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圖形推理知識點
國家公務員圖形推理知識點
圖形推理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中一種非常重要的題型,幾乎所有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及各省市公務員考試都要涉及到對圖形推理的考查。由于圖形推理不依賴于具體的事物,是一種文化公平的考試,更多體現的是考查考生的觀察、抽象、推理能力。
二、技巧方法
(一)結構類
(二)位置類
位置變化的類型分為相對位置、平移、旋轉、翻轉。考查相對位置時給出的圖形一般含有多個構成部分,且構成部分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考查圖形的移動、旋轉、和翻轉時給出的圖形的顯著特點是所有圖形的構成元素完全相同,只是所處的位置不同。
(三)疊加類
(四)組合類
(五)數量類
國家公務員圖形推理解題技巧
一、異中求同
通常題干所給的圖形都是形狀各異的,此時可以通過尋找這組圖形之間的共同特征,來確定圖形推理規律,這種方法稱為“異中求同”。
對圖形的求同通常表現在兩個方面:圖形的特征屬性和圖形的構成元素。
(一)特征屬性求同
圖形的特征屬性求同,即在對題干圖形細致觀察之后,對題干圖形的特征屬性加以比較,尋找它們的共同點,由此找到圖形推理規律,特征屬性求同應用十分廣泛,在順推型圖形推理、九宮格圖形推理、分類型圖形推理中應用十分有效。
【例題1】
解析:題干圖形差異較大,都有封閉區域,但在數量上不構成規律。考慮其整體特征,發現題干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選項中只有D 項符合,答案為D。
(二)構成元素求同
圖形的構成元素求同,即從題干圖形的構成元素或組成部分出發,尋找它們的共同點,由此找到圖形推理規律。
【例題2】
解析:第二個圖形較為特殊,含有較多的線條以及交點,并形成了2 個封閉區域,觀察前后兩個圖形,發現前一個圖形含有1 個封閉區域,后一個圖形含有3 個封閉區域,由此確定本題規律為圖形中的封閉區域數分別為1、2、3、4、(5),由此選擇D。
“異中求同”分析總結:
1、使用“異中求同”時應先對所給圖形進行整體把握,尋找圖形間外部整體特征的相同點。
2、使用“異中求同”時應盡可能從多個角度分析,全面考慮所有的共同點,然后結合選項得出正確答案。
二、同中求異
當題目中所給的一組圖形在構成上有很多相似點或形式上表現一致,但是通過“求同”不能解決問題時,就需要發散思維,同中求異,通過對比尋找圖形間的細微差別或者圖形間的轉化方式來解決問題。
通過對比一組圖形在元素的構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異,確定圖形推理規律。“求異”是建立在“求同”的基礎上的,所以“求異”之前先應“求同”。
【例題1】
解析:首先整體來看題干所給出的圖形的組成元素及其個數,都是由2個星星和2個三角形分布在4×4的方格中構成的,圖形的構成元素相同、元素的個數也相同,圖形表現出的唯一不同是這些小圖形在方格內的位置不同。
分別來看,所有的三角形都分布在表格的邊界上,所有的星星都在方格的對角線上,這樣就找到了圖形組成元素在位置分布上的規律,結合選項,符合這個規律的只有D項。
(二)尋找轉化方式
通過對比一組圖形在元素的構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異,確定題干圖形間的轉化方式。
【例題2】
解析:這道題目在整體形式上迷惑性很大,圖形整體看上去可以組成以中心的四個點為圓心的圓,如果這樣考慮,會首先把B項排除,但不能找出可信的規律區分其他三個選項。
從圖形的元素構成來看,題干圖形都是由2條、3條或4條連接正方形頂點的曲線構成的,圖形間最大的差異是曲線的方向。對比發現,每行三個圖形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線條,每行前兩個圖形具有相同的線條,而且這些相同的線條在第三個圖形中都不出現,據此可以確定此題的規律是每行前兩個圖形疊加去同存異得到第三個圖形,B是正確答案。
“同中求異”分析總結:
1、使用“同中求異”時一般先對比圖形的內在細節特征,然后再分析外部整體特征。
2、如果一組圖形經過對比有多于一個的不同點,則需要對這些不同點加以比較,選擇最為顯著的不同點來結合選項驗證。
三、特征分析
特征分析法是從題干中的典型圖形、構成圖形的典型元素出發,大致確定圖形推理規律存在的范圍,再結合其他圖形及選項猜證圖形推理規律的分析方法。
【例題】
解析:題干共五個圖形,其中第二個圖形是一個漢字,其他圖形均為規則的線條類圖形。顯然,第二個圖形是特殊的,從它入手。出現漢字且不全為漢字,首先考慮封閉區域數,很顯然題干圖形有且只有一個封閉區域,選項中只有D符合,故答案為D。
“特征分析”方法總結:
1、“特征分析”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圖形推理題目,有些題目中未必存在特征圖形,應注意與“求同、求異”的結合使用。
2、“特征分析”應與排除法結合使用以提高解題速度。解題過程中,應根據特征元素之間的關系,排除某些選項。
看過“國家公務員考試圖形推理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