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政法干警邏輯判斷習題答案解析
江蘇政法干警邏輯判斷習題(一)
A.從未爆發過萊姆病的地區通常白腳鹿的種群數量比較低
B.萊姆病爆發之前白腳鹿的種群數量不會顯著降低
C.其他物種的種群數量也可作為萊姆病發病的預報因素
D.白腳病的種群數量提高是其他疾病爆發的先兆
2.某國最大的方便面生產企業計劃于4月份把方便面價格提高一至兩成。這將是該國方便面價格自2006年度以來又一次大幅上漲,逼近歷史最高價。該企業表示,之所以要提高方便面價格,主要是為了應對糧食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最能支持上述論斷的一項是( )。
A.面對國際市場糧食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趨勢,甲國政府出臺政策,禁止國內糧食加工企業提高糧食產品價格,以防止甲國人民生活成本增加,負擔加重
B.乙國國內糧食等原料供應充足,但由于勞動力價格上漲,導致糧食加工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因而造成方便面等糧食產品價格上漲
C.丙國國內糧食等原料供應一直非常充足,近來又大規模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提高糧食產量,該國的方便面等糧食產品價格平穩
D.丁國糧食加工企業工人舉行大罷工,導致該國糧食加工企業癱瘓,國內方便面等糧食產品供應不足,丁國不得不依賴進口糧食產品
3.“消費者并不如廠家所想的那樣易受影響,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他們所想要的也許與其他人認為他們想要的相差甚遠。”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則上述觀點不成立?( )
A.大多數人年復一年地購買同一牌子的商品
B.當人們與同伴一起購物時,通常很少與同伴發生爭執
C.商店的貨架上擺著各種牌子的商品,容易使消費者不知所措
D.做廣告最多的公司銷售量也是最大
4.當有些納稅人隱瞞實際收入逃避繳納所得稅時,一個惡性循環就出現了。逃稅造成了年度總稅收量的減少,總稅收量的減少迫使立法者提高所得稅率,所得稅率的提高增加了合法納稅者的稅負,這促使更多的人設法通過隱瞞實際收入逃稅。
如果以下哪項為真,上述惡性循環可以打破?( )
A.提高所得稅率的目的之一是激勵納稅人努力增加稅前收入
B.能有效識別逃稅行為的金稅工程即將實施
C.年度稅收總量不允許因逃稅等原因而減少
D.所得稅率必須有上限
5.遇到高溫時,房屋建筑材料會發出獨特的聲音。聲音感應報警器能夠精確探測這些聲音.提供一個房屋起火的早期警報,使居住者能在被煙霧困住之前逃離。由于煙熏是房屋火災人員傷亡最通常的致命因素,所以安裝聲音感應報警器將會有效地降低房屋火災的人員傷亡。
下列哪一個假設如果正確,最能反駁上面的論述?( )
A.聲音感應報警器廣泛使用的話,其高昂成本將下降
B.在完全燃燒時.許多房屋建筑材料發出的聲音在幾百米外也可聽見
C.許多火災開始于室內的沙發坐墊或床墊,產生大量煙霧卻不發出聲音
D.在一些較大的房屋中,需要多個聲音感應報警以達到足夠的保護
江蘇政法干警邏輯判斷習題答案
1.【答案】B。解析:題干論述通過“在萊姆病發病率高的年份中。白腳鹿的種群數量一般比萊姆病發病率低的年份低”這一論據推翻了“白腳鹿的種群密度是萊姆病發病率最好的預報因素”的觀點。假如B項不是題干的假設,則如果萊姆病爆發之前白腳鹿的種群數量會顯著降低,用題干的論據就無法推翻科學家的觀點,題干論述不成立。因此,B項是必須假設的。而A、C、D三項如果不是題干的假設不影響題干的論述。故本題選B。
2.【答案】A。解析:題干觀點是,之所以提高方便面價格,主要是為了應對糧食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A項說明國際市場糧食等原材料價格確實上漲,且這些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可能導致糧食產品價格的上漲,支持了題干論斷。B、D兩項削弱了結論,C項也說明糧食等原料價格與方便面的價格有關系,但并未說明國際市場的糧食價格情況.支持力度不如A項。故本題選A。
3.【答案】D。解析:題干的觀點意味著“消費者在選擇自己想要的產品時不易受到影響”,A支持了這一觀點,故排除。根據題干“消費者并不如廠家所想的那樣易受影響”.B選項不涉及消費者和商家的問題,即使為真也不能使題干觀點不成立,故排除,C和D相比較而言,C選項較具干擾性,但C選項如果為真,只能說明消費者面對眾多品牌時,不確定應該選擇哪一個,并不能說明消費者的消費傾向會因此發生改變,廣告主要是廠家為了引導消費.改變消費者的消費傾向而采用的一種形式。D選項如果為真,即廣告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選擇,說明消費者正如廠家所想的那樣易受影響。故本題選D。
4.【答案】B。解析:假如B項為真,可以打破上述惡性循環,因為這可有效地識別并減少逃稅行為。故本題選B。
5.【答案】C。解析:題干給出的結論是,安裝聲音感應報警器將會有效地降低房屋火災的人員傷亡,理由是聲音感應報警器能夠精確探測高溫房屋建筑材料發出的獨特聲音并發出警報,使居住者逃避煙熏這個通常的致命因素。A項說的是報警器本身的成本問題,沒有從題干的因果鏈條上來說明,屬于無關的選項,不能反駁;B、D項是無關項,沒有在因果鏈條上做分析;只有C項強調許多火災從床墊或坐墊開始并產生煙霧沒有聲音,因此,聲音報警器就不能起作用,所以不能有效降低火災人員傷亡,可以反駁題干論述。故本題選C。
江蘇政法干警邏輯判斷習題(二)
1.一項學生的調查結果看起來有些問題,當被調查者被問及其在校時學習成績的名次時,統計資料表明,有50%的回答者說他們的成績位于班級的前15名。
如果回答者說的都是真話,那么,下面哪項能夠對上述現象給出更合適的解釋?( )
A.未回答者中也并不是所有人的成績都在班級的前15名之外
B.雖然回答者沒有錯報成績,但不排除個別人對于學習成績的排名有不同的理解
C.成績較差的畢業生在被訪問時一般沒有回答這個有關學習成績名次的問題
D.在校學習成績名次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幾乎所有的畢業生都進行略微的美化
2.西雙版納植物園種有兩種櫻草,一種自花授粉,另一種非自花授粉,即須依靠昆蟲授粉。近幾年來,授粉昆蟲的數量顯著減少。另外,一株非自花授粉的櫻草所結的種子比自花授粉的要少。顯然,非白花授粉櫻草的繁殖條件比自花授粉的要差。但是游人在植物園多見的是非自花授粉櫻草而不是自花授粉櫻草。
以上哪項判定最無助于解釋上述現象?( )
A.和白花授粉櫻草相比,非白花授粉的種子發芽率較高
B.非自花授粉櫻草是本地植物,而自花授粉櫻草是幾年前從國外引進的
C.前幾年,上述植物園非白花授粉櫻草和白花授粉櫻草數量比大約是5:1
D.在上述植物園中,為保護授粉昆蟲免受游客傷害,非白花授粉櫻草多植于園林深處
3.健身教練建議小李每天增加進餐次數而不增加所攝入的食物總量,那么她的體重就會有顯著下降,然而,小李增加日進餐次數卻并沒有減少每餐攝入的食物量。
由此可以推斷( )。
A.小李的體重會下降
B.小李的體重會維持不變
C.小李的體重會上升
D.無法判斷小李體重變化的趨勢
5.甲、乙、丙三人討論“不勞動者不得食”這一原則所包含的意義。
甲說:“不勞動者不得食,意味著得食者可以不勞動。”
乙說:“不勞動者不得食,意味著得食者必須是勞動者。”
丙說:“不勞動者不得食,意味著得食者可能是勞動者。”
以下哪項結論是正確的?( )
A.甲的意見正確,乙和丙的意見不正確
B.乙和丙的意見正確,甲的意見不正確
C.甲和丙的意見正確,乙的意見不正確
D.乙的意見正確,甲和丙的意見不正確
5.為驗證一種治療高血壓的新藥療效如何,臨床醫生給100位高血壓患者使用該藥物。有65人的血壓的確下降了。因此制藥廠宣稱該藥的確有效。
最能削弱以上結論的是( )。
A.服藥期間測量血壓時間不固定,而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在一天中原本有一定波動
B.給高血壓患者服有一種和該藥物外型一致但不含藥物成分的藥片,患者血壓不下降
C.給一組100名高血壓患者服用該藥物,另外一組100名高血壓患者服用外型一致但不含藥物成分的藥物。前一組患者中血壓下降人數和后一組患者中一樣多
D.醫生給1000名高血壓患者使用該藥物,患者中只有500人血壓下降
江蘇政法干警邏輯判斷習題答案
1.【答案】C。解析:題干中說:有50%的回答者說他們的成績位于班級的前15名。A項說法如果為真,則說明回答者中應該有超過50%的人的成績位于前15名,與題干矛盾;B項中的“個別人對排名的不同理解”與上述現象無關;C項說法如果為真,說明參加調查的人都是成績比較好的,很好地解釋了題干的現象;D項中的“略微的美化”與題干中“回答者說的都是真話”矛盾。故本題選C。
2.【答案】D。解析:如果D項斷定為真,則由于非自花授粉櫻草多植于園林深處,較不易被游人看見,因此,無助于解釋為什么游人在植物園多見的是非自花授粉櫻草而不是自花授粉櫻草。其余各項都從不同角度有助于對此作出解釋。例如,a項斷定非自花授粉櫻草比自花授粉櫻草有更強的生命力。故本題選D。
3.【答案】D。解析:將題干中的語言用邏輯符號表示為:增加進餐次數并且非增加攝入食物總量→體重下降。事實是增加進餐次數并且非減少攝入食物總量,根據充分條件假言命題推理規則“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故無法判斷小李的體重變化的趨勢。故本題選D。
4.【答案】D。解析:“不勞動者不得食”,是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即可以由不勞動者推出不得食,由充分條件假言命題推理規則可知,否定后件則要否定前件,故得食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勞動者,故乙的說法正確,甲的說法錯誤。再分析丙的說法,丙的說法比乙的說法多了一個模態詞“可能”,但顯然“不勞動者不得食”不是一個模態命題,是一個確定的命題,故其推出的結論也應該是肯定而不是“可能”的,故丙的說法也錯誤。故本題選D。
5.【答案】C。解析:題干中的結論是制藥廠宣稱該藥的確有效,論據是“臨床醫生給100位高血壓患者使用該藥物。有65人的血壓的確下降了”,C項增加了一組對照試驗,可以證明該藥品并沒有明顯的效果,通過削弱論據削弱題干。A項在實驗中即使量血壓的時間不固定也不能推出藥物無效,所以不能有效地削弱結論。B項證明了藥物有效,加強了結論。D項屬于統計數據的波動,對結論的削弱有限。故本題選C。
江蘇政法干警邏輯判斷習題答案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