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考試常識判斷習題講解
政法干警常識判斷習題:
C.民族工業基礎薄弱
D.帝國主義的侵略
2.把我國臺灣割讓給日本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天津條約》
D.《辛丑條約》
3.中國近代史上,在追求經濟現代化的同時,也經歷了一個不斷選擇政治載體的過程。其中要
求政治現代化的主張最早出現于( )。
A.鴉片戰爭之后的新思想 B.洋務運動洋務派的主張
C.早期維新思想家的主張 D.同盟會的革命政治綱領
4.火燒圓明園發生于( )。
A.第一次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C.中法戰爭時期
D.八國聯軍侵華時期
5.中共開創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是( )。
A.晉察冀根據地
B.井岡山根據地
C.湘鄂西根據地
D.鄂豫皖根據地
政法干警常識判斷習題答案講解:
1.【答案】D。
講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對華輸出的資本和商品都有所減少,這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列強卷土重來,中國民族工業很快蕭條下去。因此其決定性因素,應是帝國主義的侵略。故本題選D。
2.【答案】B。
講解:《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與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并允許日本人在中國投資辦廠。故本題選B。
3.【答案】C。
講解:鴉片戰爭之后的新思想都只是看到了自己器物方面的不足,到了洋務運動時期仍然是主張器物改革,而非政治體制革新。但是早期的維新思想家則不然,伴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從洋務派中逐漸分離出一部分人,形成了早期的維新派,代表人物有馮桂芬、王韜、薛福成、鄭觀應等。早期維新思想形成于 19 世紀 70 年代至 90 年代前期,是對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魏源等政治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一種早期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時代思潮,它反映了當時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勢力的各種要求,主張用和緩漸進,以不對封建制度作根本變動的方法,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作全方位的改革。故本題選C。
4.【答案】B。
講解:火燒圓明園發生于186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在1840~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在1856~1860年,中法戰爭在1883~1885年,八國聯軍侵華發生在1900~1901年。故本題選B。
5.【答案】B。
講解:本題考查中共黨史。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后的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先后在寧岡、永新、茶陵、遂川等縣恢復和建立了黨組織,發展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創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故本題選B。
政法干警考試常識判斷習題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