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公務員定義判斷精選題含答案
甘肅公務員定義判斷精選題(一)
A.社會輿論的監督也是實現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途徑之一
B.在警方新一輪的整肅之下,社會秩序明顯好轉
C.3歲的小明在父母的教育下,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D.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并獎勵科研,高水平的成果層出不窮
2.內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作用于行政系統內部或者本行政機關內部行政行為,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這類決定不服產生的爭議應該向該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機關或監察人事機關提出處理。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各項中屬于內部行政行為的是( )。
A.某高校與食堂員工簽訂合同,并對工作不合格的員工做出解除勞動關系的決定
B.某地人民政府為滿足工作需要購進一批電腦,電腦安裝后發現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該政府決定向銷售商追究其責任
C.某市人民政府發布教育發展綱要,要求有關部門加大對中小學服務的教育投入,并加強對中小學的服務力度
D.某地中小企業局將當地中小企業的信息網絡化,將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公布在網上便于隨時解決問題
3.行為犯和結果犯的劃分,在于確定犯罪的既遂與未遂問題,行為犯是指僅實施構成要件所描述的行為,無需發生物質的危害結果即可構成既遂的犯罪,結果犯是指在構成要件中要求行為人的行為發生一定的物質性的危害結果才可構成既遂的犯罪。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犯罪既遂形態中屬于行為犯的是( )。
A.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B.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
C.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的行為
D.逃脫罪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脫司法機關羈押和監督的行為
4.城市群指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聚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斷加強,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
根據上述定義,下面屬于城市群的是( )。
A.浙江省 B.華東六省一市
C.長三角經濟區 D.港澳臺地區
5.行政相對人指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其權益的個人或組織。
下述甲某不屬于行政相對人的是( )。
A.城管對用手機拍攝執法過程的甲某大打出手
B.民警對發黃色短信的甲某拘留
C.交警對違章駕車的甲某罰款200元
D.公安對非法入境的外國人甲某限期出境
甘肅公務員定義判斷精選題答案
1.【答案】C。解析:內在調整的關鍵詞強調“人們學習一定社會群體的行為規定”。A中“通過社會輿論的監督以實現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屬于“通過外部壓力使人們遵守一定社會規范”,A屬于外在調整,A錯誤;B中“通過警方的整肅使社會秩序好轉”屬于“通過外部壓力使人們遵守一定社會規范”,B屬于外在調整,B錯誤;C中“小明接受教育后,自己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屬于“學習一定社會群體的行為規定”,C屬于內在調整,C正確;D中“國家高度重視并獎勵科研”并非為了“確定社會生活主體的行為方式”,D不屬于社會調整,D錯誤。故本題選C。
2.【答案】C。解析:關鍵詞強調“行政機關”“作用于行政系統內部或者本行政機關內部”“行政行為”。A中高校不符合“行政機關”,A錯誤;B中“購進一批電腦,向銷售商追究其責任”不符合“行政系統內部或者本行政機關內部”“行政行為”,B屬于民事行為,B錯誤;C中“人民政府發布教育發展綱要”對有關部門進行要求,這符合“行政機關”“作用于行政系統內部”“行政行為”,C正確;D中“中小企業局”是“行政機關”,但是“將當地中小企業的信息網絡化,將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公布在網上”不符合“系統內部或者本行政機關內部”“行政行為”,D錯誤。故本題選C。
3.【答案】C。解析:行為犯強調“僅實施構成要件所描述的行為”,“無需發生物質的危害結果即可構成既遂”。A中搶劫罪,B中盜竊罪,D中逃脫罪都是結果犯,都要求發生一定的物質性的危害結果才可構成既遂,A、B、D錯誤;C中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也就是說只要“實施構成要件所描述的行為”“無需發生物質的危害結果即可構成既遂”,C正確。故本題選C。
4.【答案】C。解析:該定義中強調“聚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內在連接”,“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A項,浙江省是一個單獨的省份,不是城市的集合體,不符合定義;B項,華東六省一市只是地理區域上的集合體,并沒有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不符合定義;C項,長三角經濟區是以上海為中心,連同江蘇省8個城市和浙江省7個城市,構成一個內在聯系緊密的經濟區域,符合定義;D項,港澳臺地區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的統稱,只是政治上的稱謂,三者相對獨立,沒有以哪個為中心,也沒有突出不斷加強的“內在連接”,不符合定義。故本題選C。
5.【答案】A。解析:關鍵詞強調“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A中城管是行政主體,城管在執法過程中對甲某大打出手并不屬于行政行為,不構成“行政法律關系”,因此甲某不是行政相對人,A不符合;B中“對發黃色短信拘留”是行政處罰,民警和甲某構成“行政法律關系”,B符合;C中“對違章駕車罰款”是行政處罰,交警和甲某構成“行政法律關系”,C符合;D中“對非法入境的外國人限期出境”是行政處罰,公安和甲某構成“行政法律關系”,D符合。故本題選A。
甘肅公務員定義判斷精選題(二)
1.偏見是一種缺乏客觀依據、同定的、先入為主的觀念和態度。在社會心理學中,偏見多指否定性、拒斥性的態度。歧視是指不以能力、貢獻、合作等為依據,而是以諸如身份、性別、種族或社會經濟資源擁有狀況為依據,對社會成員進行區別對待的行為。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各項中屬于偏見的是( )。
A.某售樓處只接待擁有20萬以上資金證明的客戶
B.某高校規定,年齡在50歲以上的講師不能參評副教授
C.航空公司通常都給予頭等艙的乘客更優厚的待遇
D.長久以來,女性的工作能力經常受到他人的質疑和否定
2.假性癡呆是指在某種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現的一種部分短暫、可逆的智能障礙,而無明顯腦器質性損害的證據。
以下屬于假性癡呆的是( )。
A.某人聽到門響懷疑有人影
B.某播音員播報過程中突然語塞
C.車禍腦傷患者思維遲緩,反應遲鈍
D.受精神打擊后暫時忘記自已的姓名,不認識親人
3.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曾這樣談論執政感受:當政府不受歡迎的時候,好的政策和壞的政策都會得罪人民,這個見解后來成為西方政治學的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
以下符合“塔西佗陷阱”定律的是( )。
A.當社會發生突發公共事件時,無論政府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壞事
B.當公權力遭遇公信力危機時,無論政府說真話還是假話,都會被認為是假話
C.當食品安全出現危機時,無論合格食品還是不合格食品,都會被認為是不合格食品
D.當網絡成為信息傳遞渠道時,無論真信息還是假信息,都會被認為是假信息
4.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性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但是可以被人們所認識。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哲學物質范疇的是( )。
A.影子 B.引力場 C.水中月 D.夢中樹
5.涓滴效應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并不給予貧困階層、弱勢群體或貧困地區特別的優待,而是由優先發展起來的群體或地區通過消費、就業等方面惠及貧困階層或地區,帶動其發展和富裕。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涓滴效應的是( )。
A.國家加大對西部扶貧力度
B.政府為應屆畢業大學生創業營造便利條件
C.勞動部門為下崗職工舉辦免費技能培訓班
D.節假日城市近郊農家樂旅游逐年升溫
甘肅公務員定義判斷精選題答案
1.【答案】D。解析:定義中的關鍵字:“缺乏客觀依據、同定的、先入為主的觀念和態度”,“否定性、拒斥性的態度”。A、B、C三項均為歧視行為,符合歧視的定義條件“以諸如身份、性別、種族或社會經濟資源擁有狀況為依據”;D項對女性工作能力的懷疑符合定義要點。故本題選D。
2.【答案】D。解析:定義中的關鍵字:“某種特殊的心理背景下”,“短暫、可逆的智能障礙”,“無明顯腦器質性損害”。A項:聽到門響不符合“某種特殊的心理背景下”;B項:突然語塞不符合“短暫、可逆的智能障礙”;C項:車禍腦傷不符合“無明顯腦器質性損害”;D項:受精神打擊和暫時忘記均符合定義。故本題選D。
3.【答案】B。解析:定義關鍵詞為:政府不受歡迎。A項:突發公共事件不是政府不受歡迎;B項:主體是政府,政府沒有公信力即不受歡迎;C項:主體不是政府;D項:主體不是政府。故本題選B。
4.【答案】D。解析:定義中的關鍵字:“客觀實在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D項:“夢中樹”不是客觀存在的,并且會因人的意識而消失。故本題選D。
5.【答案】D。解析:定義中的關鍵字:“不給予貧困階層、弱勢群體或貧困地區特別的優待”。A項:西部是貧困地區;B項:應屆大學生是弱勢群體;C項:下崗職工是貧困階層。故本題選D。
甘肅公務員定義判斷精選題含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