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的閱讀心得體會
老人與海的閱讀心得體會篇1
今天,我有幸讀了海明威的《老人與?!贰_@是一部震撼人心,充滿悲愴之情、催人淚下而又心生感動的作品。
我們一群中小學生圍坐在姜東霞老師創辦的私人書坊,與貴州省知名作家肖江虹、知名詩人鐘碩一同探討各自的讀書體會。屋外春暖花開,屋內暖意洋洋。
讀書會的開場白中我們有幸聆聽到作家們關于如何閱讀書籍、甄別好書的經驗和感受,我感到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同學們的討論別開生面、熱烈精彩、趣味橫生。問題也有淺有深:有的是關于海明威所處時代背景的描述,有的是關于主人公圣地亞哥老人心里性格的描寫,有的是對整本書中心思想的理解,有的是關于文學寫作手法的運用,有的是是關于主題內容的選取...我感到大家因為知識面廣博所以才能無拘無束的暢所欲言。有幾個小朋友的發言很有壓倒權威的“范”,博得與會者的陣陣掌聲和喝彩,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討論氣氛。
這本書告訴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所需的耐心和勇氣,也告訴我面對人生不確定性時該保持的一種自尊的狀態。
通過這種自讀和討論的學習方式我開始領略到讀書之妙。思考著讀書,問題越多,收獲越大。
老人與海的閱讀心得體會篇2
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贰N沂峙宸≌f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后,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后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愿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里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游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桿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并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
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最后,小說以一個少年看到老漁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再次描寫了這條魚的巨大,說明老漁夫所克服的困難之大,非比尋常。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于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老人與海的閱讀心得體會篇3
在這個暑假里,我把一本海明威寫的《老人與?!?,讀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老漁人在出海的時候很多天都沒有捕到魚,最后捕到了一條大魚,不僅僅要和大魚拼命抵抗,而且在返回的路上還碰到了成群的鯊魚,結果鯊魚把能吃的肉都吃完了。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在生活中,我們碰到了困難,也許會迎難而上;但也會畏難止步。比如說張海迪阿姨,她小時候雙腳就已經殘廢,但是她并沒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積極、樂觀、自信的態度去挑戰挫折。她天天把詞語貼在床頭、墻壁上、廚房。經過張海迪阿姨的不懈努力,她終于戰勝了挫折,而且還獲得了榮譽,為祖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自信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笔前?當我們碰到厄運和不幸時,與其埋怨命運的不公,還不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以剛毅的態度與厄運抗爭。
無數次失敗和打擊。然而,他英勇卓絕。他從1832年失業后,他經過了13次競選,然而有12次的競選是失敗的。他在最后一次,也就是1860年的時候林肯終于當選為美國總統,他終于成功了,這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他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
我們碰到挫折時,應該要勇敢面對,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我們有了這種奮不顧身、不怕困難的勇氣,就有了征服困難的精神力量。正如歌德所說的:“你若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p>
《老人與海》中的老漁人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不要選擇逃避,要勇敢的去面對,想辦法去解決。他那永不言棄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
老人與海的閱讀心得體會篇4
最近學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文章主要講了:一位老人生前經常去翠湖給海鷗喂食,給海鷗取名字、與海鷗親昵的說話、照顧殘疾的海鷗等事例。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肅立不動,好像是在為老人守靈的“兒女”。
讀完這篇文章,內心被激起層層漣漪,感動的我熱淚盈眶,深深的陷入了沉思。
是啊,動物可是是我們人類的“寵物”,但卻有如此高的情懷。難道他們明白老人每年冬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來到翠湖與它們相見嗎?難道他們明白老人每月的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資有一半以上都是給它們買吃的嗎?難道他們明白老人毫不吝嗇的賣四元五角一斤的餅干給它們,而自我卻只買兩角錢的香煙嗎?
不,它們什么也不明白。它們只明白每年冬天有老人給他們喂最喜歡吃的食物;它們只明白老人照顧他們,和它們親昵的說話,幫忙它們中的弱小者;它們只明白老人是它們最親近的人!
雖然它們是一群普通的動物,可是它們卻又人一樣的情懷!它們能分辨清善與美,愛與憎!在老人死后,它們的哀鳴、陪伴,也許是老人最好的慰藉!動物尚且明白報恩,何況我們人類呢?只要人與人之間充滿信任、充滿愛,世界必須會變得更完美!
老人與海的閱讀心得體會篇5
《老人與?!肥呛C魍拇碜?短篇的,但不知道為什么一直沒去看,可能機緣未到。而這次七年級必讀書目選了它,于是我也就跟著學生一起看了下去。
看書的心境真的跟自己的境遇有關,這學期發生事情后的我去看《老人與海》,我似乎真的讀懂了那個老人的孤獨。是的,就是孤獨。
很多人去贊揚老人身上的拼搏、堅持一切硬漢的品質,而老人自己也似乎要去證明自己這些硬漢品質。被人津津樂道的名言“一個人可以被毀滅肉體,卻不能被毀滅精神”,于我而言感觸不多。
但讀著讀著,我看到這個老人或者說海明威心里的那種孤獨,甚至要用固執偽裝的孤獨。讀到這本書,我看到老人整個跟大魚搏斗的那三天兩夜里,他每一次想到馬諾林小男孩的時候。他十一次呼喚“要是那個男孩在這里就好了”,這呼喚背后難道不是孤獨、無助、無力嗎?渴望像獅子那樣的老人,在無邊的大海上在無邊的黑夜里在無邊的僵持中,他也會軟弱,也會害怕,誠然,他絕不會認輸。
我還感動于馬諾林小男孩對他的陪伴,是的,不離不棄。出行前的囑托,日常里的照顧,老人一無所獲像喪家犬一樣的回歸時,只有小男孩在岸邊等他。只有小男孩為他掉淚,這么小的男孩甚至會在老人面前偽裝自己的眼淚,而轉身去哭。這不是一種簡單的陪伴,這是什么,我也說不好,只是覺得太難得太難得。可能海明威自己本人渴望有這樣的一種陪伴,于是在書里刻畫了一個馬諾林吧。
老人是不幸的,他孑然一身,他獨來獨往,他一無所獲,在俗世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標準中,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流浪者。的確不可能讓所有人去理解這樣的一個老人,甚至幾個人都做不到。
所以老人也是有幸的,他還有小男孩呢,還有他夢中的獅子呢。有現世的最堅固的陪伴,有夢境里最不棄的安慰,這樣的人或許也沒有那么失敗與可憐。
人生百味,可能我們要的很多就會很不滿足,我們越渴望什么上天越是讓你失望。不如抓緊手中的六便士,抓緊眼前的,因為這也不妨礙我們去欣賞那天兒邊迷人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