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試題及解析(2)
上海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試題(二)
1、某機構決定從五位業務骨干中選派一人到國外學習,這五位骨干分別是趙、錢、孫、李、周。在決定選派人選之前有如下對話:
趙說: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孫去
錢說:周不去
孫說: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錢去
李說: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錢去
周說:既不是孫去,也不是趙去
最終確定人選后發現以上對話中只有兩個人說對了,那么被選中的是( )。
A、趙
B、錢
C、周
D、李
2、甲、乙、丙三人被A公司、B公司和C公司錄取。他們分別被哪一公司錄取,同學們作了如下猜測( )。
同學小王猜:甲被B公司錄取,丙被C公司錄取。
同學小莉猜:甲被C公司錄取,乙被B公司錄取。
同學小徐猜:甲被A公司錄取,丙被B公司錄取。
結果,同學們的猜測各對了一半。
由此可推斷。他們的錄取情況是( )。
A、甲、乙、丙分別被A公司、B公司和C公司錄取
B、甲、乙、丙分別被B公司、C公司和A公司錄取
C、甲、乙、丙分別被C公司、B公司和A公司錄取
D、甲、乙、丙分別被A公司、C公司和B公司錄取
3、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議論本班同學申請銀行助學貸款的情況。甲:“我班所有的同學都已申請了貸款。”乙:“如果班長申請了貸款,那么學習委員就沒有申請。”丙:“班長申請了貸款。”?。?ldquo;我班有人沒有申請貸款。”已知四人中只有一個人說假話,則可推出以下哪項結論?( )
A、甲說假話,學習委員沒申請
B、乙說假話,班長沒申請
C、丙說假話,學習委員沒申請
D、丁說假話,學習委員申請了
4、一起盜竊案發生,經調查共有二人合伙作案。警察逮逋了甲、乙、丙、丁四名嫌疑人,罪犯必是其中二人。經詢問,甲說:“丁是罪犯。”乙說:“甲是罪犯。”丙說:“我不是罪犯。”丁說:“我也不是罪犯。”
經調查,四人中二人說了假話,二人說了真話。則下列哪項可能為真?
A、甲、丁二人合伙作案
B、丙、丁二人合伙作案
C、甲、丙二人合伙作案
D、甲、乙二人合伙作案
5、某班級有學生做好事不留名。甲、乙、丙、丁等4位老師對班上的4位學生表達了他們的看法。
甲說:“這件事如果不是張三做的,肯定就是趙六做的。”
乙說:“這件事如果是張三做的,那么李四或王五也會做。”
丙說:“這件事如果李四不做,則王五也不做;趙六也不會是做這件事的人。”
丁說:“這件事肯定是張三做的,而李四與王五都不會做。”
事后得知,四位老師的看法中只有一種是對的。
據此,可以推出做好事的學生是( )。
A、張三
B、李四
C、王五
D、趙六
上海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試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翻譯題干
趙:趙去∨孫去。
錢:周不去。
孫:李不去
2、答案: A
解析: 假設法。假設小王猜的前半句“甲被B公司錄取”為真,則小莉和小徐的話兩句都為假,不符,故小王的話前半句為假,后半句“丙被C公司錄取”為真;推出小莉的話前半句為假,后半句“乙被B公司錄取”為真;再得小徐的話后半句為假,前半句“甲被A公司錄取”為真。則甲、乙、丙分別被A公司、B公司和C公司錄取,故答案選A。
3、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題突破口為甲和丁之間的矛盾關系,兩人的話必有一真和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話
本題只有一句為假,故乙和丙的話均為真話,則班長申請了貸款,學習委員沒有申請。
第三步:判斷突破口中兩句話的真假
由學習委員沒有申請貸款可知,丁的話為真,甲說的話為假,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題突破口為甲和丁之間的矛盾關系,兩人的話必有一真和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話
本題有兩句為真,則乙和丙中也有一人為真,若①乙說的話為真,則丙說的就是假話,則罪犯就是甲和丙,那么甲說的就是假話,丁說的是真話,符合題意,則罪犯可能是甲和丙;②乙說的話為假,則丙說的就是真話,則罪犯就是乙和丁,則甲說的是真話,丁說的是假話,滿足題意,但是沒有對應選項,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翻譯題干
甲:-張三
看過“上海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試題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