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試題及解析
云南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試題(一)
B、日本東京的人口密度和總量不亞于北京市,它也曾經存在過交通設施滯后的問題,但它現(xiàn)在是世界上擁有私人汽車最多的城市之一,并沒有出現(xiàn)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C、各國的經驗表明,在發(fā)展車和路的關系上,都是車的發(fā)展促進了路的發(fā)展。促進城市道路建設的動力之一就是發(fā)展私人汽車
D、衣、食、住、行是人的物質生活的四大要素,沒有任何理由不讓普通老百姓也享受私人汽車的便利,特別是當他們擁有相應的經濟能力之后
2、近期一年時間內,某市發(fā)生了多次地鐵故障事件,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多不便,這不禁讓人們懷疑地鐵公司的設計能力和調度能力。但地鐵公司負責人說,多次故障事件的調查表明,事故的發(fā)生都是駕駛員的操作失誤引起的。
該負責人得出結論的前提是( )。
A、人們對地鐵公司的設計能力和調度能力的懷疑并沒有任何依據(jù)
B、從整體來說,該地鐵公司一年內發(fā)生信號故障的頻率并不算高
C、由于駕駛員的操作失誤引起的故障不同于由于設計缺陷而引起的故障
D、地鐵的設計缺陷并不是造成駕駛員操作失誤的原因
3、研究人員把一對橡膠手套進行消毒處理,然后把其中一只手套放入細菌培養(yǎng)基,使其外表沾滿了大腸桿菌。試驗人員戴著這兩只手套進行了一系列的問候動作,包括握手、碰拳和擊掌。研究表明,握手傳播的細菌數(shù)量相當于碰拳的十倍,而擊掌傳播的細菌數(shù)量居于兩者之間。因此,專家呼吁,尤其是在流感高發(fā)季節(jié),人們應該用碰拳問候來取代握手。
以下哪一項為真,最能反駁專家的觀點?( )
A、試驗人員在進行問候動作時嘗試了不同力度均是相同結果
B、大腸桿菌是平時人們手上經常沾染的細菌類型
C、流感致病細菌在握手時的傳播規(guī)律與大腸桿菌不同
D、在某些地區(qū),碰拳并不是特別流行的問候方式
4、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南加州將近4000 名亞裔和非亞裔癌患者的病歷資料,他們發(fā)現(xiàn)亞洲人的存活率遠高于其他種族患者。一般而言,5年期的存活率,亞裔有20%,拉丁裔是12%,而黑人和白人則是10%,一些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是由于生物學上的差異導致亞裔人體內腫瘤較不具有侵害性。
下列哪項對這個觀點不構成質疑? ( )
A、亞裔人的飲食習慣和其他種族不同
B、亞裔人普遍重視體檢,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癌癥
C、亞裔腫瘤患者除接受西醫(yī)治療外,還常常接受中醫(yī)療法
D、亞裔人胃癌發(fā)病率比其他種族低
5、一位研究人員希望了解他所在社區(qū)的人們喜歡的口味是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他找了些喜歡可口可樂的人,要他們在一杯可口可樂和一杯百事可樂中,通過品嘗指出喜好。杯子上不貼標簽,以免商標引發(fā)明顯的偏見,于是在百事可樂上標志為“1”,將可口可樂的杯子標志為“2”。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人更喜歡百事可樂,而非可口可樂。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可能削弱上述論證的結論?( )
A、參加者受到了一定的暗示,覺得自己的回答會被認真對待
B、參加實驗者中很多人從來都沒有同時喝過這兩種可樂,甚至其中30%的參加實驗者只喝過其中一種可樂
C、多數(shù)參加者對于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市場占有情況是了解的,并且經過研究證明,他們普遍有一種同情弱者的心態(tài)
D、在對參加實驗的人所進行的另外一個對照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結果:這些實驗者中的大部分更喜歡數(shù)字1,而不是數(shù)字2
云南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試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找到論點和論據(jù)
本題論點是北京不適宜發(fā)展私人汽車,論據(jù)是北京城市人口密度太大,交通設施落后,停車泊位過少,城市的道路容量也有限,現(xiàn)在的車流量已使城市交通不堪重負,如果再大力發(fā)展私人汽車,勢必造成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第二步:判斷削弱方式
本題論點與論據(jù)間存在因果關系,所以需削弱論點。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
ACD都屬于削弱論點,但是不能說明論據(jù)說的不正確,即不能說明發(fā)展私人汽車確實會造成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B通過對比,說明東京在過去存在和北京一樣的問題,但是東京大力發(fā)展私人并沒有出現(xiàn)難以解決的問題,說明北京適宜發(fā)展私人汽車,削弱論點。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 D
解析: 題干中該負責人得出的結論是:地鐵故障事件是由于駕駛員操作失誤。如果駕駛員操作失誤是由于地鐵的設計缺陷導致的,那么地鐵故障的原因還是設計缺陷,所以要得出結論的前提是地鐵的設計缺陷并不能導致駕駛員操作失誤,D項是前提條件。答案選D。
3、答案: C
解析: A、B項屬于支持項,排除。D項屬于無關項,不能削弱結論。C項指出流感致病細菌的傳播與試驗對象大腸桿菌不同,直接否定了專家的推論。
4、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找到論點和論據(jù)
論據(jù)是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由于生物學上的差異導致亞裔人體內腫瘤較不具有侵害性。論點是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亞洲人的存活率遠高于其他種族患者。
第二步:判斷削弱方式
題干是削弱質疑型的另一種考察方式,要找一個不構成質疑的選項。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
A、B、C三項都能說明亞裔人體患腫瘤是另有其因,并不一定是種族的原因,構成對題干觀點的質疑。D項中的發(fā)病率與結論中的存活率無關,可能存在發(fā)病率低、存活率也低的現(xiàn)象,可見D項不構成質疑,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找到論點和論據(jù)
本題論點是人們更喜歡百事可樂,而非可口可樂,論據(jù)是研究人員找了些喜歡可口可樂的人,要他們在一杯可口可樂和一杯百事可樂中,通過品嘗指出喜好,杯子上不貼標簽,以免商標引發(fā)明顯的偏見,于是在百事可樂上標志為“1”,將可口可樂的杯子標志為“2”。
第二步:判斷削弱方式
論點強調喜歡百事可樂而非可口可樂,論據(jù)強調在百事可樂上標志為“1”,可口可樂的杯子標志為“2”,是數(shù)字。論點和論據(jù)對象不同,所以需要削弱論證。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
A項:參加者受到暗示與喜歡百事可樂而非可口可樂間無直接關系,屬無關選項;
B項:很多人從來都沒有同時喝過這兩種可樂,甚至其中30%的參加實驗者只喝過其中一種可樂,這與實驗得出的喜歡百事可樂而非可口可樂間無直接關系,屬無關選項;
C項:多數(shù)參加者的同情弱者的心態(tài),與喜歡百事可樂而非可口可樂無直接關系,屬無關選項;
D項:許多實驗者更喜歡標有“1”的杯子中的飲料,是因為更喜歡數(shù)字1,而不是因為更喜歡杯中的飲料,即在喜歡百事可樂而非可口可樂和在百事可樂上標志為“1”,可口可樂的杯子標志為“2”間不搭橋,說明了實驗并不能證明結論,從而削弱了論證,是答案。
綜上,故正確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