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的閱讀心得感想
“如果命運是一條河流,誰會是你的擺渡人。”這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在還未翻開書之前,我印象中的擺渡人是傳統意義上撐著雙槳,用漁船載別人渡河的人。但看了此書后,才發現,原來所謂的擺渡人是“陰間使者——黑白無常”的一種存在,他們的任務便是帶著死人的魂兒向閻王爺交差。這樣奇幻的構思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一口氣讀完了它,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構思可謂是別出心裁了。
“如果我是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本書中的主人公迪倫去探望父親的路上不幸死去了,能看見的只有那個男孩崔斯坦,她一心只想回到列車上去,但崔斯坦卻催促她前進。最終,在遭遇了第一次魔鬼的侵襲后,迪倫從霍斯特口中了解到實情,她并不是唯一的幸存者,相反,她是唯一死亡的人。去往地獄的路上,迪倫和崔斯坦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磨難,迪倫的關心讓崔斯坦對她產生了好感,兩人暗生情愫,也正是因為這些情愫,讓到了安全地帶的迪倫毫不猶豫地在“生命”和愛情中選擇了愛情,不畏懼死亡,重返荒原,只想要和崔斯坦在一起。也許是上天被迪倫的勇氣感動了,也許是崔斯坦擺渡的靈魂滿了數,兩人都變回了人類,結局是兩人在現實中見面了。
在整個故事中,我和迪倫一起經歷從“生”到“死”,從“荒原”到“安全之地”,書中生動的描述讓我身臨其境,在荒原的夜幕到臨時,我會不自覺地緊張起來,想著他們會不會被魔鬼捉住,下一個安全屋能夠保護他們嗎?小時候經常幻想人死后是什么模樣,懷有對鬼神的敬畏之心,看著電視中的孟婆湯、奈何橋,十分好奇。
不忘這本書的簡介上寫著:暢銷歐美33個國家的心靈治愈小說,令千萬讀者震顫的人性救贖之作。但故事的發展一直很平緩,雖然新奇,但沒有感受到治愈、救贖,直到迪倫毫不猶豫地回到荒原,擰開了門把手,看到她深愛的崔斯坦和傷害她的惡魔,她義無反顧,一路沿著來時的方向,向未知探索而去。我明白了崔斯坦一路對迪倫的保護,使她不被魔鬼吞噬,是對迪倫靈魂的救贖。迪倫不畏懼未知與困難,義無反顧地回到荒原,只為愛。她的愛同樣治愈了崔斯坦,讓崔斯坦有了去往迪倫的現實生活中的想法,兩人雙雙回到人類世界是最為圓滿、令人期待的結局。
回到現實,我不禁深思,曾經閱遍了生死近乎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跳出自己一遍又一遍往返的荒原,向愛人的世界走去。迪倫同樣從一個自卑、軟弱的女孩開始變得勇敢,打破常規,不限于安全之地,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我是否在日復一日、完全復制的生活中,早已經忘記了那個有遠大夢想的自己。曾經告訴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而今早已習慣了千篇一律的生活,其實只有突破限制,才會有更好的自我,就如同擺渡人美好的結局一樣,我們的夢想也會是美好的。
擺渡人的閱讀心得感想(篇2)
黃昏降臨,橘紅色、鮮紅色和酒紅色的余暉交織在一起,一望無垠的荒原被染成了一片殷紅。黑魆魆的山洞似乎變得越來越大,鐵軌向大山曲折前進,消失在黑暗之中。迪倫緊緊握著崔斯坦的手,堅定地向隧道口走去。他們眼含笑意,消失在了荒原的盡頭,重回現實世界。可他們并不知道,在此間隙,惡鬼隨著他們,已悄然臨世……
迪倫遭遇了交通事故,受傷嚴重,全身多處骨折。盡管她疼痛難忍,身軀被輪椅所束縛,等待著她的只有母親的責備、同學的嘲笑與老師的不滿,但只要崔斯坦在她眼前,這一切便瞬間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興奮與喜悅。
米歇潘說:“生命是一條艱險的狹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他們在一起,生活漸漸走向正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迪倫和崔斯坦發現在兩人之中存在著一條無形的紐帶,將他們牢牢的束縛在一起,若試圖分離,將遭受死亡的痛苦。其他人若是遭遇如此境地,恐怕會擔驚受怕、怨天尤人吧。而迪倫和崔斯坦卻恰恰相反,他們毫不畏懼,反而對此感到欣喜。想來,誰也無法將他們分離了,他們對于對方,只有最真摯而純潔的愛意。
伊索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另一位擺渡人蘇珊娜為了回到現實,正與杰克的靈魂進行著一場交易,他們也成功的重回世界。但他們之間的紐帶卻是骯臟黑暗的。他們的賭注,只有貪婪和自私。他們只想到自己:為了自由,蘇珊娜欺騙了杰克;為了逃離,杰克在審判官來臨時毫不猶豫地拋棄了蘇珊娜。他們的貪婪,讓自己墮入無盡的深淵。害人害己,得不償失。
與此同時,更多的惡鬼穿過時空的縫隙,來到了人世,開始殺害無辜的生靈。迪倫和崔斯坦親眼目睹自己的過失所造成的可怕后果,陷入了極度不安和悲傷的痛苦之中。迪倫和崔斯坦沒有拋棄彼此,他們與審判官商定,攜手共戰來到人間的惡鬼,以換取一生相伴。
最終,他們成功了,憑借的就是那份愛與善意。他們既救贖了自己,也救贖了蘇珊娜。正如審判官所說:“他們之間的紐帶是邪惡的,源自貪婪;而你們兩個之間的紐帶明亮、凈朗,閃著光芒,我不愿將這光熄滅。”
其實,“惡鬼”“審判官”和“紐帶”都是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但他們又好像存在于人們的心里。惡鬼好似貪婪與自私的化身,其自然是邪惡黑暗的,唯有愛與善意,方能使其凈化。而審判官就好似人們心中的一個天平,他說一不二,讓我們做出命運的抉擇。
菲·貝利說:“心靈是其自身命運的主宰。”當迪倫和崔斯坦直面生存、死亡與愛時,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愛。他們這一路走來,遭遇了許多磨難與生死抉擇,但他們依舊不改初心,傾聽著自己心靈的訴說,保留著內心的那一方凈土,最終收獲成功。
或許,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迪倫與崔斯坦那般幸運,但愛與善意,終究是最永恒的保障。所以,從現在起,保留著內心的純凈與善良,無悔的活著。
擺渡人的閱讀心得感想(篇3)
一本書,一段故事,一種靈魂,一個擺渡人。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擦洗了一遍我的眼睛,更是因為它找到了我們的荒原。千篇一律的皮囊,萬里挑一的靈魂。
在這字里行間的世界里,我先找到了一輛列車。是那個15歲的女孩兒迪倫,為了去見自己的爸爸,踏上的一輛列車。那輛銹跡斑斑的列車,像極了她枯燥而平靜的生活:在反復中顛簸搖晃著。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不都擠過這輛車?枯燥無味的生活,誰沒有過?感到厭倦了,它依舊行進著,又無可奈何。雖然這是輛“不歸”的列車,可他偏偏又真實存在著,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絞盡腦汁從這輛車上下來。不過一部分人是下不來的,他們只能昏昏噩噩的在上面待著。我能找到這輛車,是因為我坐過它,因為它是真實存在的。
荒原,是屬于這個世界的底色。同時更是你我心靈的投射。每個人都有自己必須走過的荒原,或草原、或高山、或峽谷,它是什么樣子,完全取決于自己。你可以把它創造成翠綠的草地,用心情創造出晴空萬里的天氣;同樣,你也可以將它破壞成懸崖斷壁,把天氣染成灰暗色的心情。這完全取決于自己。不過它再變成什么樣,都是你自己必須走過的荒原。走什么樣的荒原,這完全取決于自己。
“為什么荒原不能稍微平坦一點呢?”
“這是你的錯,而且都是上坡路,也是你的錯。”
安全屋,一個可以避風避雨的地方,無論它有多破敗,每當升起火時,它依舊是你在黑暗中的光,用來阻擋黑夜與其中的魑魅魍魎。在荒原中,日復一日的顛簸后,都有一個這樣的小屋,靜靜地等待著,專門等待著。一見到它,我們就沒有了白日的緊張,我們的心也就知怎樣安放。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靈魂的向導。在這個世界里,擺渡人找到靈魂,帶他們走過荒原,渡他們步入天堂,他護送了成千上萬的靈魂,遇到過各色各樣的人。直到在列車上,那個擺渡人遇到了一個有趣的靈魂。他像往常一樣引渡,帶她日日穿過荒原,匆忙奔入小屋。但那個獨特的靈魂,也逐漸讓他意識到自己同樣在這輛列車上。在不知不覺中,成了被擺渡的人。所以說,擺渡人也需要擺渡人。
生活中的擺渡人不亦是如此,師生間的教學相長,親子間的相互成長。他們像船與船上的人一樣,若人不乘船,便溺水而亡;船不載人,便無了方向。
千第1篇律的皮囊離不開擺渡人,擺渡人也離不開萬里挑一的靈魂。否則,都是擠在同一列車上的人。如果想下車,不然成為擺渡人,遇見有趣的靈魂;不然做個有趣的靈魂,尋找自己的擺渡人。
擺渡人的閱讀心得感想(篇4)
一本書、一個世界、一段故事,有時候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想象力,人死后的靈魂依然是一個實體。第一次看到《擺渡人》時,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為了消遣時光。看到書的封面畫著一個老人拿著船槳在大海中央靜靜地坐著,好像在遠望,又好像在沉思,自己的腦海中空空如也,想象不到接下來的情節。然而,進入其中才發現,它的故事意味深長、令我久久難以忘懷。
書中描述的是一個15歲的女孩迪倫為逃離自己一片狼藉的生活,踏上了尋找久未謀面父親的那趟列車。然而旅途并非想象中的美好,幸福也沒有如約而至,而是災難從天而降——火車竟然在中途發生了事故,她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其實她才是唯一的逝世者,幸好,她遇到了她的靈魂引路人崔斯坦,他在那充滿邪惡又人煙稀少的荒原上用寬容的態度和勇敢的精神帶領著迪倫、保護著迪倫,穿越茫茫荒原走向了終點,在這期間他們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可這份愛注定是他們所承受不起的,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歸宿和使命。當迪倫跨越這段命運終點時,轉身后,崔斯坦卻早已消失在茫茫荒原中。驚恐又痛心的迪倫做出了一個驚天決定,原路返回那充滿恐懼又邪惡的荒原去尋找自己的愛人,這會讓她再一次陷入無限恐懼中,甚至是灰飛煙滅,但這都難以阻擋她尋找他的堅定步伐。我想此刻的迪倫,迎來了她真正的成熟,她不再是那個畏畏縮縮、戰戰兢兢的小女孩,她愿意為愛沖破所有的障礙,勇于承擔,勇敢面對,即使沒有任何保護,她都堅信自己的初衷......
當然,故事是感人的,而結局也是美好的,他們在這個光明的世界再次相遇了。當看到她嘴角顫抖著露出了微笑對他說:“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時,淚水已經毫無征兆地淹沒了臉頰,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災難與不幸,我們依然能緊緊相擁,不曾離開。
故事的主人公雖然是成年前夕的少女,但每個人都是從青春這個階段過來的,很多人年少時的夢想和情愫在青澀的時候雖然沒有實現,但可能綿延至成年也并沒有放棄。在成年之后的工作生活里,當大多數人都變得越來越成熟、表面榮辱不驚的時候,如果內心仍然能夠保持被一些人和事觸動、對生活還有所期待和渴望,是一件多么值得慶幸的事。
從生到死,從死赴生。每每回想起書中的情節,心中不免還有悸動、擔心和恐懼,但更多的還是感動和欽佩,面對生活中任何渺茫的希望,她都會渴望去改變,并堅信人生的每個奇跡都由自己去創造,迪倫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如果我們的人生被抹成了一片黑暗,我們有沒有勇氣去掉黑暗尋找光明?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不是枷鎖,而是心底的懦弱、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和擔憂。信念決定了人生,只有無所畏懼,才有可能抵達人生的美好彼岸,離合和悲歡是可以逆轉的。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希望你不管經歷多少的世事磨難,歸來時仍能保留少年時的赤子之心。
擺渡人的閱讀心得感想(篇5)
迪倫在去見父親的路上死于火車事故,在摸索著走出隧道口的時候她遇到了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崔斯坦的使命便是把每一個靈魂安全地帶領出荒原,然而這是一段極其兇險的路程,晚上各種看不見的惡魔會從四面八方冒出來撕咬著靈魂并且攻擊著擺渡人,它們要把靈魂拖到地下,成為它們的美餐。如果在天黑之前到不了安全屋,那么他們就會兇多吉少。沒有擺渡人的保護,想要獨自走過荒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崔斯坦不能控制自己的雙腿,他的生活就像一個監獄,指令讓他去哪里他就得去哪里,永無止盡地輪回,即使他不愿意做這項工作也別無他法。看慣了過多的悲傷,聽慣了過多的抱怨與痛哭,他的靈魂也在遭受著巨大的折磨,他讓自己變得冷漠、變得不近人情,為的就是少聽一些靈魂的悲凄之詞。然而這一切都在他遇到迪倫之后改變了。
迪倫得知自己是唯一一個沒有被救后的淡定,她對自己死亡的坦然接受,觸動了崔斯坦。一路上,這個天真無邪、柔弱但很勇敢堅強的小姑娘深深打動了他,融化了他那顆冰封的心。愛意也在他們天天相處與共同面對磨難間產生了,然而這份愛并不能得到善果,因為"天堂之門"是崔斯坦永遠過不去的,而那卻是迪倫的歸宿。一道門隔開了他們兩個人,卻割不斷迪倫對崔斯坦的愛與思念。真愛驅使著迪倫,使她不想在這里漫長地等待著與家人的團聚,而是通過伊萊扎找到重返荒原的大門,她要去找她的擺渡人,那個她愛著的擺渡人。
沒有了擺渡人的引領與保護,迪倫在荒原上的路是極其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那些黑乎乎的東西抓去。她一面要憑著記憶尋找回去的路,尋找安全屋,尋找崔斯坦,一面還要想方設法不引起那些東西的注意,要想法擺脫它們。在幾次和那些東西的交戰中,她都險些喪生,每次都是要找到崔斯坦的意念讓她堅持了下來,并且最終得以脫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走完荒原一半的時候,她終于遇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崔斯坦。從此,她帶著他向荒原起始處走去,她要鉆回到她的軀殼去,她要獲得重生,她也要把他帶離這個"監獄".
相對于迪倫的堅決,崔斯坦顯得有些猶豫驚慌,因為他從來沒做過這樣的事,每次都是把靈魂送到"天堂之門",從沒有往回走的時候,他不知道會有什么樣的后果。他幾次要勸阻迪倫,要讓她重新回到"天堂之門"去,可是他卻拒絕不了迪倫。終于,他們一天天向出事火車走去。
又回到這個地方,迪倫有些緊張,崔斯坦更是恐慌,他不相信自己能夠進入迪倫的世界,他半憤怒半絕望地哀求迪倫放棄。但面對崔斯坦最后的勸說,迪倫的嘴繃緊了,顯出決絕的樣子,她一只手緊緊抓著身邊的崔斯坦,一步一步地向前挪移。如果她能和他一起走完這最后的一小段路,帶他回到她的世界,他就會安然無恙,她強迫自己相信這一點。終于,她回到了自己的軀殼,獲得了重生。而當她被抬出隧道的時候,她看到了坐在隧道出口左側的崔斯坦。
他成功了!她也成功了!
《擺渡人》告訴我這樣一個道理:只要你堅信并且付出行動,沒有什么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