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政法干警綜合知識習題附答案解析
江蘇政法干警綜合知識習題(一)
2.《宋史?職官志》記載:“三司之職,國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總國計,應四方貢賦之入,朝廷之預,一歸三司。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號曰計省,位亞執政,目為計相。”這說明北宋( )
A.把地方財政大權全部收歸中央 B.三司使掌管財權,是當朝宰相
C.分散中樞機構權力以加強皇權 D.強化財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3.《明史》記載,太祖“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閣大學士”,“成祖簡翰林官直文淵閣,參預機務”,至仁宗而后,諸大學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綸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由此表明,明朝內閣( )
A.在明太祖時期已正式設立 B.在明成祖時期開始參與國是
C.大學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學士可正式統率六部百司
4.“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觀性太強,一切唯選拔者馬首是瞻——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這一評價的制度是( )
A.世襲制 B.禪讓制
C.察舉制 D.科舉制
5.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記載,“一個審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辯論時[審訊案件],而他們被揭穿在[這個]案件中接受金錢賄賂”,依據《十二銅表法》第九表第三條應被處以死刑。由此判斷,制定這一法律條文的目的是
A.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護平民權益
C.確保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D.限制貴族濫用權力
江蘇政法干警綜合知識習題答案
1.A
【解析】 本題以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為切入點,旨在考查考生調動運用知識闡釋階段特征的能力。秦漢至宋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最主要矛盾表現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經過秦漢、宋元等王朝的努力,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的權力不斷削弱,A項正確;B項表述錯誤,宋元之前的君主集權指的是“決策權”而不是行政權,行政權仍然掌握在丞相手中;這一時期,丞相的權力逐漸削弱,但其并沒有退出權力中心,C項錯誤;秦朝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后,就已經打破了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D項錯誤。故選A項。
2.C
【解析】 題干反映了北宋中央設置三司,分割了宰相的財權,加強了君權,從“位亞執政,目為計相”可知,C項符合題意。A項“全部”說法錯誤;B項說法錯誤;D項無從體現。
3.B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基本史實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從材料“又仿宋制置殿閣大學士”,可知在明太祖時設殿閣大學士,內閣在明成祖時正式設立,故A項錯誤;由“成祖簡翰林官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可知B項正確;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行政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咨詢的內侍機構,無實權,內閣大學士也不是丞相,排除C、D兩項。
4.C
【解析】 據材料中的“主觀性太強”可以排除A、D兩項;由“一切唯選拔者馬首是瞻”可以排除B項。漢代察舉制下,由地方郡國官員推舉人才,選官帶有較大的主觀性,容易任人唯親,故選C。
5. D
【解析】 本題以《阿提卡之夜》的記載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解讀信息和調動知識的能力。羅馬共和國早期只有伸縮性很大的習慣法,多由貴族擔任的法官常常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保護自己,損害平民利益,故限制貴族濫用權力成為平民斗爭的目標。公元前5世紀中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羅馬共和國制定了《十二銅表法》,羅馬成文法誕生,故根據題干審判官或仲裁官受賄將被處死可看出D項符合題意;A、C兩項與題干無關,排除;《十二銅表法》及其規定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平民權益,排除B項。
江蘇政法干警綜合知識習題(二)
6.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和人民代表大會的工作得到不斷推進。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
A. 實行差額選舉
B. 按黨派分配名額
C. 按單位分配名額
D. 實行等額選舉
7.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是社會生產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據是()
A. 生產要素可以轉化為生產力
B. 我國社會存在著生產要素的多種所有制
C. 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按勞分配的補充
D. 生產要素是價值的源泉
8.文化強則中國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其關鍵是()
A. 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B. 發展新型文化業態
C. 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D.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9.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他在該刊發刊詞中宣稱,“蓋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為本志之天職。批評時政,非其旨也。”此時陳獨秀把主要注意力傾注于思想變革的原因是()
A. 他認為批評時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 他對資本階級民主主義產生了懷疑
C. 他對政治問題不感興趣
D. 他認定改造國民性是政治變革的前提
10.1924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新三民主義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義的政綱()
A. 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一致
B. 把斗爭的矛頭直接指向北洋軍閥
C. 體現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D. 把民主主義概括為“平均地權”
江蘇政法干警綜合知識習題答案
6.A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第三十條規定第三十條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候選人的名額,應多于應選代表的名額。
7.B
【解析】按勞分配以外的多種分配方式,其實質就是按對生產要素的占有狀況進行分配。實行按勞分配的根據是生產要素的多種所有制。
8.A
【解析】黨的報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9.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他們之所以把主要注意力傾注于清除思想方面,是由于他們認定“倫理問題不解決,則政治學術,皆枝葉問題。”國民性不改造,“不但共和政治不能進行,就是這塊共和招牌,也是掛不住的”。所以是將改造國民性置于優先的地位。
10.A
【解析】本題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新三民主義之所以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因為新三民主義的政綱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一致。
江蘇政法干警綜合知識習題附答案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