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法干警綜合知識試題帶答案
浙江政法干警綜合知識試題(一)
C.明以前實行皇帝與丞相分權制度
D.丞相制度經過六百多年才被廢除
2.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是( )。
A.統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
B.參與決策,并負責朝廷日常事務
C.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
D.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
3.1920~1929年,美國工人的工資增長2%,而工廠中生產率卻增長55%。農業工人的工資還不到非農業工人的40%。國家財富的3/5由只占人口總數2%的人擁有。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社會公平問題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B.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C.經濟危機嚴重影響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潛伏著經濟危機的巨大風險
4.羅斯福擔任總統之前,美國出版的一本書提議政府增加開支,甚至不惜造成財政赤字,以便舒緩經濟衰退。羅斯福讀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這表明( )。
A.羅斯福在美國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預經濟的主張
B.羅斯福上臺之前美國尚未出現經濟衰退
C.羅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羅斯福擔任總統前已經萌生
D.羅斯福始終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5.公元前445年,羅馬廢除貴族和平民不能通婚的舊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與貴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權利……羅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法律體系
B.穩定社會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維護帝國統治
浙江政法干警綜合知識試題答案
1.答案:B。解析:由材料表述可判斷明朝廢除丞相后,六部直接歸皇帝統領,A、C、D三項均與史實不符。
2.答案:C。解析:明代內閣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但最終決定權在皇帝手中;清代軍機處的軍機大臣可參與軍國大事,但只能跪受筆錄,其共同點為C。
3.答案:C。解析:題中所給信息并沒有涉及“經濟危機”影響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內容。
4.答案:C。解析:“提議政府增加開支”、“財政赤字”等,都屬于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的內容。盡管這些主張遭到了羅斯福的否定,但說明國家干預經濟的理念已經出現了。故本題選C。
5.答案:B。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羅馬法修改的方向是力爭實現貴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緩和貴族和平民的矛盾,穩定社會秩序。D項是制定上述法律的根本目的。
浙江政法干警綜合知識試題(二)
6.外國侵略者火燒圓明園事件是發生在( )中。
A.第一次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中日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7.洋務運動中的近代軍事工業是從創辦( )開始的。
A.安慶內軍械所 B.江南制造總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槍炮廠
8.1872年,華僑商人( )在廣東南海縣創辦繼昌隆機器繅絲廠,是為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
A.黃佐卿 B.徐潤 C.陳啟源 D.嚴信厚
9.“允許外國侵略者招募華工出國”是( )中給予他們的特權。
A.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B.中英《南京條約》
C.《中法條約》 D.《辛丑條約》
10.“三國干涉還遼”中的三國是( )。
A.英法俄 B.俄法德 C.俄法意 D.英法德
浙江政法干警綜合知識試題答案
6.B。
7.A。
8.C。解析:1872年,陳啟沅回國創辦一家機器繅絲廠。因當時簡村以至江浦一司一帶未有制作機器的工場和技術人員。后來繅絲廠就由陳聯泰負責繅絲機器的改造與安裝,陳啟沅親自負責技術指導,后至1873年工程全部完成。同時,陳啟沅在簡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帶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數)數十人,親自給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繅絲之法”,擇了個好日子,投繭開工,取名為“繼昌隆”,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民族資本經營的機器繅絲廠。
9.A
10.B。解析:清朝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簽署《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予日本。六日后,俄羅斯、德國與法國以提供“友善勸告”為借口,使日本把遼東半島交還給中國。
浙江政法干警綜合知識試題帶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