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讀書心得感想
一口氣讀完了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只覺得讀這本書有像以前看過的《夢里花落知多少》和《紀城》那般好。直至現在,我依然可以清晰背出上兩部書中我自認為優美的名子。
《悲傷逆流成河》看到最動容的時候,我也會感覺鼻子酸酸的,似乎有眼淚要流出來,但眼淚終於還是沒有流下來,不是祂描寫得不夠悲情,只是很多時候覺得易遙會有最后的結局,雖然有很多原因都是別人的不理解和對她殘酷無情的摧毀。但是她自己犯下了不可能挽回的錯誤。
若當初她不是懷了李哲的小孩,她怎么會有后面一系列的悲劇呢?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與她朝夕相處的同學,不但沒有誰伸出手幫她一把,相反的,她接受的只有別人的冷嘲熱諷。
作者筆下的生活太陰暗,連開篇也這樣寫道:
“拉開門,濃重的霧氣朝屋里涌。頭頂是深冬里飄蕩著的白寥寥的天光。
還是早上很早,光線來不及照穿整條冗長的弄堂。弄堂兩邊堆放著的箱子,鍋,以及垃圾桶,都只能在霧氣里浮出一圈淺淺的灰色輪廓來。”
“兩個人走向光亮的弄堂口,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濃霧里。
該怎么去形容自己所在的世界。
頭頂是交錯而過的天線,分割著不明不暗的天空。云很低很低地浮動在狹長的天空上。鉛灰色的斷云,沿弄堂投下深淺交替的光影。
每天放學上學,經過的一定是這樣一條像是時間長廊般狹窄的走道。頭上是每家人掛出來的衣服,梅雨季節會永遠都曬不干,卻還是依然曬著。”
結局的時候,易遙跳樓自殺了,如果是我,我想我也會選擇死亡。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心得感想【篇2】
其實這個世界上,并沒有什么是一定可以傷害到你的事情。
只要你足夠的冷酷,足夠的漠然,足夠對一切事情都變得不再在乎。只要你慢慢地把自己的心,打磨成一粒光滑堅硬的石子。
只要你把自己當作已經死了。
那么,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東西可以傷害到你了。
不想再從別人那里感受到那么多的痛。那么就不要再去對別人付出那么多的愛。
整篇文章看完,這是一段讓我不想忘記的話,真的,如果一切都變成了冷漠,就沒有什么再能讓自己受傷的地方,感受不到別人對你的好或壞,麻木的心臟里就再也不會忍受一點點的痛,那種撕裂般,難以呼吸的甚至讓人痛徹心扉的感受……
當時子鋒說看完這篇文章以后,他一個大男孩都忍不住哭了起來,當時我還很不屑的說,不至于吧!可當我自己看的時候,卻發現淚腺開始發達,眼淚忍不住,一次一次的掉下來,記不清楚哭了幾次,只是看完整篇以后,整個人都控制不住的大哭起來,為誰?可憐的易遙,單純的顧森湘,不相信易遙的齊銘和顧森西,還對是這個世界的無奈和永遠無法擺脫的命運?
我喜歡這樣傷感的小說,因為可以堂而皇之的哭泣,為他人也好,從這里面找出一絲自己的影子也好,這可以讓人發泄心里一些壓抑的情緒,可以從淚水中把自己體內多余的有毒物質蒸發出來,從而更在加堅定的在這個骯臟的世界上活下去,活下去……
遙遙,我想這樣喊她,因為我心疼這樣的她,甚至現在在打她名字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想哭,就像子鋒這樣喊她一樣,記得子鋒也當時說,我心疼遙遙,現在想想,還真是一個讓人心疼的女孩,她那有些_的母親,懦弱的父親,這一生的遭遇,讓她度過了殘缺而又完整的十八年。
每天在母親的“你怎么不去死”中開始一天的生活,又在“你怎么不死在外面”迎來黑夜,一天不打不罵就不算是過完一天,這樣的日子都能挺過來的遙遙,卻因為自己最在乎的兩個男孩子不相信自己,而結束了年僅18歲的生命。
是誰造就了離開這個世界上的決心,是誰編織了死亡的解脫,齊銘,那個從小一直陪伴在遙遙身邊成績優秀的男孩,遙遙痛苦的時候,挨打的時候,被關在門外的時候,沒飯吃的時候,全是他在守護著遙遙,即使是自己的母親拼命阻攔,依然沒有打消想要保護她的心,可這不是愛情,只是想把她捧在手心里呵護的妹妹。
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愛的懵懂,當遙遙看到齊銘的生活中多了一個顧森湘的時候,她也會難過,里面有一句話大概是說,有一個人無關愛情,在你聽到一首好聽的歌曲,拿到一本好看的筆記本的時候,就想要和他分享……,當時在看說無關愛情的時候,我就在想,這種感情,沒有。是的,沒有,如果是同性之間,這樣的事情,很平常,如果是異性之間,絕對不止是分享這么單純。
所以,我看到了遙遙對齊銘的心,那種想走進他的世界,卻又不能走進的掙扎,所幸在齊銘的心放在顧森湘身上的時候,顧森西不顧一切的陪著她,讓遙遙那顆受傷的心又感到了溫暖,在遙遙身體虛弱的時候,在學校老師當著全校同學的面說著遙遙是壞女孩的時候,是他在遙遙身邊保護著她,沒有多余的言語,只是默默的守護,所以當齊銘和顧森湘確定關系的時候,遙遙即使感覺到失落,也不會痛不欲生,因為在她的身邊,還有溫暖……
當林鳳華死了以后,以為這個世界完全平靜了,誰料一條短信完全打破了這一切,當時在看完之后,我就在想,一定是唐小米,這個外表_可愛,內心毒如蛇蝎的壞女孩搞得鬼,可后來再一想,唐小米應該知道齊銘的女朋友是顧森湘,她為什么要把短信發到遙遙手機上呢?如果她想找遙遙,憑她們以往的交集,唐小米如果直接短信給遙遙說,我要見你,有話要說。我想遙遙的性格也不至于退縮,她沒有必要要拐這樣一個大圈子,用一個陌生的手機號碼,發到遙遙手機上,遙遙根本不是齊銘的女朋友,又怎么可能會赴約呢?
無意識的行動,把這條短信轉發到顧森湘手機上,單純的她以為是遙遙在找她,就趕去赴約,雖然一直不知道顧森湘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無從猜測,卻也不免有些可惜,這樣一個成績優異,父母捧在手心里呵護的小公主,一個單純得可愛的孩子,就這么不堪忍受這個世界,而選擇以死解脫,顧森湘,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孩子,是誰這么忍心讓她受到傷害,真是沒有一點良心可言。
顧森西冷漠的語氣,讓遙遙無從訴說,齊銘這個從小玩到大的玩伴居然也不相信她,兩個她最在乎的男孩,用這樣的態度,殺死了遙遙,是遙遙傻嗎?不,我不認為,我覺是這是遙遙勇敢的表現,如果遙遙這樣生活下去,別人對她的懷疑,她可以不在乎,但是卻不能不在乎這兩上她僅有的朋友,也終有一天遙遙會走向絕路。現在選擇自殺,反倒可以向這兩個男孩證明自己的清白,她不是不純潔的女孩,她只是開始的時候走錯了路而已。難道做錯了一件事,就不能得到別人的原諒嗎?難道他們就沒有做錯事的時候嗎?為什么要這么苛刻,為什么……
什么是純潔,什么是不純潔。茶花女中的女主角,雖然是在出賣自己的身體,卻有著一顆善良的靈魂,你能說她不純潔嗎?什么是純潔,長著一副惹人愛憐的模樣,像唐小米這種惡毒的女生,就是純潔嗎?分辯事物的本質,不是靠外表,這些東西,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郭敬明的小說,里面的人物刻化得很細致,于我而言,在郭敬明同輩的寫書的人中,郭敬明的小說是一個讓我看起來沒有感覺到拖沓,而又感動的人。看完之后,會有一種很壓抑的感覺,可這,只是僅僅的一晚而已。
不同于安妮,安妮的小說是可以讓我從心底產生絕望,而又欲罷不能的,也許不能把這兩個不同的人相提并論,只是看他們的小說,就有一種同一感覺,壓抑,郭敬明的寫法在我看來,不及安妮的作品來得成熟和穩重,短短的文字,卻有著深刻的感情,能把潛伏在心里的魔一一喚醒,再一一的哄著他們入睡。好像有些扯遠了,最后再說一句,郭敬明的小說適合上學的孩子看,而安妮的小說適合工作的朋友看,不可否認,都是不錯的作品,
向所有在上學的孩子們推薦這一篇《悲傷逆流成河》,希望這些孩子可以從中得到什么啟示,究竟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該怎樣的面對生活,又該怎樣的保護自己,這些東西,留給大家自個兒逐磨吧!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心得感想【篇3】
一切都只像是一場夢,醒了,一切都灰飛湮滅。
易遙,哪個在我們眼中的壞孩子,所承受的是孤單與寂寞,沒有愛。那份模糊的母愛太朦朧,看不見,感受不到;父愛卻將她拒之門外,無法靠近。
愛,是一種奢侈,卻有一種所有人持續不斷澆在她身上的東西--濕淋淋的,仇恨。
她以往吶喊過,可是,沒有人聽見。
最終,她選擇了離開,因為所有人的不相信,因為齊銘和顧森西的不相信。還有什么比這件事更讓人悲痛么?以往在一齊守護秘密的人,就這么朝著世界的另一個方向,遠離了,輕易地丟下了一句:“我不想再見到你。”以往守護過他的人,也冷冷地丟下一句:“我就是恨不得你代替我姐姐去死。”巨大的悲傷洶涌著占據了她的全部。
當她張開口躺在血泊中,所有的一切都破碎了,那些以往用巨大勇氣筑成的薄紗,那些含著愛,含著恨,含著悲傷的圍墻,轟然倒塌。閉上眼的一瞬間,這個黑暗的世界再也看不到,不用再用力地承受一切,不用再用力地忍住眼淚。
到底是這個世界對不起她,還是她對不起這個世界?我迷惑了,或許這兩者之間根本就沒有界限。
要用什么來阻擋悲傷?用力地逃離這個世界。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心得感想【篇4】
昨晚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把《悲傷逆流成河》看完了,因為急著明白最后的結局一向看到凌晨三點多!看得我哭濕了幾張紙巾,整本書都有著悲傷的基調,發現郭敬明很愛賺取我們的眼淚,從夢里花落到夏至未至再到此刻的悲傷,哪本不是看得我哭得淅瀝嘩啦,哎喲,本小妞還是比較喜歡童話,喜歡圓滿的結局。
很喜歡也很心疼里面的女主角易遙,她很命苦但很堅強,不像一些肥皂劇里的苦命女被人欺負只會忍氣吞聲扮演善良的戲碼,易遙有個性,她會對那些欺負她的人反擊,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并且完全能夠理解的,但是齊銘卻用“惡毒”來形容她。齊銘是易遙生命里的一線期望.在一條漫長的河流里只有齊銘這根水草在救助著易遙,以前易遙說什么他都相信,但是最后他對易遙以前那么肯定的信任竟消失不見,我本以為易遙是不會自殺的,因為她的生活已經夠黑暗了她都沒有想過自殺,但是最后還是出現了這樣的結局,雖然不是我期望的但是也算情理中吧。
其次喜歡的是顧森西,我完全把期望寄托在他身上,我以為他和易遙最后會幸福地在一齊,以為即使沒有了齊銘至少還有他在易遙身邊,但是最讓我失望的卻是他。他說“我就是恨不得你代替她去死”他說恨不得易遙代替顧森湘去死,代替他姐姐去死。他以前不是也相信她的嗎為什么最后這兩個世界上唯一對易遙好的男人都不再信任她了呢我也不明白,連我都相信她,我看書的時候相信易遙不會做這種事的,但是我相信沒用啊。
我最厭惡的不是唐小米,因為我覺得她完全是虛構的,我不相信有生活中真的有這么虛偽惡毒的女生,(可能本小妞天性善良吧,哈哈)所以對她沒什么感覺啦,我也不厭惡齊銘,雖然他以前給了易遙期望最后又全都收回,雖然他把伸向易遙的手縮了回去,雖然他走近易遙最后卻試者逃脫。但是,他算是真實,我覺得他是生活中會真實存在的人,他最后的自殺是因為易遙嗎我覺得易遙一個人的分量肯定不足夠,加上顧森湘還差不多。
此刻只剩下顧森湘和林華鳳了,媽媽都是偉大的,我當然不厭惡林華鳳,但是我厭惡她對愛的表達方式,我想,如果她對易遙溫暖些的話,整個故事都要改寫了,可能我對她的要求太高了吧,因為她也是個可憐的人,她每次對易遙說“你怎樣不去死”其實都是在對自己說。
我厭惡顧森湘,她比故事里的任何人都幸福,她年輕漂亮純潔聰明優秀,她愛人也被人愛著,她憑什么自殺,我不明白在她身上發生的那件讓她覺得世界骯臟的事是什么,我覺得這件事再惡心再惡毒她還是比易遙幸福很多,她憑什么要自殺。真是氣死!
小說里有很多細節布置地很好,比如易遙拿著揀到的五塊錢去買羊肉串咬下的第一口卻哭了,比如易遙發現齊銘手機里管顧森湘叫湘湘管自己卻叫易遙,最后她發此刻林華鳳的手機里自己是遙遙以及“遙遙的學費”。但是小說的結局讓我很生氣,世界上有那么多生命飽受著饑餓戰亂疾病的折磨都堅持地活著沒去尋死,這些年紀輕輕有著長遠未來的人卻自己結束生命,我很無語。
看完之后還是忍不住去想如果他們都沒死會是什么樣呢。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心得感想【篇5】
看完這本書給我最多的感覺是現實——赤__、殘忍而又過分的現實,這本書中的社會過分的殘酷。人物的刻畫很鮮明的讓人心疼,讓人能充分體驗到什么是世態炎涼,什么是人情冷暖。而在這本書中寒冷是遠遠大于溫暖的,而殘余的溫暖也會在最后變成寒冷。
易遙是最讓人同情而又心疼的。在作者塑造的四個主角中,我最喜歡的也是易遙。她雖墮落也因環境而起,這樣的性格能充分展現環境的殘酷。她的墮落也許是對冰冷家庭和周圍環境的絕望,從而想徹底的埋入黑暗,也許是由青春期女孩情竇初開的好奇引起的,這都是一種矛盾卻又真實存在的現象。易遙一開始也許只認為自己是依靠齊銘的,把他當成了生命中僅存的溫暖。當齊銘走向顧森湘的時候,易遙的世界徹底沉在了黑暗中,她既無助也為齊銘的新生而祝福。她和齊銘就是兩條從一個端點射出,卻走向不同方向的射線,不可能有結果。
齊銘是既讓人愛又讓人恨的。易遙愛他,她也愛易遙,可誰都沒有說出。齊銘對易遙的關心、心疼都讓人感動,但他卻逃脫不了母親的桎梏。在林華鳳暈倒時,母親的威脅中,易遙的無助時,他選擇了他的母親。他放下了易遙,走向顧森湘,留下易遙一人應對黑暗。但是不得不說他是迷茫的,到最后他都不明白自己愛的是誰。但我更愿意相信他愛的是易遙,易遙的世界真的不能沒有他。
顧森湘,我對她并沒有太多的感情。我不明白她骨子里究竟是好還是壞。她是一個好姐姐。正如顧森西所說,顧森湘純潔的猶如百合,但是在這樣的社會里過多的純潔注定了杯具。她不是白蓮,因為她沒有白蓮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一點點的骯臟足以_她的整個世界。她沒有易遙的堅強。易遙能夠在黑暗中茍延殘喘地活著,而她不能。她和齊銘都是優秀的極端,但是他們并不必須適合。
顧森西,他和易遙一樣是“惡劣”的極端。他對易遙的好感也許只是同病相憐的感覺,這種好感并不是愛。他和易遙也不適合,兩個墮落的人在一齊只能更加墮落,他們在一齊也只能互相慰藉。
林華鳳和李宛心都是這個殘酷社會中典型的市儈之人。她們都是尖酸刻薄的。林華鳳將對易遙父親的恨都轉嫁在了易遙的身上,卻無法否認她是自己女兒的事實,所以他對易遙始終是有愛的。她出賣身體為易遙賺取學費,她死后那信封上對女兒的愛稱“遙遙”足以表達心中對易遙的愛。她騙易遙說學費是她父親出的也是想在這黑暗中苦苦掙扎,抓住那的一點點陽光罷了。李宛心和顧森湘的母親都是喜歡優秀的孩子,也勉強能夠定義為“趨炎附勢”,這樣的母親并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她們在對待他人的態度上也是可惡的,并沒有真正掌握母愛的定義。
易遙,顧森湘,齊銘,他們最終的結局都以杯具收場。自殺對于他們三人來說都是一種對生活的絕望。顧森湘的單純性格決定了她不能被一點點的骯臟沾染,甚至能夠說她是怯懦的,應對骯臟的世界不夠堅強。而易遙她在應對惡劣環境時并不害怕,她只是不能容忍朋友和所愛之人對她的不信任,或許就應說她不能容忍黑暗中沒有溫暖,沒有愛。而齊銘他就應是對自己的世界感到迷茫,也為世態炎涼而感到無奈。也許他至死都不明白自己究竟愛的是誰,究竟為誰而死。
看完這本書是讓人在悲哀之余禁不住的感慨。不由得對這幾條年輕的生命而感到惋惜和心疼,卻也無能無力。情不自禁的重新展望我們的世界,是否也有如此凄涼的一面……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心得感想【篇6】
《悲傷逆流成河》里那唯美而有傷感的文字,華麗而有沉重的色調,小四又一次將我們帶入他的世界,帶去那個灰鉛暗藍的世界,就連間隙的白色也顯得異常的清冷,青春的憂傷在他的筆下肆無忌憚的滋長起來,開出下一個花季!
鏡頭浮此刻上海的某個長滿青苔的小弄堂里,刺猬一樣敏感的易遙和天使一般溫柔的齊銘在那里展開了他們青春的白紙,任時光將它填滿,易遙生在一個破碎的家庭里,早已被父母弄得遍體鱗傷,無論是身體該是心靈……但她仍然高傲的抬著頭顱,學會偽裝掉下來的眼淚,把自我關在自我的世界里,在他人面前越是挺得直的腰脊,就有在深夜里哭得越深的夢。也許僅有天使般的齊銘才能將她拯救,但結局誰也無法預料……
有是這樣一個夏季,我們和易遙、齊銘一齊矛盾、迷茫、憂傷、堅強的成長,歡樂也好,壓抑也罷,著就是我們迷戀的青春——純真里帶著些許悲傷,我們一齊走過!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心得感想【篇7】
讀《悲傷逆流成河》是在18歲。是高二一位好友贈與的生日禮物。翻開扉頁,還有當時傻傻記下的由衷感言。與“悲傷”形成最不相稱的映照。
一直喜歡郭敬明的文字,盡管《夢里花落知多少》的丑聞一度讓我對他產生些許抗拒的心理。或明媚,或憂傷,陰晴的個性或許跟每個正在稚嫩與成熟中掙扎著蛻變的孩子一樣吧。當然包括我在內。
從第一部的《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華》,《愛與痛的邊緣》,《夢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我漸漸地發覺小四成長了。《悲傷逆流成河》讓我看到在卸下了名利紛爭,冷嘲熱諷等種種不應讓這個風華正茂的男子承受的負擔之后對社會矛盾的深沉思考。
《CryMeASadRiver》幾行凝重的英文深深地刻在暗黃色陳舊質感的滄桑封面上,竟然無聲中有持續而細密的壓抑感充盈著我的胸口。記起某位朋友的評價:“逆流都成河了,順河還得了?”我想,這條河會映出我期待的精彩。
易遙,17歲,齊銘,17歲。在同樣逼仄狹長的弄堂里成長。但是他們是兩條同一個端點里放出去的射線,朝著兩個方向,越走越遠。
有這樣一個女生。他情愿把自己早上的牛奶給她喝。他情愿為了她騎車一個小時去買驗孕試紙。他情愿為了她每天幫她抄筆記然后送到她家。盡管他們只是一同生活在弄堂里被同樣的陽光以不同的強度照耀著成長的蓬勃生命。或許到最后,也永遠不會相會。因為他注定是超越愛情的存在。
高中少女未婚懷孕,尖銳而敏感,小四用細膩的筆觸描畫出這段古老弄堂里不愿提及的悲傷記憶。有些不堪的沉重,引人思索。
年少的愛情,或許理由簡單的幾乎有些可笑。“會為了她打架。”“很帥。”“會在放學后等在學校門口送她回家。”正是這樣的簡單,才會在人的胸膛里拉扯出一陣強過一陣的傷痛。十六歲的天空,頭頂掠過的卻是一片片淺灰色的浮云。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發生的一切都更顯得令人窒息。一不小心,胸口有鈍重的悶。特別是觸及了某些人熟悉的某些記憶時。
“_女。爛女人。我恨她。可是我有時候還是很愛她。”尖銳而矛盾,這是易遙十三歲的年輕心臟里撒下的一大把荊棘的種子。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違反倫常和道德去嫌惡自己的母親。“那個爛女人”,每天在愛中糾纏,用自己的卑微換取最愛女兒的成長。這是我看到過的最矛盾的親情。沒有溫馨的燈火,沒有貼心的關懷,沒有全家人的餐桌,在激烈的咒罵與淚水中交織出深刻的意味。冰冷的背后其實是鋪天漫地洶涌澎湃的情感。只是在生活面前,誰都必須選擇低頭。以逃避但仍倔強的姿態上演著這對母女之間無聲的愛。
小四的敏銳是朵妖艷的巨大玫瑰,帶著刺在最后愈發強烈地散發出刺鼻的全部香氣。第一次在里書中了解了有關墮胎的文字。竟是那樣極致的撕心裂肺。故事到這里開始走向寒冷寂靜的深淵。這段敘述是全書的_,為了最真實地觸摸到這個敏感的字眼,小四咨詢了自己在醫院工作的朋友。一幕幕像潮水漫過心臟。留下的是無盡的心酸。壓抑得人透不過氣來。盡管身為男性,在他的筆觸下清晰地提及“清宮”“擴宮器”“血肉模糊”“千刀萬剮”“劇烈疼痛”這些沉重的描述時,更顯得無可奈何的客觀與真實。
如同那段潮濕爾陰郁的上海老弄堂,故事似乎沒有一絲陽光照耀的溫暖氣息。即使偶爾幾絲光線,也是為了烘托更巨大的悲傷。結局吞沒了一切聲音。碎裂、掙扎、沉默、黑暗、仇恨、愛戀。一張張棱角分明表情各異的面孔在碰撞的激烈矛盾中一步步接近自己選擇的無邊懸崖。林華鳳,顧森湘,易遙,齊銘,以自己的方式在全書的末頁留下自己最后的背影,慢慢地閉上了疲憊的雙眼。也許,種種的錯綜復雜,只為了制造這最后的各分西東,卻是出乎意料的通往另外一個世界的遙遠距離。
印象中,所有的悲劇都選擇以一場壯烈的犧牲作為收尾的旋律。這種悲壯的唯美,或許是中國人印象中最完美不過的意象了。因悲壯而凄美而崇高。在讀者的迷離的淚水中收獲這一路最渴望得到的認同。
我的淚水悄悄滴落,不是因為每一個人最后無不選擇的壯烈,不是易遙承受的無邊疼痛,不是林華鳳為女兒付出的不惜的卑微。而是易遙與齊銘之間的微妙情感。
從始而終,都能感受到這樣一種感情,沒有明晰的定義,不是愛情,也不是友誼。在易遙與齊銘之間,一直維系著。淚水滑落是因為這一段齊銘對于易遙最真摯的虔誠。
“——你恨不得掏出自己的全部去給她,塞給她,丟給她,哪怕她不想要也要給她。
——你一定會忍不住想要去幫她擦掉眼淚,一定會想要買好多的禮物塞進她的懷里,你一定會在她被毆打哭泣的時候感受到同樣的心痛,你也一定會在她向你求救的時候變得義無反顧,因為你想要看到她開心地微笑起來,哪怕一次開心地微笑起來。又或者不用奢求微笑,只要可以抬起手擦掉眼淚,停止哭泣也好。”
我的身邊,也有如此深沉的感情,不是愛情卻超越愛情。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愛盡管不能經過發酵,卻能越來越醇。在那段身處愛戀之中的日子里,卻被朋友越過友誼的情感所深深地觸動,自覺慚愧不已。
小四這段前所未有的深沉文字,在愛與痛中浮現出一個個破碎的青春的畫面。或多或少,每個人都能從中尋覓到自己的影子。看著它在別人的述說中,慢慢地進入記憶的最深處,不再輕易觸碰。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心得感想【篇8】
夜,來臨了!這是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初春的黑夜。外面剛剛下過一場雨,路上的行人已經漸漸稀少,又正值清明節,也許正驗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吧!
我坐在電腦前,最近幾天在看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由于是長篇,不可能一天看完,所以自從讀這本小說開始,里面人物的各種錯綜復雜的命運就一直很吸引我,不知有多少個夜晚,我躺在床上無法入睡。黑暗中,自己望著看不見的天花板,腦海中浮現著小說中那些吸引人的情節,直到昨天把整本小說一字不差的全部看完,不知道多少次想默默的哭出聲音,不知道多少次淚水已經模糊了我的雙眼。
在讀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時,我深深的感覺到齊銘是那么的愛著易遙,說愛有點勉強,至少他們的友情令我羨慕,多少次睡夢中我依然陶醉在小說情節其中不能自拔,雖然每個人都經歷過學生時代也曾有過如小說情節那樣純真美好的童年故事,但我還是有時會把自己想象成是齊銘,因為他和易謠的友情我感覺是純潔的就像沒有摻入任何雜質的純凈水,那么令人羨慕,睡夢中時常出現兩個人早上騎著自行車一起走過漆黑的弄堂,齊銘給易遙從書包里拿牛奶,易遙微笑著的畫面,似乎在我的腦海中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友誼,直到森湘和森西唐小米出現之前我都這樣想。
關于主人公易遙,會認為她的人品很壞嗎?因為她母親的關系你就會認為她很放蕩也和他媽媽一樣嗎?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生長在一個父母離異的家庭里,父親再婚,母親只能靠賣衣服和當妓女去賺錢,每天自己放學回家還要做飯,沒有人關心他和齊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齊銘是個家境優越、品學兼優、長相英俊,讓父母寵的跟“皇帝”幾乎沒有任何缺點的人,如果你和易遙一樣生長在同樣的家庭里,你肯定也想去找個比自己家溫暖的地方,去找個疼你的人愛吧?至少我也這樣想過,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就懷了孩子,被別人指指點點,還差點被學校里開除當她去找那個男人時看見還有一個女人在他房間里那是個什么樣感覺?之后又默默的承著常人無法想象的流產時不打麻藥的痛苦就為了省那么點錢,差點沒昏死過去,我只能說她是年齡小太天真。其實他真的愛齊銘,但齊銘卻在森湘出現之后和他走向了兩個不同的世界。雖然結局一樣悲慘!
銘把她和易遙的關系看成友誼,但易遙卻把他和齊銘的友誼看作愛情,這本身來說就已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想法了,不能否認,易遙到最后還是愛著齊銘,盡管齊銘把這種復雜的關系當作友誼!
看到易遙流產那段,我不知道有多少次眼睛已經模糊的看不清電腦上的字,不知道有多少次在睡的迷迷糊糊時被驚醒眼前出現小說里那些畫面。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怎么可以承受的住這些?其實我覺得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有母愛的,只是表達不表達罷了,林華鳳雖然平時臟話連篇,但不也是愛易遙的嗎?幫他拿錢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說實話我一直挺討厭林華鳳,整天罵罵咧咧的,一個家庭婦女的形象,但是讀到最后。我才了解她,了解一個母親的苦衷,為了拿在鐵盒的錢給自己女兒交學費。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了對女人不曾說出的愛,易遙很感動,但感動又有什么用呢?人已經不在了,只能把感動留在心里。
這正如母愛,母親的愛有時候在說出來之前就已經做到。對于我們都應該了解母親是愛你的,和母親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吧!不要在母親離開你的時候感到后悔,否則就晚了。
看到故事的結尾,我在想:那條短信是誰發的?會是唐小米嗎?或者是唐小米認識的人?其實,這都已經不再重要,當齊銘承認與森湘接過吻之后,我感覺易遙就已經和齊銘走在了兩個不同的世界里,所以當易遙接到那個莫名其妙的死亡短信后才覺得是發錯了,才會感覺到其實森湘才是齊銘的女朋友,接短信的人不應該是自己。其實,早在故事的開頭。當交代齊銘要搬家,搬出弄堂時,易遙可能就知道自己和齊銘早晚會分開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早晚會分開。當齊銘和森湘在一起時,自己也許會吃醋但是還是覺得還是齊銘和森湘在一起才合適,在齊銘承認和森湘接過吻后,易遙才更加確認自己不是齊銘愛的人是森湘,所以才把短信轉發到森湘的手機上!
我在想,森西去找易遙,聽完解釋后說的那些話真的是想讓易遙去死嗎?如果我是易遙又能怎么去做呢?易遙的死是壓力下所印發的必然結果,如果,齊銘去仔細聽聽易遙的解釋,也許就可能原諒他,如果森西真的愛易遙那么為什么不選擇相信他的話呢?非要說那些話刺激他嗎?易遙的話就那么不讓人相信?太多的問號太多的如果,或許死亡是最好的說明方式,換句話說,在那種說話沒有人相信的情況下無辜的條件下只能選擇死亡,死亡代表著易遙對世界的絕望,死亡是多種因素下造成的必然結果!
而任何人的死似乎都是對世界的解脫,對于故事而言,最后的結局只能是死亡,即使森西還活著他也會永遠也忘不掉那段黑暗的記憶
當我看著電腦,光標在網頁的最后一行閃動時,又是一個凌晨來臨了,感覺臉好熱,用手摸摸,又一次流出了眼淚,一種感動的淚水,一種同情的淚水,一種悲傷的淚水……
當悲傷逆流成河后。其實剩下的只有懷念……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心得感想【篇9】
書中寫了很多的感人的故事,書中的易遙是那么的悲慘,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以死換來了他人的信任,換來了自己的無辜。
更多的時候,我也時常問自己,自己是不是對他人不信任。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一點,但說真的,我們要努力去相信眼前的一切,雖然你有時會覺得這世界很多時候都在欺騙著你。不要等到后悔的時候才去相信,也許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可悲的愛情,齊銘和易遙沒有走在一起,那也是曾經了。因為他們兩個根本是不同世界的人,就像同性的磁鐵一樣。相反的最終只能各走各的,但記憶里總少不了那一段,永遠的擱置在心里。顧深湘同樣的走了。一個是可能,一個是不可能,兩個都走了。一個只留下從前的記憶;一個留下了一句話——這個世界太骯臟。剩下只是活著人的無盡的悲傷。
可恨的愛情,唐小米心底的那顆沉默的黑暗的一面慢慢地流遍全身,為了得到想要的,暗地里可以去傷害另一個人,卻不一點不覺得過不去,甚至還向別人展現出純美的一面,就像一只披著羊皮的狼,是那么的虛偽!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黑暗的一面,這一面它不可能從你身上剔除,只在于你自己,如何對待。對這個世界充滿美好,真的不要抱怨,因為那真的是徒勞的,它不可能因你而改變,只有你因它而改變。
珍惜別人的愛情,同樣的,努力追尋自己的愛情,不要為了愛情,將黑暗吞噬了心,即使沒有獲得,但至少曾經追尋過,那已足夠。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心得感想【篇10】
就是這樣的記憶,讓我無法忘卻。當悲傷的思緒化作洶涌的河水,滾滾的泛黃的河水不是向東流去,而是流進你小小的身體里去的時候,你,是一種怎樣樣的感覺。是感覺不能承受,就快要崩潰,離自己的期望很遠很遠。還是沒有感覺,就像是天空劃過的飛鳥,雖然不是一樣的鳥兒,但是每一天都會有一只。又或者是,感覺到無比得簡單,好像是逃離了那個一向就想離開的世界,來到了一片干干凈凈,沒有一點污_的凈土。
讀完這本書,確切的說是作完這本書的文摘后,不由淚流滿面。易遙的影子在我心中劃過一陣陣漣漪,文末有這么一句話“齊銘抬起頭,一個影子突然砸落在他的面前,那種聲音,那種吞沒了一切的聲音……”真的會有很多涌動的黑色源泉,流淌出來的冰涼而漆黑的泉水,慢慢的洗滌著所有人的內心,冰冷的泉水把整個沸騰的嘈雜世界洗滌得一片寂靜。眼前慢慢浮現的是那條緩慢流動的悲傷與寂靜的巨大河流。悲傷是一種情緒,是一個人絕望的時候,體內分泌出的激素,這種激素會在外表和內心改變的現有的身體狀況。
悲傷逆流成河。我不明白這是幾個人的故事。有可能這是一個人的故事,那個可憐的女孩易瑤的故事,有可能這是兩個人的故事,是那個為了易瑤什么都愿意做的齊銘的故事和很愛自己的姐姐的顧森西的故事,還有可能,這是幾個媽媽的故事,以為他們的孩子都為了同一個青春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有可能,這是唐小米的故事,她想要得到的一切,雖然沒有得到,但是,沒有任何人得到了,不是嗎,有可能,這是那個學校的故事,在學校里的所有人,你們都明白這些人,對吧,有可能,這是所有人的故事,因為,我們也曾想他們一樣,像他們一樣能夠毅然的放下所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對嗎,只是因為之后,我們害怕的死亡,把我們擋在了門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