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行測:可能性推理中的必知方法
做可能性推理的題目的時候切忌在看不懂題干信息的時候在選項中尋找答案。考生普遍反應當在看不懂題干的時候看選項,只會加深對題目的不理解,從而在沒有讀懂題干的情況下,憑感覺選擇一個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做出正確的答案概率只能說接近25%。所以建議各位考生一定要在讀懂題目的基礎上選擇選項。
可能性推理需要各位考生在多做題的基礎上加以消化和總結。如果有考生覺得可能性推理不需要做題,只要了解做題方法家可以了。這種思想是不可取的。因為可能性推理她考察的是考生有沒有嚴謹的批判思維,在批判思維的基礎上找出漏洞。所以需要各位考生多做題。在省考即將來臨的時間里,專家建議各位考生每天堅持做10道題目以上。
二、如何讀題
能做對可能性推理的前提條件是要讀懂題目,接下來為各位考生介紹讀題的方法。對于一道可能性推理來說,題干可能有兩部分組成:論據和結論。但是偶爾題干當中也會出現既不是論據又不是結論的信息,此類不重要的信息叫做背景介紹,考試中不做分析的重點。
論據在題干中的表現形式往往是通過客觀事實來表現,所謂的客觀事實是指那些眼睛看得到的、耳朵聽到的以及所有切實感受到的、儀器觀測到的或者經過嚴格論證的、人所共知的稱為事實。客觀事實在題干中的作用有兩個,即論據和背景描述。當客觀事實充當論據時,是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需要重點關注。當客觀事實充當背景描述時,所涉及的時事背景、政策背景等的描述,與論證無關,無需過多關注。
結論是通過論據最終得出的。主要是以主觀觀點體現。所謂主觀觀點是指根據事實得出的某種猜想、判斷和推測。主觀觀點可以充當最終的結論,即作者所要表達的最終觀點。 也可以充當中間結論,即為了更明確的表達最終觀點而提出的過渡結論,可以看做是條件的一種。主觀觀點還可以是引用觀點,即為了證明最終結論而引用的事實和道理,可以是題干觀點,也可能不是題干觀點。
引出論據的詞語有:因為、由于、根據、如果、原因是、理由是、基礎是、來自于、歸之于、歸因于;引出結論的詞語有:因而、由此、可以推測、結論是、從而、結果是、那么、由此可以知道、這就證明了、由上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