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行測邏輯判斷習題答案講解
廣東公務員行測邏輯判斷習題:
B.博物館的開支主要由國家財政負擔
C.博物館對藏品的保管和維護費用因藏品的等級而異
D.博物館一般只接受允許并易于出售的贈品
2.科學家經過歸納發現,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存在,至少是具備了以下條件:一是存在液態水;二是與熱源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產生適當的穩定的溫差范圍。在宇宙的其他地方,這兩個條件的同時出現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其他星球上不可能存在與地球上一樣的生命。
以下哪項陳述為真,最能反駁以上觀點?( )
A.液態水與一個穩定的溫差范圍不是生命產生的唯一條件
B.人類觀測宇宙的科技水平尚未達到足以使人類了解整個宇宙的高度
C.科學家發現在某行星上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存在液態水
D.科學家預言宇宙生物的環境適應能力可能比人類強
3.在一個年級里,甲乙丙三位老師分別教數學、語文、物理、化學、英語、政治,每位老師教兩門課,現知道:(1)甲老師比其他兩位老師年齡小;(2)數學老師和化學老師都未結婚且住在一個宿舍;(3)年級最大的老師離學校的距離比其他兩位老師近;(4)丙老師和數學老師經常在一起打乒乓球;(5)物理老師比乙老師年輕,比英語老師年長。
根據上面論述可以推出,丙老師所教的兩門課是( )。
A.數學和物理 B.語文和政治
C.數學和英語 D.物理和化學
4.楊芳和唐斌至少有一人去青海湖旅游。如果楊芳去青海湖,那么陳珊一定知道。如果唐斌去青海湖,那么劉娟一定同行。事實上陳珊不知道楊芳去青海湖旅游。
如果上述斷定是真的,以下哪項一定是真的?( )
A.楊芳和劉娟一同去青海湖旅游 B.唐斌和劉娟一同去青海湖旅游
C.楊芳和陳珊一同去青海湖旅游 D.陳珊和唐斌一同去青海湖旅游
5.學校在為云南魯甸地震的義捐活動中收到了兩筆沒有署真名的捐款,經過多方查證,可以斷定是周、吳、鄭、王中的某兩個捐的。經詢問:
周:不是我捐的;
吳:是王捐的;
鄭:是吳捐的;
王:我肯定沒有捐。
最后經過詳細調查證實四個人中只有兩個人說的是真話。
根據已知條件,請你判斷下列哪項可能是真的?( )
A.是吳和王捐的 B.是周和王捐的
C.是鄭和王捐的 D.是鄭和吳捐的
廣東公務員行測邏輯判斷習題答案講解:
1.【答案】D。
講解:結論:由題干可知,博物館對贈品的日常保管和維護是筆昂貴的開支并超過該捐贈品的市場價,這些捐贈品事實上加劇而非減輕了博物館的財政負擔。A選項,捐贈品中包括珍貴的歷史文物,說明需要日常保管和維護,故加強題干;B選項,博物館的開支主要由國家財政負擔,削弱了部分,但程度不如D;C選項,與結論無關,不能削弱題干;D選項,說明博物館接受的贈品可以較快銷售,不需要長時間保存,削弱了題干論證。故本題選D。
2.【答案】B。
講解:結論:由液態水和適當的穩定的溫差范圍這兩個條件,推出其他星球上不可能存在與地球上一樣的生命。A選項,液態水與一個穩定的溫差范圍不是生命產生的唯一條件,卻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不能削弱題干;B選項,說明宇宙中可能存在兩個條件都符合的地方,只是人類還不能觀測到,削弱了題干;C選項,與結論無關,不能削弱題干;D選項,與結論無關,不能削弱題干。故本題選B。
3.【答案】D。
講解:結論:由(1)、(5)可知甲是英語老師,年齡最小,乙老師年齡最大,且甲、乙不是物理老師,則丙是物理老師;再由(4)可知丙不是數學老師;再由(2)、(3)可知甲、丙是數學老師或化學老師。結合前面結論可知,丙是化學老師,甲是數學老師;則可依次推出甲是數學、英語老師,乙是語文、政治老師,丙是物理、化學老師。故本題選D。
4.【答案】B。
講解:結論:由“如果楊芳去青海湖,那么陳珊一定知道”及“陳珊不知道楊芳去青海湖旅游”,可推出楊芳沒有去青海湖;結合“楊芳和唐斌至少有一個人去青海湖”可知,唐斌去了青海湖;再由“如果唐斌去青海湖,那么劉娟一定同行”可知,唐斌和劉娟去了青海湖。故本題選B。
5.【答案】C。
講解:結論:使用代入法,吳和王的話矛盾。代入A則周說真話,吳說真話,鄭說真話,王說假話,三人說真話,與題干矛盾;代入B則周說假話,吳說真話,鄭說假話,王說假話,三假與題干矛盾;代入C則周吳說真話,鄭王說假話,正確。故本題選C。
廣東公務員行測邏輯判斷習題答案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