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及答案解析
吉林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一)
C.估計展覽文物的價值 D.考證出土農具的年代
2.動作思維亦稱“直觀動作思維”,其基本特點是思維與動作不可分,離開了動作就不能思維。動作思維的任務或課題是與當前直接感知到的對象相聯系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不是依據表象與概念,而是依據當前的感知與實際操作。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動作思維的是( )。
A.幼兒用手擺弄物體進行計算活動
B.學生騎自行車回家
C.大猩猩堆壘木箱去拿高處的事物
D.建筑師在電腦上畫設計圖
3.地緣文化學是文化學研究中從局部地理、環境關系及其引起的社會、文化差異與因緣關聯,探討地理區域文化特征與發展規律的社會科學。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地緣文化學研究對象的是( )。
A.徽商現象 B.某地農業景觀的開發過程
C.城市房價暴漲現象 D.某市大學生創業現象
4.意見領袖是指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同時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他們在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或過渡的作用,由他們將信息擴散給受眾,形成信息傳遞的兩級傳播。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意見領袖社交范圍較廣 B.意見領袖一般都是權威人物
C.意見領袖是民主推薦產生的 D.意見領袖獨立地進行新聞采訪
5.天然孳息是指按照物質的自然生長規律而產生的果實與動物的出產物,與原物分離前是原物的一部分。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所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天然孳息的是( )。
A.小沈在地鐵上撿到的手機 B.陳大爺家老宅地下挖出的古董
C.長風公園里的桃樹結的桃子 D.張阿姨送給鄰居王大媽的貓崽
吉林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答案
1.【答案】D。解析:關鍵詞強調通過實物遺存研究人類社會歷史。A項考據古書的作者、B項鑒定古畫的真偽和C項估計展覽文物的價值,都不符合定義要點;D項考證出土農具的年代,有助于研究人類社會歷史,屬于考古學。故本題選D。
2.【答案】D。解析:關鍵詞包括“思維與動作不可分”,“感知與實際操作”。A、B和C中的情況均符合關鍵詞“思維與動作不可分”、“感知與實際操作”,因此都屬于動作思維;D中建筑師設計圖需要借助概念,而不能只靠感知和實際操作,不符合關鍵詞“感知與實際操作”,因此不屬于動作思維。故本題選D。
3.【答案】A。解析:關鍵詞強調“地理區域文化特征”。A項中“徽商”指的是徽州的商人,“徽商現象”符合定義要點,屬于地緣文化學的研究對象;B、C項均未涉及文化;D項大學生創業現象與地理無關,都不屬于地緣文化學的研究對象。故本題選A。
4.【答案】A。解析:關鍵詞強調“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同時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A項“社交范圍廣”符合定義;B項權威人物、C項民主推薦產生、D項獨立地進行新聞采訪,在定義中均未體現,不符合定義,予以排除。故本題選A。
5.【答案】C。解析:關鍵詞強調“果實與動物的出產物”,“與原物分離前是原物的一部分”。A項中的手機,B項中的古董, D中并沒有涉及原物母貓,從而不符合關鍵詞“與原物分離前,是原物的一部分”,因此不屬于天然孳息;C項中的桃子符合“按照物質的自然生長規律而產生的果實與動物的出產物,與原物分離前是原物的一部分”。故本題選C。
吉林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二)
1.社會調整就是通過一定的社會權威,確定社會生活主體的行為方式,指明其發揮作用和發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將其納入一定的秩序之中。社會調整根據其作用于人們行為的方式,和人們服從它的原因,可分為內在調整和外在調整。內在調整是人們學習一定社會群體的行為規定,外在調整則是通過外部壓力使人們遵守一定社會規范的過程。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各項中屬于內在調整的是( )。
A.社會輿論的監督也是實現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途徑之一
B.在警方新一輪的整肅之下,社會秩序明顯好轉
C.3歲的小明在父母的教育下,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D.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并獎勵科研,高水平的成果層出不窮
2.內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作用于行政系統內部或者本行政機關內部行政行為,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這類決定不服產生的爭議應該向該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機關或監察人事機關提出處理。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各項中屬于內部行政行為的是( )。
A.某高校與食堂員工簽訂合同,并對工作不合格的員工做出解除勞動關系的決定
B.某地人民政府為滿足工作需要購進一批電腦,電腦安裝后發現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該政府決定向銷售商追究其責任
C.某市人民政府發布教育發展綱要,要求有關部門加大對中小學服務的教育投入,并加強對中小學的服務力度
D.某地中小企業局將當地中小企業的信息網絡化,將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公布在網上便于隨時解決問題
3.行為犯和結果犯的劃分,在于確定犯罪的既遂與未遂問題,行為犯是指僅實施構成要件所描述的行為,無需發生物質的危害結果即可構成既遂的犯罪,結果犯是指在構成要件中要求行為人的行為發生一定的物質性的危害結果才可構成既遂的犯罪。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犯罪既遂形態中屬于行為犯的是( )。
A.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B.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
C.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的行為
D.逃脫罪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脫司法機關羈押和監督的行為
4.城市群指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聚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斷加強,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
根據上述定義,下面屬于城市群的是( )。
A.浙江省 B.華東六省一市
C.長三角經濟區 D.港澳臺地區
5.行政相對人指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其權益的個人或組織。
下述甲某不屬于行政相對人的是( )。
A.城管對用手機拍攝執法過程的甲某大打出手
B.民警對發黃色短信的甲某拘留
C.交警對違章駕車的甲某罰款200元
D.公安對非法入境的外國人甲某限期出境
吉林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答案
1.【答案】C。解析:內在調整的關鍵詞強調“人們學習一定社會群體的行為規定”。A中“通過社會輿論的監督以實現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屬于“通過外部壓力使人們遵守一定社會規范”,A屬于外在調整,A錯誤;B中“通過警方的整肅使社會秩序好轉”屬于“通過外部壓力使人們遵守一定社會規范”,B屬于外在調整,B錯誤;C中“小明接受教育后,自己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屬于“學習一定社會群體的行為規定”,C屬于內在調整,C正確;D中“國家高度重視并獎勵科研”并非為了“確定社會生活主體的行為方式”,D不屬于社會調整,D錯誤。故本題選C。
2.【答案】C。解析:關鍵詞強調“行政機關”“作用于行政系統內部或者本行政機關內部”“行政行為”。A中高校不符合“行政機關”,A錯誤;B中“購進一批電腦,向銷售商追究其責任”不符合“行政系統內部或者本行政機關內部”“行政行為”,B屬于民事行為,B錯誤;C中“人民政府發布教育發展綱要”對有關部門進行要求,這符合“行政機關”“作用于行政系統內部”“行政行為”,C正確;D中“中小企業局”是“行政機關”,但是“將當地中小企業的信息網絡化,將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公布在網上”不符合“系統內部或者本行政機關內部”“行政行為”,D錯誤。故本題選C。
3.【答案】C。解析:行為犯強調“僅實施構成要件所描述的行為”,“無需發生物質的危害結果即可構成既遂”。A中搶劫罪,B中盜竊罪,D中逃脫罪都是結果犯,都要求發生一定的物質性的危害結果才可構成既遂,A、B、D錯誤;C中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也就是說只要“實施構成要件所描述的行為”“無需發生物質的危害結果即可構成既遂”,C正確。故本題選C。
4.【答案】C。解析:該定義中強調“聚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內在連接”,“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A項,浙江省是一個單獨的省份,不是城市的集合體,不符合定義;B項,華東六省一市只是地理區域上的集合體,并沒有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不符合定義;C項,長三角經濟區是以上海為中心,連同江蘇省8個城市和浙江省7個城市,構成一個內在聯系緊密的經濟區域,符合定義;D項,港澳臺地區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的統稱,只是政治上的稱謂,三者相對獨立,沒有以哪個為中心,也沒有突出不斷加強的“內在連接”,不符合定義。故本題選C。
5.【答案】A。解析:關鍵詞強調“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A中城管是行政主體,城管在執法過程中對甲某大打出手并不屬于行政行為,不構成“行政法律關系”,因此甲某不是行政相對人,A不符合;B中“對發黃色短信拘留”是行政處罰,民警和甲某構成“行政法律關系”,B符合;C中“對違章駕車罰款”是行政處罰,交警和甲某構成“行政法律關系”,C符合;D中“對非法入境的外國人限期出境”是行政處罰,公安和甲某構成“行政法律關系”,D符合。故本題選A。
吉林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及答案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