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政法干警考試常識判斷習題精講
甘肅政法干警常識判斷習題(一)
C.列寧
D.馬克思
2.下列關于“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依法治國的最終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B.依法治國就是法治
C.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D.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3. 2011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要求,必須“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這里的“二為”是指( )。
A.為人民服務
B.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C.為社會主義服務
D.為改革開放服務
4.下列有關剩余價值的幾個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剩余價值不是從流通過程產生的,而是在勞動力消費過程即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形成的
B.超額剩余價值是由于商品的個別價值高于社會價值價值而產生的那部分剩余價值
C.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工作日的絕對量所產生的剩余價值
D.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工作日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必要勞動時間縮短所產生的剩余價值
5.十多年前,科學家發現人類的幾十種疾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突變?,F在已經把三千種左右的疾病的病因與基因突變掛上鉤,但尚未完全搞清基因突變與疾病病因的關系。這是因為( )。
A.認識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
B.人們不可能完全掌握認識對象的本質
C.客觀世界總在不斷地變化中
D.認識對象的本質的暴露與展現有一個過程
甘肅政法干警常識判斷習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列寧對物質的定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科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惫时绢}選 C。
本題相關知識點:
費爾巴哈是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哲學屬于德國古典哲學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馬克思曾寫過《費爾巴哈論綱》,批判他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費爾巴哈的主要著作有《黑格爾哲學批判》和《____的本質》等。
黑格爾是德國近代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代表、政治哲學家。他對德國資產階級的國家哲學作了最系統、最豐富和最完整的闡述。黑格爾的主要作品包括《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科學全書綱要》、《美學講演錄》等。
2.答案: B
解析:
實行依法治國的重大歷史意義體現在:
(1)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法治經濟。(2)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證。(3)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4)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A、C、D項屬正確的說法,B選項說法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AC
解析:
2011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要求必須全面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立足發展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激發文化創作生產活力,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由此可知“二為”指的是為人民服務以及為社會主義服務,故正確答案為A、C。
4.答案: B
解析:
超額剩余價值是指企業由于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商品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而不是產生的剩余價值,B選項表述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
A、C、D選項都表述正確。
5.答案: ACD
解析: 由題可知,科學家已經認為基因突變與疾病之間有一定關系,但是沒有完全認識二者之間的關系,因為人們的認識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受到認識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制約,而且客觀世界在不斷的變化中,同時透過現象認識本質是一個過程,而且本質的暴露與展現有一個過程,但是最終人們可以認識到本質。因此,B項錯誤。故本題答案為ACD選項。
甘肅政法干警常識判斷習題(二)
1.我國對法律溯及力問題,實行的原則是( )。
A.法在任何情況下均溯及既往
B.法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溯及既往
C.法在一般情況下均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D.法在一般情況下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2.甲被車撞傷倒地,行人乙攔下一輛出租車,將甲送往醫院,乙支付了車費,其間,甲的手機丟失。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
A.車費由甲承擔,甲手機丟失的損失由乙賠償
B.車費不由甲承擔,甲手機丟失的損失由乙賠償
C.車費由甲承擔,甲手機丟失的損失不由乙賠償
D.車費不由甲承擔,甲手機丟失的損失不由乙賠償
3.民事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有完全的意志的自由,自主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非法干預。這體現了( )。
A.誠實信用原則
B.民事活動自愿原則
C.民事活動公平原則
D.主體地位平等原則
4.關于法律援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以經濟困難者、殘疾人、弱者或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人群為對象
B.法律援助的形式為訴訟法律服務,不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
C.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
D.需要援助者應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書面申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自( )起施行。
A.2005年4月20日
B.2005年7月1日
C.2006年1月1日
D.2006年7月1日
甘肅政法干警常識判斷習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根據立法法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與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故正確答案為D。
本題相關知識點:法律的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該法就不具有溯及力。就現代法而言,法律一般只能適用于生效后發生的事件和行為,不適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為,即采取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了不溯及既往內容: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2.答案: C
解析:
乙的行為屬于無因管理,故車費應當由甲承擔。而手機的丟失與乙無關,故甲手機丟失的損失不由乙賠償,因此本題答案選>C>項。
3.答案: B
解析:
根據題干中的關鍵字眼“完全的意志的自由”和“自主”,可看出這體現的是民事活動自愿原則。答案選B。
本題相關知識點:
誠實信用原則,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場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締約時,誠實并不欺不詐;在締約后,守信用并自覺履行。民法規定該原則,使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中,能主動干預民事活動,調整當事人利益摩擦,使民事法律關系符合正義的要求。
民事活動公平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準,在民事主體之間發生利益關系摩擦時,以權利和義務是否均衡來平衡雙方的利益。
主體地位平等原則是指主體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權的對立物,是指不論其自然條件和社會處境如何,其法律資格亦即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4.答案: B
解析:
我國的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征:(1)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所以本題選B。
5.答案: C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于是2005年4月27日,由第十屆全國人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故本題選C。
甘肅政法干警考試常識判斷習題精講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