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公務員考試推理題及答案
寧夏公務員考試推理題一
A、乒乓球運動員通過練習確保擊球的穩定性
B、小學生學習寫字過程中老師不斷糾正姿勢
C、籃球明星每天都要練習超過一千次的投籃
D、動物園飼養員喂動物之前每次都要吹口哨
2、過失犯罪:指應當預見自已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
下列屬于過失犯罪的是( )。
A、某人在遭到歹徒襲擊時奮起反抗,順手撿起一塊石頭,卻不料將對方打死了
B、甲、乙兩人素有仇怨,一次二人因口角爭執進而發生武斗,甲被乙所傷
C、某電影放映員在不知麻袋中為何物的情況下幫人將其放在火爐旁,造成膠片自燃
D、汽車司機發現人行道上有幾個人,但都避開汽車的通道行走,便沒有減速,不料一人突然沖上行車道被車撞死了
3、機會成本是指同一經濟主體在從事某項經濟活動時面臨多項決策,如果所選擇的決策不是價值最大的,那么價值最大的決策與所選擇決策之間的差額就是機會成本。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對機會成本理解正確的是( )。
A、小趙如果將舊書賣給收報紙的將得到50元,但是他將書以20元的價格賣給了宿舍管理員。他付出了機會成本30元
B、小莊有閑錢1萬元,他投資了股票,結果損失2000元;如果他投資期貨,將獲利1000元,為此他付出了8000元的機會成本
C、小賈、小鄭如果在甲公司工作,將獲得5萬年薪;如果在乙公司工作,將獲得4萬年薪;如果在丙公司工作,將獲得3萬年薪。結果,小賈選擇了乙公司,小鄭選擇了丙公司,他們付出了相同的機會成本
D、小王如果將汽車賣給小李,將得款12萬元;如果將汽車賣給小明,將得款10萬元。結果他將車賣給了小李,他獲得2萬元機會成本
4、次級群體是指其成員為了某種特定的目標集合在一起,通過明確的規章制度結成正規關系的社會群體。
下列屬于次級群體的是( )。
A、軍隊中的“老鄉“群
B、同一班飛機上的旅客
C、某中等職業學校學生
D、某家庭的家庭成員
5、窩藏、包庇罪是指非共同犯罪人明知他人犯罪,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以下屬于窩藏、包庇罪的是( )。
A、王某兒子把同學欺負了,王某讓孩子去姥姥家住上一段時間
B、 女兒因為感情問題,在男朋友的飲用水中放了鉈,其母王女士拿出家中存款,交給女兒讓她離開家
C、趙和李酒后打傷了人,李領著趙去其老家躲避
D、小強在傷人后,躲到其女朋友所在的城市,對女友及其家屬隱瞞了傷人的事情
寧夏公務員考試推理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動力定型定義的關鍵信息是:各個條件按嚴格的序列和時間呈現,以獲得每個刺激確切不變的效果。A、B、C三項中,均是特定的多個刺激下一系列的反應動作,符合定義要點。D項只有一個刺激條件,并且沒有嚴格的序列和時間呈現,不符合定義關鍵信息。故答案選D。
2、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D項中的司機的行為符合“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沒減速撞死行人,屬于過失犯罪。A項中行為屬于自我防衛,B項“因口角爭執進而發生武斗”造成“甲被乙所傷”屬于故意傷害,AB項均均不符合“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C項行為只是沒有預料到過失,不屬于犯罪,更不屬于過失犯罪。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為“所選擇的決策不是價值最大”、“價值最大的決策與所選擇決策之間的差額”。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B項中機會成本應該是3000元;C項中兩者的機會成本分別是1萬、2萬,是不相等的;D項小王選擇了價值最大的決策。只有A項符合關鍵詞,對機會成本理解正確。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為了某種特定的目標集合”、“通過明確的規章制度結成”。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根據定義,次級群體的構成要有明確的規章制度的制約,在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才符合這一定義,A項軍隊中的“老鄉”群和B項同一班飛機上的旅客都不符合“通過明確的規章制度結成正規關系”。D項本身就是正規關系,無需通過明確的規章制度。因此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B
解析:
窩藏、包庇罪是指非共同犯罪人明知他人犯罪,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A選項王某兒子欺負同學不構成犯罪,所以不符合定義排除;B選項是犯罪,并且提供了隱藏的處所,符合定義;C項,李和趙是共同犯罪人,不符合主體要件;D項,女朋友及其家屬不知道小強的犯罪行為。因此,本題答案為B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