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書心得初一作文600字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接人待事方面給我們以指導。兒童對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張白紙,以后怎么定,起筆很重要。在這里,弟子規也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方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書心得初一作文600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書心得初一作文600字(精選篇1)
中國的國學博大精深,蘊涵著古人的智慧。這些代代相傳的民族文化精髓,就是我最好的啟蒙教材。讓我了解最基礎的國學知識,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弟子規》是清朝李毓秀所寫的,讓我百讀不厭,教會我如何尊重別人———要孝順父母;是它,幫我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要守信;是它,讓我學會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問題———要仔細。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或許現在的我們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可以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該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為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應該恭敬地聽而不可以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里;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并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傷心。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么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條讀書學習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讀書時眼在書上,嘴也在念,可心經常飛到九霄云外。自從讀了這句話,我就開始在學習時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而是專心致志地學習,讀書,寫字、上課認真聽講。就是因為這樣我的學習效率才大大提高。
《弟子規》教會我的東西太多了,每當我讀起它,就會想到很多很多……我相信,我讀了《弟子規》,肯定在成人成才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捷徑。
弟子規讀書心得初一作文600字(精選篇2)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從上學期開始,我們一遍遍誦讀著瑯瑯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著《弟子規》給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規》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給了我很多收獲,很多啟發。
《弟子規》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親切教導,下面,我就來談談讓我體會最深刻的一條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時候,你應該及時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時,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時,你應該靜靜地聽,即使父母錯了,也不能責怪他們。但對照我的行為卻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吃飯,我一直沒有應聲,直到媽媽走過來,我才及不耐煩地答應了。但是,自從我學習了弟子規之后,就再也沒有這樣過了,因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規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默默地開導著我們,讓我們健康的成長著。讀了《弟子規》,讓我獲得了打開成功之門的密鑰,指引著我們的人生道路,豐富我的知識,充實我的生活,讓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這些,《弟子規》中的許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感悟、體會的,只要同學們認真體會,一定會悟出其中蘊藏的許多“瑰寶”!
同學們,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弟子規》吧,他會教導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人,它就是我們身邊的良師益友,是我們的校園沉浸在《弟子規》的洗禮中!
弟子規讀書心得初一作文600字(精選篇3)
晚上,伴著習習涼風,我翻開了《弟子規》,映入眼簾的是“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樣一句話。細看底下的注釋,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思: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猛然間我想了“君子憂道不憂貧”這句古話。
躺在床上,思緒隨著涼風飛呀飛,飛到了西晉這個時期,我看到了年輕時的阮咸。雖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錢人面前卻泰然自若,一點也不自卑。六月六日這一天,每一個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陽下面曬。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據當時的風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來,路上看見阮咸晾曬自己的舊衣服,都來觀看。但阮咸一點也不在意,他認為:富貴不是可以夸耀的資本,貧寒也不是恥辱,人活著是否有尊嚴關鍵在于他的德行和學識。
思緒不再飄飛,回到了現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個幼兒園門口,一個小女孩竟然對他的同伴說送自己上學的父親是她們家的司機!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們的社會怎么啦?我們的孩子怎么啦?講究物質的奢糜與攀比竟讓純真的孩童至此!試想一下,假如都以現在的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子孫后代將變成怎么樣的人呢?到時候吃穿的攀比又將如何呢?無數的問號在我腦海中回蕩,久久不能散去……
多虧了這本《弟子規》,他提醒了我們,他喚醒了我們,他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了我們將怎樣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弟子規讀書心得初一作文600字(精選篇4)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很多,演員表演出一個鮮活的人物很容易,但在生活中做一個心靈純潔,沒有私心的人卻很難。這無疑是因為戲可以反復琢磨,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戲是虛構的,生活才是真實的。《弟子規》中的一詞一句,都組成了一個完完整整的道德系統,貫徹了小學生的生活。做為小學生,就更應該學習《弟子規》,在其間感受圣人的諄諄教誨。
“首孝悌”,就是說要孝敬父母,尊敬別人。行孝是為人子女之本分,好多人往往注重將事情做得好大,好想要做到像“臥冰求鯉”一樣偉大,而有些人則是把孝敬父母當做工作一樣對待,之所以時不時看望父母,是因為怕別人說他望恩。而《弟子規》恰恰是要我們從細節入手,做到孝心常在,絕不是一時的思想。再就是尊敬長輩,一個人如果對長輩都喪失了尊重,對其他人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了,當然,他所做的事也很難被別人認可,支持。
“次謹信”,告訴我們要小心誤入歪門邪道,對邪僻之事絕勿問。還要有信用,一個人,一個公司,甚至是一個品牌,有了信用,人民才會相信你。世界著名的“海爾”品牌,不就是靠誠信才被人信任的嗎?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說的就是與人交往要平和,要寬以待人。多與有仁義的人交往,向他們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如果這些做完了,還有力氣,就學習其他的知識。在生活中,就是要取長補短,向身邊的人請教,虛心一點,不懂就問。
學習《弟子規》,將圣人的教誨融入生活,融入學習。尊敬他人,虛心請教,獲得更多的知識。這些不就是小學生要做的嗎?《弟子規》這一文化瑰寶,這一學習方向,在歷史長河中永遠璀璨。我們在學習中也在完善自我,樹立起正確的觀點,思想也有了升華的過程。
孝敬父母,愛周圍的人,信任別人,虛心請教,這個社會才更加和諧。
弟子規讀書心得初一作文600字(精選篇5)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而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為五各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后由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弟子規》
下面,我來說說《弟子規》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可以隨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討厭自己,自己仍能盡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恩情無以為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該盡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則規范,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范,不要以為事小而可以擅為,也不要應為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該以《弟子規》來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