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讀書心得初二作文800字
怎樣,于連就在那里遇見了他初踏上社會以后的最初兩個女人:女仆愛麗絲和女主人德萊納夫人。這可是他的意外收獲。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除了教拉丁文,他還會有意外之喜。
這樣一副俊美面孔的年輕家庭教師,懵懂而一塵不染的樣子,在充滿風塵味的上流社會當中,當然就像是刮來一陣清新的風。這個可是市長大人的疏忽。以他的閱歷,他早該料到往自己家中雇來這樣一個美男子當家庭教師,登堂入室,接近內眷,會對家中的母雞們帶來什么樣的災難。他卻這樣做了,只能說他確實愚笨,別無他法。與此相比,《蝴蝶夢》中的女人有先見之明的多。
女仆愛麗絲盡管很可愛,很純真,但是和德萊納夫人相比自然無法相提并論了。就好像紅娘和崔鶯鶯,兩個美女,張生眼里自然只會有崔鶯鶯。
德萊納夫人真的是一個可人兒。16歲情竇未開就嫁人了,又是富家女兒,娘家的錢財、地位都在當年的市長之上,她當初也算是下嫁了。偏偏她不僅僅有良好的教育,很高的素養,天生的美貌,更兼之有溫柔善良的個性,和養在深閨未諳世事的純真。這樣的女人,實屬人間尤物。就是女人見了都要忍不住愛她,喜歡她,更何況男人呢?!我見了都會神魂顛倒,不用說于連這樣一個俊美的家伙。
和市長這樣一個半老頭子相比,于連無疑是新鮮的血液,天使一般的清新。不僅愛麗絲抗拒不了,德萊納夫人也無法抗拒。差不多第一眼就已經喜歡上了他,隨后就不由自主的愛上了他。沒辦法,誰說女人不好色呢?!
很喜歡司湯達對德萊納夫人的描寫,十足的可愛。當德萊納夫人感覺女仆愛麗絲打算和于連戀愛的時候,這個女人已經禁不住內心的煎熬,茶飯不思,患上了相思病。當病怏怏歪倒在床的德萊納夫人聽到女仆愛麗絲說于連拒絕了愛麗絲以后,這個可愛的夫人竟然不藥而愈,馬上有了胃口,想要好好的美餐一頓了!
而后,她懷著內心的那點私心被迫答應再為自己的情敵:女仆愛麗絲,去向于連游說的時候,天都知道她內心是多么不愿意。她只是應付差事,其實內心只想聽到的就是于連對愛麗絲再次拒絕這一個答案。
紅與黑讀書心得初二作文800字篇2
終于將司湯達的《紅與黑》看完了,用的時間幾乎可以讓我忘記書前的內容,
從最早的慕名看書,到堅持看書,再到被內容吸引而無法自拔的去看書,一本《紅與黑》,讓我對其產生了三種看書的感受。
慕名看書是因為這是一本世界名著,法國作家司湯達所著。次數被本書譯者稱為現今中國五十歲上下的知識分子沒有不讀的,甚至有學者說關于《紅與黑》的研究已經成為西方的“紅學”。很早就知道此書的我一直想找機會看,但是總是沒有實行,所以一直拖到現在才看到此書,可以說我是慕名看書的。
堅持看書。《紅與黑》的名聲早已遠揚,不需要我在這里做更多的渲染,但是名聲并不帶表一切。當我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書中的描寫十分細膩,對人物的心里、事件的描述,都寫的及其詳細,作者甚至將生活的一些瑣碎的事情的寫到了,慢慢的讓我有種拖泥帶水的感覺,不太想去這看這本書,但是這畢竟是一本名著,我是慕名看書的,所以我一定要堅持看完,這也就是為什么我看這本書如此之慢的原因了。然而,當我把這本書看完之后,在總攬全局后想,就會發現此前讓我感到有些拖泥帶水的感覺的描寫正是這本書的吸引人的地方。
被內容吸引看書是因為看到書的下半部后,我被主人公于連的結局所吸引,我極其想知道于連最后的結局,想要直接翻到最后看結果,但又害怕遺漏中間的一些精彩內容,所以就壓制著好奇心一頁頁的去看。
談到《紅與黑》,就不可避免的要說到書中的主人公于連·索萊爾,維里埃(作者虛構的地方)一個木匠的三個兒子之一。書中描寫了一個想要飛黃騰達,但卻有著悲慘命運的主人公。于連·索萊爾有著兩次的感情經歷,通過這兩次的感情經歷,他找到了真正的愛情,而正是因為這兩次的感情經歷,讓我們的主人公失去了飛黃騰達最好的機會,并且走向了死亡。當于連知道自己的飛黃騰達的機會被德·萊納夫人破壞之后,他不顧一切的去殺死德·萊納夫人,他第一位情人,然而當他后來在監獄得知德·萊納夫人并沒有死之后,他離開了德·拉莫爾小姐,他的第二個情人,一位侯爵女兒,投入了德·萊納夫人的懷抱,與其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愛情,隨后他被執行死刑。
讀完《紅與黑》讓我更加了解到宗教在歐洲擁有多么強大的力量,不僅控制著人們的思想,同時后左右著世俗的權力。同時也讓我看到了歐洲貴族的奢華、虛偽、做作。書中讓我感到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對人心里的描寫,幾乎細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尤其以描寫于連與瑪蒂爾德之間的感情更為細膩。
《紅與黑》讓我看到了自己對歐洲歷史的了解的欠缺,在我看書的時候有時就無法了解中所描寫的一些史實,或者說影射的事件。時間、地點、事件內容,我絕大多數都不知道,可悲自己還是學歷史的!
紅與黑讀書心得初二作文800字篇3
《紅與黑》是司湯達的長篇小說中最優秀的同時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向我們展示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法國社會的廣闊的圖景,涉及了從法國外省到首都巴黎的許多的方面的生活風情;上寫皇帝首相、王公貴族,下寫三教九流、平凡百姓;通過教會還有政黨以及各階級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對查理十世統治中的法國的政治斗爭、社會矛盾、人情世態、風土習俗,作了真實而又生動的描繪。
主人公于連·索萊爾自始至終的有著自己的一種情緒和姿態:他家境雖然貧窮,地位也是很低賤,但他卻又不甘于這種命運:他抵抗蔑視的眼光,但又向對他投以蔑視眼光的人報以更加蔑視的眼光;他憎惡上流社會的黑暗、虛偽和丑惡,但又懷著極大的野心,一心發跡,渴望飛黃騰達,以至于親手為自己帶上偽善的面具,毀于無情的社會。他的一切經歷,甚至可以用忍辱負重來形容,他的不斷地思考、觀察、自勵和忍受,終于迎來得道的一日,但是所有的一切也終毀于一旦。
這樣的結局似乎并不出人意料。每個人似乎也都能從于連身上找到一點自己的影子,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在一個人的生活經歷中,也許我們就在某一個時期,或是在某一個方面面臨著與他相同或相似的處境。或是貧窮,或是卑賤,有滿腹的理想和滿腔的熱情,卻在腐化的壓制,強權的左右,種種陰暗的伎倆中沉淪。
但是如果我們能從中與于連獲得一種共鳴,則就說明,我們也和他一樣,那顆心仍在跳動,那份熱情并沒有枯竭,絕對不能服從這樣的命運,讓蔑視我們的人遲早自慚形穢。也許我們是白手起家,所以正因為一無所有,我們可以不顧一切。
書中給予于連的描寫常常是大段大段的內心獨白,其中有句話我仍記憶深刻:在得到侯爵贈予的十字勛章的后,他想道:“為了成功,我會做出更多不公平的事。”是的,這世上總有著許多的不公平,想事事都達到哪怕只是80%的公平都不可能,也許唯一的方法就是以一種不公平去對抗另一種不公平吧!
紅與黑讀書心得初二作文800字篇4
當我快速讀完這本書時,我覺得留給我最深的印象,便是遺憾!于連是一個野心勃勃一心想躋身上流社會的人物。他擁有驚人的記憶力和一些才華,當然他也有一副美好的面容。如果他是一個一心只想過安穩日子的人,那他會和同他的階級一樣的人過著平淡但安穩的日子。但他不是,他為自己的地位感到自卑,為什么會是這樣呢?于連天生有溫柔易感動的心,他也善良,但是他把這些都隱藏起來了,裝作冷酷的樣子。
為躋身與他地位完全不同的階級里,他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他得時刻注意他的言行,以便偽裝自己,明明看不慣身邊的人,還裝作順從,而且大部分時間他都失去了自我。時刻怕被上流社會的貴族們藐視。
他對德·瑞那夫人的感情,開始是為了報復那些他厭惡的貴族老爺們,但后來卻不知不覺愛上了她。德·瑞那夫人是一個單純溫柔的貴族夫人,她有著天使般的臉龐,她即軟弱有堅強,在與于連發生關系后,她受到良心的譴責但有無法拒絕于連,在深深的矛盾中,她因看到小兒子的病情嚴重而更加自責。她那因愛情與母愛兩種感情折磨的心幾乎要崩潰了,但當她在于連離開的幾個月中無意遇上了他,她由于過渡的激動而暈過去。最后她因為于連而坐牢,他為了能見到他而四處奔波,為了于連她不顧一切。所有的羞卻和擔心害怕都不復存在了,她變得勇敢,她以前擔心的名譽之類的念頭煙消云散。當她知道于連被判死刑后,打算和他一起自殺但她瘋狂愛著的于連阻止了她的這個可怕的念頭。
最后當她得知于連被處決,她可在第三天就離開了人世!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溫柔美麗的癡情的女人。我比較同情和佩服她。
我同情于連小時侯的情況,他從來沒有得到家庭的溫暖。經常受到父親和兩個哥哥的打罵,他周圍人因此也輕視他,這對他以后的悲劇發生有一定的影響。我喜歡于連但是不同意他的觀點,我喜歡他真實的一面,喜歡他具有的同情心和易感動的心。他能判斷是非,但是他沒有堅持他本來的意愿辦情,我不喜歡瑪帝爾德,他太驕傲而藐視比她地位低下的人,他還喜歡挖苦別人。對她這樣任性自傲的女人,于連曾為了她痛苦傷心過,后來有耍些手段得到了瑪帝爾德的愛情。但在他失去一切之后,他才大徹大悟,才勇敢面對一切,坦然地承認自己的虛偽與野心,悔恨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他因此更加珍惜他真正愛著的德。
瑞那夫人。最后于連這令我憐惜的人物在平靜的心態下離開了人世,我不能理想于連這種狂妄的心,我喜歡沒有野心的他,喜歡他在沒有偽裝下的俊俏動人的相貌。不喜歡他故作冷漠的表情。
這本著作有兩處使我感動:一處,當德·瑞那在教堂看見于連而暈倒。另一處是結局,太不幸了。
紅與黑讀書心得初二作文800字篇5
讀《紅與黑》是一段太過漫長的過程,因為時間已給了作家和作品最無私而又公正的評判,我的閱讀態度自不能像對暢銷書那樣肆無忌憚,又不能像對言情小說那樣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靈去與那個時代交談,重點也放在歷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引領我啃完著本書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從一紙簡單的刑事案件資料中展示出那個時代廣闊的社會畫面,把一個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對十九世紀初期法國資產階級社會制度,進行歷史和哲學研究的水平。小說令我看到在生硬的歷史書上無法感受的,那段法國大貴族和資產階級交替執政的關鍵時期的狀況。我從中了解到現實主義作品的另一種藝術特色——司湯達傾心的人的“靈魂辨證法”;這與以往我從《高老頭》、《歐也妮·格朗臺》中體會的巴爾扎克的“造成一個人的境遇”有很大不同。
全書最耀眼也是文學史上著名的人物自然是于連·索雷爾,“平民出身,較高文化,任家庭教師,與女主人發生戀情,事露,槍殺戀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熱情”和“毅力”、對階級差異的反抗所表現出近乎英雄的氣概就是動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質描寫而突出心靈跟蹤的手法強化的,正是于連處在青年的沖動下追求“英雄的夢想”經歷,這是對那個社會形態的反抗,也是對碌碌無為、虛度青春的反抗。
在社會現實阻礙實現抱負時只有兩種選擇:退避或是反抗。那些當著小職員不求上進、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們或許平庸得舒適卻被社會的前進所淘汰。能不斷樹立人生目標、決定實現人生理想的便是和于連有同樣氣概的反抗者。這個時代當然不歡迎虛偽的言行作為手段,但仍然需要對生活的熱情來反抗空虛的度日。這樣,于連悲劇性的結局除了昭示“個人反抗行不通”外,就有了對當今社會更實際的意義。
當我將落筆時,發現用意識寫出感想的時間已可與用精神閱讀原著的時間相比較了。我興奮于自己得到反抗平庸的啟示,感動于那些盡管扭曲而依然壯烈的愛情片段。當有人提及《紅與黑》,我可以自豪地在回答“我讀過”后面加上一句“我也掩卷沉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