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識:我國的宗教旅游資源
伽藍七堂。伽藍為梵語,即僧園或僧院。七堂隨宗派不同而各相異,以禪宗為例,七堂指山門、佛殿、法堂、僧堂、廚庫、浴室、西凈(廁所)。
天王殿,正中供奉彌勒佛,兩側為四大天王,背后供護法天神韋馱。四大天王衣身顏色和手中法器各不相同: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手拿琵琶;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右手托寶塔,左手纏龍;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手持寶劍;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右手持傘,左手握銀鼠。佛教認為四大天王分別護持東西南北四方。
大雄寶殿,為佛教建筑之主殿,其內所供佛像有所不同。有供“三身佛”者:中間為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左為報身佛----盧舍那佛,右為應身佛 ----釋迦牟尼;有供“橫三世佛”者:中間是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左為東方凈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右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有供“豎三世佛”者:中間為現在佛----釋迦牟尼,左為過去佛----燃燈佛,右為未來佛----彌勒佛。
方丈室和藏經殿等
(二)、石窟
石窟即是石窟寺,是佛寺的一種,為古代佛教徒就山崖開鑿而成的寺廟建筑,起源于印度。
我國有100多座石窟,最著名的有甘肅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我國“四大佛教石窟 ”。此外還有享譽世界的重慶大足石刻,以及遍布全國各地的摩崖造像等。著名的四川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開鑿于唐代,通體高71米,為一座彌勒坐像,是中國最大的佛教石雕像。中國的石窟藝術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目前,敦煌石窟、大足石刻、龍門石窟、云岡石窟以及樂山大佛,均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三)、佛塔
佛塔起源于印度,梵語稱浮屠,原用于存放佛(釋迦牟尼)的舍利,后演變為寺院的標志性附屬建筑
因佛教以奇數代表清白,故塔的層數一般為單數,由地宮、基座、塔身、塔剎四部分組成。佛塔用木、磚、石、琉璃等材料建造,形勢有樓閣式、密檐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等類型。
1、樓閣式塔
這是我國古塔的主流,源于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樓閣形式,中空,可攀登遠眺。此類佛塔著名的有:
(1)、陜西西安大雁塔
(2)、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蘇州的虎丘塔、杭州的六和塔、開封鐵塔、河北定州開元寺了敵塔等,也都是樓閣式塔中的佼佼者。
2、密檐式塔
是以外檐層數多且間隔小而得名。其特點是塔身第一層非常高大,以上各層之間距離很短,塔檐層層重疊。這種塔大都是實心,一般不能登臨。著名者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云南大理千尋塔、西安小雁塔、北京天寧寺塔、遼陽白塔、錦州大廣濟寺遼塔等。
3、覆缽式塔
又稱喇嘛塔。元代以后,為藏傳佛教所常用。這種塔也是高僧墓塔的主要形式,或作為園林名勝的點綴物。著名的有:北京妙應寺白塔、北京北海白塔、山西五臺山塔院寺大白塔、揚州瘦西湖的白塔等。
4、金剛寶座塔
金剛寶座塔是在一個高臺子(寶座)上建有五個正方形密檐小塔,供奉“金剛界五佛”。我國現存金剛寶座塔僅有十來處,大都是明清時期建造的。較著名者有:北京真覺寺金剛寶座塔、北京碧云寺金剛寶座塔、內蒙古呼和浩特五塔寺金剛寶座塔、云南昆明妙湛寺金剛寶座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