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1)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國學經典名著,名字叫論語,讀完以后,我有了許多的感受。
相信大家對《論語》了解的還不是很透徹吧,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論語》這本書吧: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一共二十卷,11705個漢字,是流傳下來的語錄體的匯編。可謂漢語文章的典范。
其中,我最欣賞的幾句話是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边@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鄉土;君子關心法令制度,小人關心恩惠?!?/p>
這句話就寫出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處。君子,時時刻刻都在考慮著自己的道德,自己的修養,而不在乎財富,所以君子為人正直,品德高尚。而小人時時刻刻都在想念家鄉,說明他們就沒有雄圖大志。君子關心的是國家的法律,在覺得不合適的時候會進諫。而小人則關心的是別人給了他多少好處和恩惠,這樣的人必成不了大器。所以我們一定要往君子的方向發展。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2)
孔子作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被他的弟子子貢稱為“天縱之將圣”,一百多年后,孟子更是認為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優點,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司馬遷不僅將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中,而且在《史記·孔子世家》的評論中寫到:“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p>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成書于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現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本次閱讀的是楊伯峻《論語譯注》。
縱觀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敗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門下既有“不遷怒,不貳過”的顏淵,又有急公好義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的子貢,又有習于文學的子游。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為萬世師表,通過他長期的教學實踐,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教學原則和方法,這也正是我們要學習的。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3)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子貢問他的老師說:“有什么話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回答說:“那應該是“寬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孔子主張“以寬恕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了千百年來流傳的佳句,表明了孔子儒家之道“仁”的學說的一個方面,也是談思想品德修養,強調“修己”。
同學們,要知道有一顆感恩的心,一顆懂得去“寬恕”的心是多么重要,這樣博大的胸懷,自然也會給其本身帶來幸福。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設身處地為對方想想,易地而處之,自己想想,看看對方對待自己,自己又不怎么對待別人的,總可以找到自己不足之處,而這些不足之處還必須改正。很多事,看開了,自然就不會去怨天尤人了。
孔子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他的精神時刻都在激勵著我和我們要不斷的進步,做一個不同于平凡的人,為實現這一目的,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4)
這段時間,我們把《論語》這本書學完了。還記得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還寫著非常大氣的兩個字——論 語。剛翻開書頁,就看到了人物介紹。這本書的作者是孔子??鬃?,姓孔,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今山東曲阜),中國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師業,被中國人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俗話說: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顏回,曾子,子路,子貢,管仲……
《論語》主要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包括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藝術等方面,有許多富有啟發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國古代名言之一。全書語言精練,意義深刻,有許多言論被人視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起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有缺點的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我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許果有的話就立刻改正。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精華,書中講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一生去慢慢體會。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雖然我并不是很理解學習《論語》的作用竟然有如此之大,但這個周,通過對我們班的論語一角的學習,我了解了一條條《論語 》里蘊含的知識,發現它對我們的學習真的很有幫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她的意思是:擁有知識的人不如愛好知識的人;喜愛知識的人不如以學知識為樂趣的人。這 句話告訴我們要對知識產生興趣,只有對”知“樂而為之,才能不斷積累更淵博的知識。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我的古箏學習。最初,我因為她優美的旋律和音色而喜歡上了她,但枯燥的日復一日的練習卻讓我幾次都想放棄,堅持到現在,我已經慢慢體 會到了,古箏帶給我的樂趣,每天的練習也不再只是完成作業。我還發現一個秘密,要是我這個周喜歡練了,總會有很大進步,要是這個周應付了,不僅沒有提高, 可能還會后退,所以我覺得孔子的這句話真對,對學習的內容有興趣、用心才能學得好,取得更好的成績。現在,我已經把學古箏當作一種樂趣了,只是還不夠深, 應該繼續努力。
再看看其它學科,總是喜歡的,感興趣的學得更好些。我的數學不太好,常常會出一些不該錯的題。結合《論語》里的這句話,再看著班上的數學尖子生們,我 發現她們非常喜愛數學,常常以解題為樂趣。而我,還只是把它當作一門知識課,不喜歡深入思考?,F在我知道了我和他們的主要差別在哪里,我會努力像他們一樣 ,從數學中發現樂趣,愛上數學,這樣才能學得更好。
這么一條簡簡單單的論語,卻讓我明白了這許多的道理,我會慢慢學習其它的《論語》知識,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獲!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6)
在這個假期里,老師又讓我們背誦了《論語》這本書,再次走進《論語》,給我的感受有很多……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稱他為“圣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孔圣人。
《論語》教會我如何學習,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論語》又教會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個人,卻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如何行走呢?
《論語》還教會我如何孝順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子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后沒有更改父母的為人行動,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還能再讀到這本書,我一定會更加認真,更加仔細的閱讀!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7)
《論語》是凝聚我們中國人智慧的一本書。四年級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買了一本孔子的論著——《論語》,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論語》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可以教給我們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聽后迫不及待的翻開《論語》,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做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就必須做到隨時隨地都在學習中,內心充滿著掌握真理的愉悅?!皳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知?!边@句話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它的意思是說:要學習別人的長處,用別人的短處來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讓我明白了善于學習別人的優點,是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別人的缺點呢,就用來當一面“鏡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沒有這些缺點,有,就要把它及時改正。沒有,就用來告誡自己,以后不要犯這些錯誤。這句話一直伴著我健康快樂的成長,無時無刻的給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論語》應當是階梯中非常重要的一級,學習《論語》,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8)
孔子的《論語》語言深奧,我作為一名小學生,只知《論語》是一部描述孔子與他的學生們的語錄,其他的便一概不知了。就在五年級時,學校編寫了各年級適 用的《論語》,我才慢慢對它產生了興趣。
讀過了《論語》后,我了解了孔子是中國儒家的創始人,《論語》中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借鑒的言論,其中大多關于學習,十分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
《論語》對我的學習的幫助效果非常顯著?!墩撜Z》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用直接的兩句話告訴了我,學習知識并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 時常復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生活的過程,要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著復習的重要性 ,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發現。
就拿那一次來說吧,那天是語文測試的日子,前一天晚上由于我貪圖玩耍,就沒有復習。練習時,許多題目我都答不出來,急得我抓耳撓腮,最后成績很差?;?到家后,我發奮努力,每一天回到家后不是和小伙伴們玩耍,而是打開書包,開始復習功課。就這樣到了第二次語文測驗,我從容不迫地在卷子上行云流水般地寫下 了答案,最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從表面上來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每天堅持,就一定能有新體會。孔子的這個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許多現代人提倡的。讀《論語》,僅僅是兩 句話,就收獲了這一大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9)
讀了《論語》這篇著作,我受用不盡,不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還親密接觸,讓我對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論語》書是對孔子日常生活的舉止與語言方式,還有記載中國史代偉人對孔子的評價與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反應了孔子與別處倆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師傅,還反應了孔子好問好學的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他還非常謙虛,自己成了老師,還是求學,對問題都不恥下問;不像我們,遇到獎勵就萬分驕傲,遇到困難就不理不睬。在我練字期間,我在書法班的名譽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驕傲,在學校的作業本上寫得亂七八糟,還差點被批入“差字黑名單”;自從讀了這本著作,我在數學方面的字體大有進步,連老師都對我刮目相看;有一次,還在課堂上公開贊揚我的作業本呢!原來論語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我們要向孔子學習,不能驕傲自大,要做一個謙虛有學問的人,并向孔子取長補短,讓自己更完美!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10)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巨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后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么?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么?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好好學習。而當朋友來到你家里,你也應當非常高興,該熱情款待才成。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不能生氣,而應該耐心的對別人講明你的理解,這樣你才是個君子。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