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及答案(2)
國考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二)
1、差別比例稅率是指一種稅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稅率,不同納稅人按不同比例計算應納稅額的稅率;累進稅率是指隨著征稅對象的數額由低到高逐級累進,所使用的稅率也隨之逐級提高的稅率。
下列各項中所提到的稅率,屬于差別比例稅率的是( )。
A、對于某企業來說,需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還需繳納5%的營業稅
B、我國個人所得稅中對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稅率隨工資薪金所得增多而逐漸增多,從5%到45%共分為九檔
C、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我國對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按5%征收車輛購置稅,對1、6升以上排量乘用車按10%征收車輛購置稅
D、我國自2009年1月1日起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將成品油價內征收的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提高0、8元,即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
2、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風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和水土損失,亦稱水土損失。水土保持,是指對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預防和治理措施的總稱。
下列不屬于水土保持措施的是( )。
A、某采礦工程閉礦后,建設方采取了恢復表土層和植被的措施
B、在鐵路、公路兩側地界以內的山坡地,除修建護城外,還采取了其他土地整治措施
C、某大橋建設方為防止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時所產生的危險化學品廢液對下游水體的污染,在大橋上設置事故池用于儲存事故廢液
D、某地修建水利工程時,盡量減少破壞植被,且將廢棄的砂、石、土運至規定的專門存放地堆放
3、定義:
①級差地租:指租佃較好土地的生產者向土地所有者繳納的超額利潤。
②絕對地租:指由于土地私有權的存在,租種任何土地都必須繳納的地租,即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私有權的壟斷所取得的地租。
③壟斷地租: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以外的一種特殊的地租形態。它只存在于少量自然條件特別有利的土地上。
典型例證:
(1)即使是自己承包土地中的稀有礦產資源也歸國家所有。
(2)即使是土地肥力相同、產量相同的地塊,由于距市場遠近不同,其租賃費用也會有所差異。
(3)土地所有者對于他的土地,不論是優等地還是劣等地,總要取得一定的地租,否則,他寧愿讓土地長期閑置,也不肯讓別人無償使用。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目有(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4、社會學里把角色分為兩種:先賦角色和自致角色。所謂先賦角色,也稱歸屬角色,指建立在血緣遺傳等先天或生理的因素基礎上的社會角色。所謂自致角色,也叫獲得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通過個人的活動與努力而獲得的社會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個人活動的結果。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情形屬于自致角色的是( )。
A、兩國推行國野制,把除貴族外的人民分成國人和野人,所謂野人就是國人的共用奴隸,他們沒有參加權,不能進城市居住,為貴人和國人務農服務
B、在清朝,滿清的某些八旗子弟們整日托著個鳥籠子,邁著方步在大街上溜達,不事農耕,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卻按月拿俸銀,過著花天酒地的富足生活
C、奧巴馬在白人主宰的世界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D、生下來的是個男孩,就決定了他是兒子,長大結婚就是丈夫,有了孩子就是父親,有了孫子就是爺爺
5、受歡迎的公眾指的是組織盼望與其建立和發展關系,對方也有相應的需求,主動與組織建立關系的公眾。被追求的公眾是指組織單方面希望建立和發展關系,而對方則缺乏相應的熱情,需要組織去努力爭取的公眾。不受歡迎的公眾是指組織方面不愿接觸,力圖躲避,但對方想建立和發展關系并窮追不舍的公眾。
如果我們把企業看作是組織的話,對于企業來說,不受歡迎的公眾是( )。
A、政府主管部門
B、慕名而來的應聘者
C、企業的競爭者
D、揭發企業不法行為的記者
國考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關鍵詞
差別比例稅率強調“一種稅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稅率”、“不同納稅人按不同比例”,而累進稅率強調“征稅對象的數額由低到高逐級累進”、“稅率也隨之逐級提高”。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25%的企業所得稅”和“5%的營業稅”是兩種不同的稅,不符合“一種稅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稅率”。B項“稅率隨工資薪金所得增多而逐漸增多”符合“稅率也隨征稅對象的數額由低到高逐級提高”,屬于累進稅率。C項“車輛購置稅”是一種稅,“1、6升及以下排量”以及“1、6升以上排量”符合“不同納稅人按不同比例”,5%和10%符合“一種稅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稅率”,因此C項符合定義。D項“單位稅額每升提高0、8元”不能體現“不同納稅人按不同比例”。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判斷考察定義
題目考察“水土保持”,但是在“水土保持”中涉及到了“水土流失”的內容,所以需要通讀題干。
第二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外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對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預防和治理措施”。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選項中“采取了恢復表土層和植被的措施”,B選項中“土地整治措施”,D選項中“減少破壞植被”均屬于水土保持,C選項中設置的事故池,是為了防止發生交通事故時發生污染,不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個定義中的關鍵詞
級差地租:租佃的是“較好土地”,生產者向生產者繳納“超額利潤”;
絕對地租:“必須繳納的地租”;
壟斷地租:“一種特殊的地租形態”,“只存在于少量自然條件特別有利的土地上”。
第二步:逐一判斷例證
例證(1):所談內容與地租無關,不符合任一定義;
例證(2):土地“租賃費用”會因為“市場遠近不同”而存在“差異”,與“級差地租”的定義對應;
例證(3):無論土地是“優等地還是劣等地”,總要收取“一定的地租”,和“絕對地租”的定義對應。
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判斷考察定義
題目考察“自致角色”,所以僅需在題干中閱讀“自致角色”。
第二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通過個人的活動與努力而獲得的社會角色。”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
A、B、D三項的角色都是建立在先天或生理因素上,都屬于歸屬角色;C項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是個人活動的結果,符合關鍵詞,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判斷考察定義
題目考察“不受歡迎的公眾”,所以僅需在題干中閱讀“不受歡迎的公眾”。
第二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不愿接觸”,“窮追不舍” 。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明顯不符合關鍵詞“不愿接觸”和“窮追不舍”,因此A不屬于不受歡迎的公眾;B中明顯不符合關鍵詞“不愿接觸”,因此B不屬于不受歡迎的公眾;C中明顯不符合關鍵詞“窮追不舍”,因此C不屬于不受歡迎的公眾;D中揭發企業不法行為的記者明顯符合關鍵詞,因此D屬于不受歡迎的公眾。綜上,故正確答案為D。
看過“國考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