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政法干警常識判斷模擬題附答案
廣東政法干警常識判斷模擬題(一)
C.歷史變化傳統
D.倫理道德規范
2.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十二五”時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下列屬于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舉措的是( )
A.根據城鎮化過程中鄉村人口減少的趨勢,優化城鎮布局,促進村鎮適度集聚
B.將小城鎮和農村地區收取的城市建設維護稅優先用于農村人居環境公共設施建設和管護
C.加強農民培訓的財政專項投入,加速培育出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農業科技示范戶和農民企業家
D.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努力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3.《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主要內容有( )。
A.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B.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
C.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D.全面落實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4.下列哪些現象屬于類似于感覺的反映特征?( )
A.葵花向陽
B.饑餐渴飲
C.雄雞報曉
D.螞蟻搬家
5.鄧小平《 》的著名講話,實際上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它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
A.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C.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廣東政法干警常識判斷模擬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出,生產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條件是生產關系。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 D
解析: 公共服務均等化,簡而言之就是,人人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務,享受的機會是平等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公共財政的基本目標之一,是指政府要為社會公眾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標準的、最終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助于公平分配,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統一。當前,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非均等化問題比較突出,并由此使地區間、城鄉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在基礎教育、公共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并已成為社會公平、公正的焦點問題之一,實行公共服務均等化在當前具有非同尋常的重大意義,所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縮小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以及地區間不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ABD
解析:
《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主要內容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全面落實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故正確答案為A、B、D。
C項“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之一。
4.答案: A
解析:
從物體的機械運動,到低等原生動物的應激反應,再到高等動物的思維活動,它們在本質上都是一種對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應,只不過是反應的形式不一樣,即使是與人類相差很大的石頭,你踢它一下,它也會改變原來靜止的狀態,這雖然跟人類對外界做出的反應有很大差別,但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這就是所謂的“一切物質在本質上都具有類似感覺的反映特性”,這一觀點強調的是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即物質決定意識,這屬于唯物主義。本題BCD都是現象描述,沒有“感覺的反映特征”這個過程,本題應當選A。
5.答案: B
解析:
本題選 B。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鄧小平全會前夕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次講話實際上成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本題相關知識點:
1.“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命題是鄧小平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明確提出的。
2.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著名論斷,他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是鄧小平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長期思索的理論概括和思想總結。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1978年5月11日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該文引發了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這一討論得到鄧小平、李先念等的支持,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準備了思想條件。
廣東政法干警常識判斷模擬題(二)
1.下列文化遺址屬于舊石器時代的是( )。
A.半坡遺址
B.大汶口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周口店遺址
2.對于古代稱謂說法錯誤的是( )。
A.閣下是對長輩的尊稱
B.足下是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
C.內子用于丈夫對別人稱自己的妻子
D.“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
3.下列關于我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工商聯不屬于民主黨派
B.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不是在野黨
C.無黨派人士是指既不參加中國共產黨也不參加民主黨派的普通群眾
D.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將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4.為了防止行政權力被濫用,必須對行政人員實施有效地行政監督,我國自秦朝起就有一系列檢察制度、唐代的臺院、( )和察院聯合稱為御史臺三院,擁有彈劾官吏、參與司法審訊及監督倉庫出納等職權。
A.殿院
B.督院
C.諫院
D.肅院
5.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類書是( )。
A.《資治通鑒》
B.《四庫全書》
C.《永樂大典》
D.《古今圖書集成》
廣東政法干警常識判斷模擬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人類以石器為主要勞動工具的早期泛稱舊石器時代,元謀猿人、藍田猿人、北京周口店人、山頂洞人等基本上都處于這一時期。故正確答案為D。
新石器時代的代表文化有: 大汶口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半坡細石器文化等。
2.答案: A
解析:
“閣下”多用于書信中,是對那些具有顯赫的地位、尊嚴或價值的人,用作對某些高級的顯要人物(如羅馬天主教主教、國家的統治者、大使、總督)的尊稱或稱呼,屬敬詞。一般不用來稱呼長輩。故本題選A。
3.答案: C
解析:
無黨派人士不等同于普通群眾。無黨派人士是指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具體到我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般稱無黨無派的知名人士為社會賢達。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后,專門設立了無黨派民主人士界別。中共中央在2005年專門下發了一份文件,叫《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這里面明確了無黨派人士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第一條是沒有參加任何黨派;第二條是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第三社會基礎,主要是積極分子。 由此可知,C項說法有誤。
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A
解析:
唐代中央監察機構不同于前代的是,在御史臺之下設立三院,即臺院、殿院和察院,三院分立,相互牽制配合,形成了一個完善而嚴密的中央監察機制,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C
解析:
明成祖朱棣命解縉等人編纂的《永樂大典》,全書正文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總字數達3.7億字,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類書。但由于該書浩繁宏大,只抄錄了一個副本,未刊印。正本已于明代末年下落不明,副本被八國聯軍搶掠焚毀,只剩殘本730卷。后又陸續征集到67卷。中華書局曾先后影印出版。現存最大的類書是清代陳夢雷、蔣廷錫等編纂的《古今圖書集成》。該書正文一萬卷、目錄四十卷,約1.6億字。《資治通鑒》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題干要求的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類書,故選C。
廣東政法干警常識判斷模擬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