開展法制宣傳,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不僅要做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模范,還要當宣傳憲法和法律的先鋒。作為人民法院來講,司法公正、依法裁判就是對憲法精神和法制觀念最好的宣傳。近年來,人民法院十分注重通過審判活動使法院成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場所。結合審判工作,人民法院通過加強司法建議、指導人民調解、參與綜合治理等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活動。 讓憲法精神家喻戶曉,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必將形成一種追求公平、正義的強大社會力量,必然轉化為對人民法院工作的巨大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說,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人民法院不僅是實踐者,也是受益者。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和廣大法官要以更大的熱情、更加神圣的責任感,積極投入到法制宣傳工作中去,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憲法演講稿1500字篇3
各位領導,各位同學:
大家好!
“法”,古文中寫作“”。根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一書的解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從“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從“”(zhì),即解(_iè),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它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能用角去觸理曲的人。也就是說,如果公堂上遇到不好查清的案子的話,就把這個動物請出來,它會用角頂真正的罪犯。“治”,《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水。出曲城丘山,南入海。從水臺。直之切〖注〗,古文。所以說,“治”開始為河流的意思,后來才引申為治理。現在,《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法治指根據國家法律治理國家和社會。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律是維護國家秩序的一種制度。遵紀守法,是每個人都應做到的。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更應該做到法在心中。
柳艷兵、易政勇,是宜春三中高三學生。__年5月31日,柳艷兵、易政勇不顧個人安危在客運班車上與持刀歹徒搏斗,勇救車上群眾,自己卻身負重傷。這兩位同學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不顧自己的安危,及時制止了歹徒的繼續行兇,最大程度地挽救了他人的人身生命安全,避免的更大的傷害,弘揚了社會正能量,這種見義勇為的義舉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他們也因此榮獲了“__年江西法治人物特別獎!”
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浴血奪刀好兒郎。正是時刻銘記了法在心中,當沾滿鮮血的菜刀揚起時,他們奮不顧身,用傷痕寫下人間正義,以熱血哺育法治之花,憑雙手雕刻一個現代公民的法治風骨。
如果你揚法治之帆,你將收獲法治之花;相反,如果你漠視法治,你將飽食惡果。
__年10月26日,在吉水縣米羅咖啡旁的國道上發生一起車禍!當場死亡一人!消息如此之短,但內容足以震撼每一個吉水人。我們常說,人最寶貴的東西莫過于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生命之樹倒塌,這難道還不足以敲響法治的警鐘嗎?然而類似的交通事故卻時常發生。試想,如果人人遵守《交通法》,做到法在心中,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樣的悲劇難道不會減少嗎?答案毋庸置疑。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法治面前,我們同樣需要時刻保持這種意識!
歌德說過,法律和禮貌是兩種能夠帶來安定的力量。在中國,古有周公制禮,韓非說法;今有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在心中,道德也要常駐心中。我們要做好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法治是治國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國的重要手段!德治和法治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青年一代容易在學校規范自己的法治行為,也容易走上踐踏法律之路。因此,學校教育從小學至高中堅持德育和法育相結合的方針顯得尤為重要。“國有國法,班有班規”,學校既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同時又開設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主題班會以及各種各種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德育。引導學生真正做到法在心中,道德在心中。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校教育的發展,近日,報以全國人大審議的《國家教育法》草案備受關注,其中涉及到考試大綱、命題組織資格、命題方式、考試方式等問題。并且還提到“考試舞弊最高可判七年”。雖然《考試法》只適用國家組織的考試,但是透過《考試法》,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法治進校園越做越好。
是培養人的地方。我們應該學生不僅在學校要遵紀守法,出了校門也要與法同行。不僅要做一個知法、懂法、學法的好公民,而且要時刻銘記法在我心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法治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引學生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