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考試行測常識儲備:擴張性與緊縮性財政政策
C.擴張性財政政策 D.擴張性貨幣政策
這道題目的備選項中,出現了四個概念,并且兩兩相對,迷惑性較大。要想得到正確的答案,全面把握這道題目,我們需要對這四個概念有一個基本的把握。
首先,需要理解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的概念。
(一)擴張性財政政策
也叫積極的財政政策,通常是在經濟增長滯緩,經濟發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和減少稅收,通過增加政府投資和補貼等手段來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如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政府采取了財政斥資4萬億投資以拉動內需等重大舉措。2009年,我國出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是擴大政府公共投資,著力加強重點建設。二是推進稅費改革,實行結構性減稅。預計2009年將減輕企業和居民稅負約5000億元。三是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促進消費需求。四是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財政用于“三農”支出和民生支出分別達到7161.4億元和7284.63億元。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大科技投入,促進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
(二)緊縮性財政政策
在經濟發展過熱、物價上漲、經濟運行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縮減政府開支、壓縮投資規模等手段,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2008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偏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持續高位運行,物價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國家通過適當減少中央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進一步調整中央政府投資結構,以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避免經濟出現大的起落。
(三)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的聯系
二者都屬于財政政策,調節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避免經濟出現大起大落。如果把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緊縮性財政政策看作兩種“極端”的財政政策的話,那么,還有介于這二者之間的中性的財政政策,我國習慣上稱之為“穩健的財政政策”。
其次,需要了解擴張性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所包括的內容(。)
(一)擴張性貨幣政策
擴張性貨幣政策,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帶動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應量較多地超過經濟正常運行對貨幣的實際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加。貨幣供給增加時,利率會降低,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因此經濟蕭條時多采用擴張性貨幣政策。具體做法有: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存貸款利息率,降低貼現率和再貼現率。
例如,當經濟蕭條時,央行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量和貸款規模,引起利率下降,從而投資增加,促進經濟增長。
(二)緊縮性貨幣政策
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央行通過削減貨幣供給的增長來降低社會總需求水平。即當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經濟增長過熱,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時,中央銀行通過緊縮銀根,減少貨幣供應量,以抑制總需求的膨脹勢頭。
具體做法有: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提高存貸款利息率,提高貼現率和再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拋售政策的債券等。
中性貨幣政策,是指貨幣供應量大體等于貨幣需要量。
通過以上內容的分析,上述例題的答案已經非常明晰。倘若在筆試中遇到類似的題目,考生一定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