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事件給校園管理敲響警鐘
山西省大同市大成雙語學校發生未成年人欺凌事件,有了最新進展,大同市聯合工作組今天發布通報稱,經查,大同市大成雙語學校小學生趙某某(男,9歲)、晉某某(男,9歲)對同寢室同學孫某某(男,10歲)多次實施辱罵、毆打、欺凌等嚴重不良行為。
官方通報坐實大成雙語學校存在校園欺凌,也坐實了校方在管理上嚴重失職失責。正是這種在管理上的嚴重失職,嚴重不作為讓涉事學校蒙羞,多人被處理,可謂咎由自取。
兩名欺凌者均為9歲,卻干出如此惡劣之事,令人出離憤怒,更倍感沉重。因他們均系未成年人,故不用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必須受到訓誡。通報稱,警方已責令其接受心理輔導、行為矯治。的確,其心理是病態的,該需調適;其行為是扭曲的,該被矯治。
經過矯治,這兩名欺凌者能否痛改前非,值得觀察。必須追問的是,他們的監護人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警方已對他們的監護人予以訓誡,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這是基本操作。孩子欺凌了他人,家長不能雙肩一聳、兩手一攤就算完事,除了道歉、賠償等,更需反思教育方式,以及承擔疏于教導的責任。如果對自家的孩子不嚴加管教,他們就可能傷害他人,最終搭上自己的前途。
不管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都應該對校園欺凌事件零容忍,都應該依法承擔責任。此次事件是對各級學校的一次警示教育,為校園管理敲響警鐘。不僅平時要嚴格管理,避免出現欺凌事件,更需要在出了問題不掩蓋問題,不能妄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唯有實事求是,方能變被動為主動,方能讓學生和家長放心。該管卻不管,該制止卻不制止,學校失聲,監管失靈,無疑就是縱容,成為了幫兇。
校園本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如果容忍校園暴力頻發,無視校園欺凌,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沖擊社會道德底線,更無法承擔教書育人的重任。
近年來,國家為有效遏制校園欺凌,健全了一系列制度約束,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成效顯著。但是,一些學校并未重視,該監管監管卻疏于監管,該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卻走過場,該密切注意學生心理變化卻熟視無睹,由此導致欺凌事件發生。
說到底,校園欺凌頻發,制度失靈的背后,是學校失職,是管理失范。大同這起事件再次警示各家長、各學校,該承擔的責任絕不能推卸,該做的防范一點都不能少。
什么是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數暴力,和多人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甚至是明目張膽的在校園公共區域進行欺凌,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
校園欺凌的方式都有哪些
1.身體欺凌。毆打他人。
2.言語的欺凌。辱罵、誹謗、詆毀他人。
3.財物的欺凌。收保護費、搶錢還不讓告訴他人的。
4.網路欺凌。
5.社交欺凌。不讓與他人交朋友,破壞他人社交。
如何加強校園安全教育與管理
一、加強教育宣傳
加強校園安全教育宣傳是提升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學校可以在安全教育宣傳欄、廣播欄、電子屏幕上刊登安全教育專題,制作校園安全宣傳標語、海報等物資,廣泛宣傳安全知識,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二、加強師生教育培訓
校園安全教育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活動,更需要全體師生的參與與付諸實踐。因此,在加強校園安全教育的同時,加強師生安全意識和安全素養的培訓也顯得尤為重要。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安全教育講座、緊急處置演練等實踐教育活動,讓全體師生更好地了解自身防護常識,并能在危急時刻更快、更準確地應對突發事件。
三、科學構建校園安全體系
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并不是簡單的辦法就能解決的,更需要我們對校園進行全面的安全管理。要想科學構建校園安全體系,既要有緊急應對措施,也要有常規預防措施。通過加強巡查工作、安裝智能安防設備、完善保衛制度等方式,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校園安全體系,確保師生的身體和心理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同時,要做好校園環境治理,減少校園內的安全隱患,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四、實現校園全員參與
實現校園安全全員參與,讓每一個師生都成為校園安全的主動參與者,是加強校園安全教育與管理的關鍵之一。遇到一些危急情況,學校應該鼓勵全體師生主動承擔責任,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學校可以通過成立安全協會或者安全志愿者組織,讓師生積極參與安全學習、教育、管理和實踐,讓校園成為一個更加安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
校園安全教育問題
安全教育認識不到位,運行機制不夠健全。
安全教育重視不夠,運行體系不夠成熟,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缺乏安全教育教材,學生安全意識無處建立與提高。
高校治安工作力度不足,治安工作困難增多,傳統的治安工作力度已經不能滿足高校安全教育的需求。
學生安全意識不高,自我防范意識不強,容易輕信別人。
學生心理素質不強,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校園暴利事件頻發,學校內部安全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