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學生讀書心得
這個暑假里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書中寫的劉禪,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周瑜,魯肅,張飛、許褚、典韋,這些人物給我的印象很是深刻。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羽,因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溫酒斬華雄中這些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我很佩服關羽能殺掉那么多厲害的人。三國里最有智謀的非諸葛亮不可,因為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七星燈,以空城計退司馬懿,以錦囊妙計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所以諸葛亮讓我很佩服。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諸葛亮誓不兩立,周瑜還說:“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周瑜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想把劉備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我感覺周瑜氣量狹小,不像一個英雄。劉備很重視人才,起初趙云并不是劉備手下的大將,但他仍十分器重趙云,幾次留他后,他終于歸到了劉備門下。后來,多虧趙云單槍匹馬從曹營救出了阿斗,才使阿斗脫險。所以這些事例讓我知道劉備很重視人才,趙云對劉備很忠誠。
《三國演義》讓我學到: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曹操赤壁之戰之所以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曹操沒有聽取并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讓我知道一定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后行。
《三國演義》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態,各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讓我知道了,人有所長,必有所短,不應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這真是一本值得品讀的書啊!
三國演義學生讀書心得(精選篇2)
《三國演義》,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三分歸一統所發生的故事。書中有不計其數的人物,主要描寫了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周瑜等。他們各有千秋,胸懷韜略。就這樣演繹了諸侯割據紛爭戰亂的時代。
先從曹操說起吧。他是一個亂世奸雄,也是一個治世臣,他有著讓人捉摸不透的性格,曾置呂伯奢和楊修于死地,挾天子以令諸侯。由于曹操疑心太重最終沒有完成他的宏圖霸業。接下來說說諸葛亮和周瑜,諸葛亮有著過人的才智,善于觀察天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出茅廬便做出三分天下理想,并且有著寬廣胸懷。而周瑜和諸葛亮卻恰恰相反,周瑜心胸狹隘,嫉妒心強,一心想置諸葛亮于死地。每次給諸葛亮下的套,都讓諸葛亮一一化解,正應了這樣一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都有著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知識和韜略,兩個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說一說關羽吧,關羽義博云天,知恩圖報,一生不忘忠義二字,華容道因感恩,放走了曹操。
在這部小說里,“空城計”和“官渡之戰”使我受益匪淺。
在我看“空城計”時,我不禁為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包圍西城。但孔明卻使用了空城計,把城池四門大開,自己在城樓上深情自若的彈琴,結果,司馬懿以為有伏兵,只好下令全軍撤退。
諸葛亮憑借自己聰明才智和他大智大勇膽量上演了一場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十五萬大軍。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后來我又看“官渡之戰”不由得為曹操擔心,曹軍八萬精兵VS袁紹七十五萬兵馬,幾乎毫無勝算,但是曹操通過謀略燒了袁紹的糧草,許攸為袁紹獻計,袁紹自以為是,不納忠言。最終導致糧草被燒,軍隊大敗,自己死在倉亭。
袁紹輸給自己自以為是,剛愎自用,不采納別人計謀。最后以失敗而告終。所以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虛心接受別人建議和忠告,不能目空一切,否則受傷的是自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又是一個浪淘英雄的很快時代,多少英雄豪杰,為了自己國家和民族奉獻了一生。所以我要努力讀書,努力學習,為祖國貢獻自己力量,在此我祝愿我們的祖國永遠和平不有戰爭。
三國演義學生讀書心得(精選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慎的`這首詩,真是品到了三國趣味。
天之道,損其有余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
三國也是如此。官場上的勾心斗角,大英雄的瀟灑,奸猾小人的讒言,忠臣對主公的忠心耿耿,都銘刻在我的心中,我仿佛又到了三國戰亂的年代,和劉備、曹操、孫權一起去征服天下,看著諸葛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看著曹操敗走華容道,哀嘆一代武神關羽慘死,三國里的變故、奇事,實在是太多了。
我愛讀三國,愛其中的人物,愛其中的事件,三國演義讓我著迷,是他讓我的課余時間變得充裕,讓我變得更懂歷史的故事。
三國演義學生讀書心得(精選篇4)
一本《三國演義》使我愛不釋手,因為里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戰役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主要是由于袁紹不聽別人的好心相勸,才打敗,而在這場戰役中,袁紹的兵力多,占優勢,失敗是因為袁紹不善于用人的結果。就連曹操也說過:“如果袁紹善于用人,我對冀州連正眼都不看。”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兵力都是占優勢的,可是最后還敗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劉備也被陸遜火燒連營攻破。相比之下,劉備不如曹操樂觀,曹操在危難中還大笑三次,還說:“北方還是我的。”而劉備兵敗后竟自己覺得無顏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國演義》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雖然他很奸詐狡猾,也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但是他善于用人,曾經頒發過好幾道《招賢令》引得無數豪杰來投靠他,曹操那里才形成了“猛將如云謀臣似海”的局面。他的五良將之首張遼,曾經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只要聽見“張遼”這兩個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能以為自己很厲害,永遠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
暑假里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知道了許多故事,讓我深受體會的還是《三國演義》里的《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草船借箭》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想方設法置諸葛亮于死地,于是,他以軍中缺箭的為理由,讓諸葛亮十日造好10萬支箭,周瑜還故意把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大家想想,如果我們都造箭,十日也造不完10萬支箭,這下諸葛亮想出了一個妙計胸有成竹的說:“只要三天”。還當面立下軍令證,這讓周瑜特別高興。并在第三天趁大霧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10萬支箭,挫敗了周瑜。
諸葛亮之所以成功“借”到箭,這第一“算”是算到第三天早晨有霧,第二“算”是算到魯肅不會把計謀告訴周瑜,會私自把快船和軍事給自己,第三“算”是算到曹操不敢派兵出來。
《草船借箭》展現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和足智多謀,讓妒忌的周瑜自愧不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思考事情要依據事實,不可空想,要用縝密的思維去推算,而不是單憑感覺去推算。
三國演義學生讀書心得(精選篇6)
《三國演義》讓我愛不釋手,里面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輕財忠義的關羽,有老x巨猾的曹操。
它也描寫了許多典型的戰役,官渡之戰曹軍在許攸的幫助下,殲滅了袁紹勢力,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赤壁之戰”中孫權、劉備在諸葛亮和周瑜的縝密設計下,使曹操的勢力再也沒能擴展到江東。夷陵之戰劉備稱帝3個月后,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不顧諸葛亮、趙云等人勸諫,毅然率大軍伐吳,最終在白帝城悲愴地死去。
在三國里,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字孔明,全稱諸葛孔明。是劉備的軍師,他足智多謀,隨機應變,神機妙算……總之,能用到所有夸人的詞都不足以把他寫具體,他就是神仙下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他善于攻心,能看透所有的對手,竟把周瑜氣的x,不治身亡,一個儒雅的美男子竟就這樣被結束了;他舌戰群儒,僅憑一身豪膽和三寸不爛之舌將他們個個說得無言以對,最終說服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但是,諸葛亮不是神仙,最后還失了街亭,病死了五丈原,他的失敗并不是本領不強,而是后來沒有遇到明君,其實諸葛亮的這么多優點不足以使我拜倒,我最喜歡的是他對主公的那一顆赤膽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