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閱讀心得感悟作文
看過《三國演義》后的人,可能會覺的比較討厭曹操。我剛開始也很討厭他,可是聽過一些人對曹操的評價后,我發現曹操的優點也很多,也有讓人敬佩之處。我覺得曹操奸詐多疑,交往不得。雖然他奸詐多疑,但是仔細想一下他的優點,就會發現他十分重用人才,用兵的方法也不錯,但人無完人,他一生中最大的缺點就是他的疑心太重。也許就是因為他的這個致命缺點,導致他的宏圖霸業失敗了。
劉備,大家應該最熟悉不過了,他愛民如子,謙虛,善于聽取好的意見,可能就是他這種令人可欽可敬的品質,感動了天下的有才之士,所以才讓他擁有了曹操得不到的忠臣。在我看來,劉備之所以會失敗,主要原因是他的兒子劉禪,想那劉禪還是趙子龍用血換來的。想不到他竟如此的昏庸無能,有負眾望。整日花天酒地,不理朝政,最后還做出了最荒誕的決定,結束了蜀國的生命。
孫策,江東霸王,。因為早逝,所以由弟弟孫權繼位江東之主。后來與劉備結盟,在赤璧擊敗曹軍,又從劉備手中奪得荊州,使吳國的領土大大增加。最后他又自立為吳王,之后又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三國里我最喜歡諸葛孔明了。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有膽有識、才智超群、機智勇敢,最讓人贊嘆的是他:知人心,識天象,曉地利,因為有他,才讓蜀國有輝煌的前景。他的一生證實了他的一句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最后,三國終于歸于西晉王朝,三國就此結束了。
三國演義閱讀心得感悟作文【篇2】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拼音版的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分別是《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水滸傳》,作者施耐庵;《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我看了《三國演義》的《趙云救主》。趙云是蜀國的一員大將,他救了幼主阿斗,他也想把糜夫人請上馬都救走,自己步行保護。這時曹軍追來了,糜夫人要趙云把小阿斗帶走,自己跳井自盡了,無奈的趙云只好上馬走了。
趙云很忠誠,也很勇敢!他在亂軍中救出了幼主阿斗。我要向趙云學習,從小好好學習、鍛煉身體,長大后做個對國家忠誠、勇敢的好公民!
三國演義閱讀心得感悟作文【篇3】
《三國演義》寫的是在黃巾起義時,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想為國家效力,結識并拜為兄弟,在多次的戰斗中,三國勢力形成以及結束的經過。《桃園三結義》作為《三國演義》的開頭,很好的寫明了三人的性格,劉備是屬于多層面性格,有時為自己的能力而惋惜,有時又是那么仁慈正直。張飛是屬于“莽夫”這類性格的,他急躁的性格正好與劉備的冷靜沉著相配,但他卻勇于為國效力,在文章中他的出現讓劉備更加堅定了保家衛國的信念。關羽他集忠于君,善與友,正義,武力,智慧,勇氣,毅力,大志于一身,同時又驕傲,狂妄,自大輕敵。關羽在準備投軍時遇到了劉備、張飛二人,三人相識后對對方都很合得來,便在桃園結拜為兄弟,誓同心協力、保家衛國。這便是《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我能深切的體會到作者在描寫人物性格上花費了許多功夫,能讓讀者清楚的讀懂三人各自不同的性格,在思考與寫作上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其實不論是劉備、關羽還是張飛,他們各自的弱點還是集于一身,像劉備,如果沒有日后諸葛亮的幫助,他的驕傲和有時的虛偽肯定會讓不少戰役以失敗告終。
張飛,不用說也知道他的暴躁脾氣,在軍隊中對小兵的態度,肯定會給眾多讀者又這樣一個想法:張飛就像一把傷手而鋒利的武器。但張飛對劉備的鼓勵還是讓我感受到這位大丈夫的志氣與雄心。再來說說關羽,在三人中他的重情義讓許多人包括我都記憶猶新,在赤壁之戰時,曹操被諸葛亮的妙計逼得走投無路,最終,曹操進入了關羽的埋伏圈,曹操便下馬向關羽求情。關羽看在舊情的份上放曹操等人過去,要不是劉備的苦苦求情,關羽早就死在軍令之下。
曹操,三國里笑到最后的君主。雖然最終三國還是被司馬氏統一,他也沒有親眼看到兒子完成自己的愿望,但曹操的才華卻讓許多人欽佩,唯有疑心能讓他不那么完美。他的疑心讓他誤殺了許多無辜的人,他自己卻還堅持著“寧讓我負天下人,休讓天下人負我”。有些人覺得曹操是代表著野心,但我讀后卻感覺不是這樣,曹操想統一天下也只是自己的一大期望,就像許多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雖然他自己也表示過有統一天下的野心,但我覺得這只是一位君主宏偉的成就。
讀完這本書,我好像回到了古代,回到了三國鼎立時期,重新感受到祖先留下的歷史與輝煌!
三國演義閱讀心得感悟作文【篇4】
這個暑假的7月份,我認認真真地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斗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當然是諸葛亮了。為什么呢,因為諸葛亮不僅聰明智慧,而且善于用計,曉知天文地理。在《草船借箭》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若是造不出,便要受罰。諸葛亮算準了第三天四更時分必有大霧,便向魯肅借了二十只船,在第三天去向曹操“借箭”,成功借到了十萬多只箭。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討厭的人是周瑜。他嫉妒諸葛亮足智多謀,一直想要除掉諸葛亮,處處為難他,卻每次都失敗了。在臨死前還要說:“既生瑜,何生亮?”正好證明了他的心胸狹隘。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空城計》。諸葛亮知道司馬懿要來犯,大開城門,讓十幾個百姓在那兒掃地,自己則在那彈琴。司馬懿擔心有詐,便退了回去。我不僅要夸夸諸葛亮的智慧,還要嘲笑司馬懿的膽小。
讀完了《三國演義》,我知道了做人要心胸開闊,不能狹隘。還要認真刻苦學習,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三國演義閱讀心得感悟作文【篇5】
《三國演義》這個名詞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書的大概內容是: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后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立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后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過一番群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占江南地區。就這樣,又經過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統一天下。其中有三個經典的故事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操,雖然曹操擁有百萬雄師,但對于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說,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下面來走進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們吧!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曹操為了統一全國,而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云去誘敵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時輕敵,大敗而歸。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兩名大將率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覺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東西。曹軍進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再次大敗而歸。
最后一把火,火燒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后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后行!
三國演義閱讀心得感悟作文【篇6】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巨著,在歷史和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影響。三國演義這本書所講的故事起源于漢末黃巾起義,開始寫漢末皇帝昏庸無能,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激起了黃巾起義,而后,各路軍閥擁兵自立,最后慢慢地剩下了魏國、蜀國、吳國,他們各自紛爭,各有勝負,最后,魏國統一了全中國,建立了晉朝。
三國演義里有許多英雄豪杰,有求賢若渴的劉備、亂世奸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義薄云天的關羽、武藝高強的趙子龍······這些豪杰在各個戰役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關云長。關云長是蜀國五虎將之一,也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他為人寬厚忠義,武義高強,勇冠三軍。說他忠心耿耿,一點兒也沒錯,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后過五關斬六將,終于回到了劉備身邊。我最佩服的是他的義薄云天,他在華容道上放走了曹操,原因就是曹操先前對他有恩。他的行為另我感動。在現在的社會,競爭這么激烈,關羽的行為肯定非常少有了,我要學他的知恩圖報,不管對方是不是我的朋友,我都會在他困難時幫助他。我相信,只要我們誠心面對每一個人,那世界上就沒有仇恨,只有友誼!三國演義里描寫了大大小小各個戰斗,羅貫中用他那妙筆把一場場戰斗描寫得驚心動魄,讓我明白了干什么事都要有計策,不能盲目瞎做。三國演義為我們展現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情景。看三國,眼前就象在放電影,讀者的心有時可以被戰斗場面的驚心動魄而升騰跌宕,又可以為戰斗勝利而感到高興,也許,這就是三國演義能立足于人們的生活而長久不衰的原因吧。
三國演義閱讀心得感悟作文【篇7】
《三國演義》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塑造了智謀驚人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狡猾奸詐的曹操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傳播之廣,影響最深,為中國古典小說之最。
自古亂世出英雄,但沒有哪個時代能像三國時期涌現出如此之多的經典人物。書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結構宏大的敘事方式,生動凝練的語言藝術,無不讓人拍案叫絕,嘆為觀止。
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他聰明機智,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聯吳抗曹,取漢中,收姜維,空城計退敵,妙計巧運糧,實在是人才啊!最后星隕五丈原,蜀王劉禪軟弱無能,聽信奸臣,不用人才,諸葛亮一死,蜀國很快就亡國了。
讀《三國演義》后我是一個女生,我不喜歡看那些不切實際、充滿幻想的書,所以,《三國演義》便成了的最愛,諸葛孔明是我的偶像。劉備臥龍崗三顧茅廬,才方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初出茅廬開始,就受到劉備的重用。劉備還把他當作自己的兄長和老師。到長坂坡之戰,火燒新野,出使東吳,舌戰群儒,劉備更是對他信任有加。
再后來劉備無處可去,諸葛孔明又計取荊州,為劉備謀得安身之處,劉備無妻,諸葛亮又計使計讓孫權將妹妹嫁于劉備。
論戰績來說,也許諸葛亮奪得的城池不如關羽張飛,可論功績,沒有人可以敵的過他。諸葛亮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到了三分天下之后,又西取西川,北奪漢中,東和東吳,南征南夷。哪一件事不讓我們津津樂道、嘆為觀止。
不幸開始了,劉備白帝城托孤,諸葛亮也臨危受命。后來劉備用那種鞠躬盡瘁死而死而后已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諸葛亮你是我的偶像,因為你智勇雙全還有對事情的沉著冷靜的態度;我喜歡你遇險時身先士卒的舉止;我喜歡你發令時果斷明了的聲音。
諸葛亮你是我的偶像,我喜歡你。
三國演義閱讀心得感悟作文【篇9】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我看了它的第三到四回。
第三到四回的主要人物是董卓、李儒、呂布、李肅等。董卓心狠手辣、面善心狠,于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回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呂布曾先后為丁原、董卓的部將,曾被封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勢力。李肅是汗騎都尉,永漢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書仆射士孫瑞、卓將呂布共謀誅董卓。
我覺得呂布比較見利忘義,勇而無謀。因為他只是有了李肅送的一匹好馬,一些珠寶、錢財,和一句句好聽的、贊嘆的話,就從丁原那兒,變成董卓那兒的人了,在現代,這種人一定不能太靠近,否則,和他靠近的人會遭殃。
而董卓,如愿以償的把陳留王扶持上位,自己也升官發財了,陳留王還小,董卓讓他上位,就是想自己控制朝廷,緊接著,等他在朝廷的實力比皇帝還高了,就趁機謀朝篡位,當上皇帝。可是現在,他已經為所欲為了,因為他不僅搶奪民食,盡皆殺之,還夜宿龍床,奸淫宮女。他為了免除后患,盡然把少帝、何太后、唐妃趕盡殺絕,還找借口。
司徒王允想殺了董卓,為少帝報仇,為民除害,可又沒辦法。曹操是董卓身邊的人,他是混進去的,他要借機報仇。這天,曹操拿著寶刀,刺殺董卓,可是不妙,董卓抓住了刀,曹操借題發揮,把寶刀送給了董卓,自己逃跑了。
《三國演義》寫的真精彩!
三國演義閱讀心得感悟作文【篇10】
今天,我再一次拿起《三國演義》來細細品味。哪怕這本書我已經看過很多次了,卻依然是百看不厭,而且每次都有新的發現,新的感觸。果然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還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本書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全書刻畫了近500個人物形象,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蜀(漢)、魏、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一系列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劉備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劉備非常愛惜人才,不惜三次登門去拜訪諸葛亮,終于請到了諸葛亮來當軍師。以此可見,劉備是多么地重視人才啊!他堂堂一個皇叔,為了求到人才,不惜低下身份三顧茅廬來求諸葛亮。但也正是因為他的求賢若渴,才使蜀國在短短的時間內便能與魏國和吳國一起三分天下,成就了他輝煌的一生。
生活中,我的爸爸和劉備一樣,都非常愛惜人才。他不惜花費重金,來為他的公司招攬人才。現在,他終于擁有了一群各有特長的人才,公司的生意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辦越好……
通過這本書,我還學到了很多,例如:劉備的冷靜;關羽和張飛的忠誠;諸葛亮的智慧;趙云的勇往直前……這一切都值得我好好學習,因為這些優秀的品質能讓人在競爭殘酷的社會中走得更好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