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行測資料分析練習題
浙江行測資料分析練習題:
D.7
2013年,我國研究生招生61.1萬人。在學研究生179.4萬人,畢業生51.4萬人。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468.1萬人,畢業生638.7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960.2萬人,畢業生678.1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435.9萬人,畢業生799.0人。初中招生1496.1萬人,在校生4440.1萬人,畢業生1561.5萬人。普通小學招生1695.4萬人,在校生9360.5萬人,畢業生1581.1萬人。特殊教育招生6.6萬人,在校生36.8萬人,畢業生5.1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3894.7萬人
2.1.2013年,招生人數和畢業生人數相差最小的教育層次是( )。
A.研究生
B.普通本專科
C.中等職業教育
D.普通高中
2.2.2013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比2012年大約( )。
A.減少7.4%
B.減少8.4%
C.增加7.4%
D.增加8.4%
2.3.我國普通本專科、中等職業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數總和最多的年份是( )年。
A.2009
B.2010
C.2011
D.2012
2.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013年專科以上畢業生人數為638.7萬人
B.2013年特殊教育畢業生人數多于招生人數
C.2013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多于其他教育層次的在校生人數
D.2013年普通小學畢業生有80萬以上沒有入讀我國初中學校
2.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2010—2013年,普通本專科的招生人數逐年增加
B.2010—2013年,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人數逐年減少
C.2009—2013年,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數先增加后減少
D.2009—2013年,普通本專科的招生人數總是比中等職業教育少
2012年,全國共發生各類地質災害14322起,其中滑坡10888起、泥石流922起、地面塌陷347起、地裂縫55處、地面沉降22起。造成292人死亡、83人失蹤、259人受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2.8億元。與上年相比,發生數量下降8.6%。全年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投入35億元,成功預報地質災害3532起,避免人員傷亡39964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8.1億元。
3.1.2012年,全國發生各類地質災害的數量同比下降了約( )起。
A.1348
B.1232
C.1134
D.936
3.2.2008—2012年地質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和失蹤人數相差最小的年份,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避免人員傷亡( )人。
A.39964
B.34456
C.20709
D.14330
3.3.2012年死亡失蹤人數同比增長率比2012年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增長率多( )個百分點。
A.2.8
B.3.7
C.4.7
D.5.3
3.4.2010年全國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約是前兩年死亡失蹤人數的( )。
A.1.5倍
B.1.7倍
C.2.3倍
D.3.1倍
3.5.
能夠從上述資料中推出的是( )。
A.2008—2012年,死亡人數和失蹤人數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
B.2008—2012年,2010年的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最顯著
C.2008—2012年,直接經濟損失不足2012年避免直接經濟損失5倍的年份有2個
D.2012年,安全轉移人數大于死亡失蹤人數的一百倍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下列試題。
2011年末,我國城鄉就業人數達到76420萬人,比2002年增加3140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數從25159萬人增加到35914萬人;鄉村就業人數從48121萬人減少到40506萬人,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鎮吸收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2011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5278萬人。
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長1.8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長1.8僧,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8.1%;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過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2010年、2011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兩年快于城鎮,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
2011年,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6.3%和40.4%,分別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個百分點。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大幅增長。2011年底,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家庭汽車18.6輛,比2002年度增長20.1倍;擁有移動電話205.3部,增長2.3倍;擁有家庭電腦81.9臺,增長3.0倍,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戶擁有電冰箱61.5臺,比2002年度增長3.1倍;空調機22.6臺,增長8.9倍;擁有移動電話179.7部,增長12.1倍。2011年,全國電話普及率達到94.90/百人,比23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8391萬人、47343萬人、14317萬人、17696萬人、13892萬人。2011年底,2277萬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別比2002年增加212萬人和4898萬人。以低收入標準測算,農村貧困人口從2002年末的8645萬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萬人。2011年,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033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標準,年末扶貧對象為12238萬人。
4.1.
從2002年到2011年,城鎮就業人數占我國城鄉就業人數的比重增加了( )個百分點。
A.14.1
B.14.7
C.16.1
D.12.7
4.2.
從2002年到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量比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量多( )元。
A.9535.5
B.5297.5
C.8240.6
D.11528.9
4.3.
2002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是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的( )倍。
A.1.1
B.1.2
C.1.3
D.1.4
4.4.
如果2011年底我國城外鎮居民為1.8億戶,那么2002年底我國城鎮居民擁有轎車( )萬輛。
A.159
B.167
C.195
D.204
4.5.
根據以上資料,以下表述不正確的是( )。
A.2011年,農民工總量所占我國城鄉就業人數的比重超過30%
B.200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比農村居民小
C.2002年,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超過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
D.從2002年到2010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將近六千萬人
2013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9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高出GDP實際增速1.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2.3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4025元,占人均純收入的45.2%,比上年名義增長16.8%,家庭經營純收入3793元,占42.6%,名義增長7.4%,轉移性收入784元,占8.9%,名義增長14.2%;財產性收入294元,占3.3%,名義增長17.7%。
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626元,同比增長9%,增幅比城鎮居民人均現金消費支出增速快3.6個百分點。全年農民工總量26894萬人,比上年增加633萬人,其中,本地農民工10284萬人,增長3.6%;外出農民工16610萬人,增長1.7%。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增長13.9%。
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7%。在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名義增長9.2%,經營凈收入名義增長9.8%,財產性收入名義增長14.6%,轉移性收入名義增長10.1%。
2009—2013年我國居民收入情況
5.1.2012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經營純收入約為:
A.3446元
B.3532元
C.3793元
D.4025元
5.2.2013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名義增長率約為:
A.7.8%
B.9.3%
C.10.9%
D.12.4%
5.3.2010—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13年
5.4.關于我國人民生活情況,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約為7.0%
B.201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6261萬人
C.2009—2013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最高的年份是2010年
D.2013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占比最高
5.5.關于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說話正確的是:
A.2013年,在我國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中,轉移性收入名義增長最快
B.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長了50%以上
C.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名義增長10.1%
D.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現金消費支出同比增長5.4%
浙江行測資料分析練習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由表直接查找可確定為8月最高,為115.7。
所以正確答案為C。
2.1.答案: A
解析: A選項,2013年研究生招生人數為61.1萬人,畢業51.4萬人,相差9.7萬。B選項,普通本專科招生700萬,畢業638.7萬,相差61.3萬。C選項,中等職業教育招生698萬,畢業678.1萬,相差19.9萬。D選項,普通高中招生823萬,畢業799萬,相差24萬。
2.2.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中統計圖知,中等職業教育2012年招生754人,2013年招生698人,增長率為(698-754)/754=-7.4%,即減少7.4%。
2.3.答案: B
解析: 2009年招生人數總和為640+869+830=2339萬,2010年招生人數662+870+836=2368萬,2011年招生人數682+814+861=2357萬,2012年招生人數700+698+823=2221萬,2010年最多。
2.4.答案: D
解析: A選項,專科及以上畢業生人數包括普通本專科和研究生,人數為638.7+61.1=699.8萬,錯誤。B選項,2013特殊教育畢業5.1萬,招生6.6萬,錯誤。C選項,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少于初中生在校人數,錯誤。D選項,普通小學招生1695.4萬,畢業1581.1萬,超過80萬以上沒有入讀初中。
2.5.答案: D
解析: 2013年,普通本專科招生人數為700萬,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698萬,本專科人數多于中等職業教育人數,錯誤。
3.1.答案: A
解析:
2012年全國發生各類地質災害的數量同比下降了
×8.6%≈14000÷90%×9%=1400(起),只有A項最接近,故本題選擇A。
3.2.答案: D
解析: 由圖1可知,死亡人數和失蹤人數相差最小的年份是2009年,由材料可知2012年避免人員傷亡的人數與圖2中安全轉移人數是對應的,因此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避免人員傷亡的人數即指安全轉移人數,由圖2可知2009年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避免人員傷亡人數為14330人。故本題選擇D。
3.3.答案: B
解析: 2012年死亡失蹤人數同比增長率為(292+83—245—32)÷(245+32)×100%=
×100%≈35.4%,2012年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增長率為(52.8—40.1)÷40.1×100%=
×100%≈31.7%,前者比后者多35.4%一31.7%=3.7%。故本題選擇B。
3.4.答案: C
解析: 2010年全國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為2246+669=2915(人),2008年和2009年的死亡失蹤人數為101+656+155+331=1243(人),所求倍數為2915÷1243,直除首位商為2。只有C項符合,故本題選擇C。
3.5.答案: D
解析:
A項錯誤,2009年死亡人數同比是減少的,而失蹤人數是增加的。B項無法推出,由圖可知,2010年成功避讓地質災害的起數雖然最多,但是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也是最大的,而且不確定2010年發生的地質災害的起數,因此無法確定2010年的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是不是最顯著的。C項錯誤,2012年避免直接經濟損失8.1億元,其5倍為40.5億元,直接經濟損失小于40.5億元的年份有2008年、2009年和2011年3個。
D項,2012年安全轉移人數為39964人,死亡失蹤人數為292+83—375(人),顯然前者大于后者的一百倍,正確。故答案為D。
4.1.答案: D
解析:
2011年末,我國城鄉就業人數達到76420萬人,比2002年增加3140萬人;城鎮就業人數從25159萬人增加到35914萬人,則可得35914÷76420-25159÷(76420-3140)≈35÷75-26÷75≈12%,顯然D最接近。故正確答案為D。
4.2.答案: A
解析:
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長1.8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長1.8倍。則可得(21810-6977)×1.8÷(1+1.8)=14833×9/14=9000+833×9/14,顯然高于9000且小于10000。故正確答案為A。
4.3.答案: B
解析:
2011年,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6.3%和40.4%,分別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個百分點。則可得(40.4+5.8)÷(36.3+1.4)=46.2÷37.7=1+8.5÷37.71.2,且很接近。故正確答案為B。
4.4.答案: A
解析:
2011年底,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家庭汽車18.6輛,比2002年度增長20.1倍。則可得18.6÷(1+20.1)÷100×18000≈18.6×180÷21=186×6÷7≈160(萬戶),A最接近。故正確答案為A。
4.5.答案: C
解析:
2011年城鄉就業人數為76420萬人,農民工數量25278萬人,25278÷7642025÷80=32%,A說法正確;
2002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32.7-8.7=24平方米,農村為36.2-9.7=26.5,高于城鎮,B說法正確;
2002年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數為2277-212=2065萬人,農村為5306-4898=408萬人,408÷2065<408÷2040=20%,顯然低于四分之一,C說法錯誤;
有文字最后一段可知,2002年到2011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8645-2688<6000(萬人),且很接近,D說法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C。
5.1.答案: B
解析:
5.2.答案: D
解析: 名義增長率即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增長率,直接利用圖中的數據進行計算。根據2013年的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8896,2012年為7917,故2013年的名義增長率為(8896-7917)/7917≈12.4%,故選D。
5.3.答案: B
解析: 根據圖中數據,可以看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的增長量最大,而其基期量比較小,因此,增長率最高的為2011年。故選B。
5.4.答案: C
解析:
5.5.答案: D
解析: A選項,直接讀數比較,根據材料第三段知,“財產性收入名義增長14.6%,轉移性收入名義增長10.1%”,財產性收入名義增長最快,故A錯誤;
B選項,根據圖中數據可知,2010年為19109,2013年26955,顯然沒有增長50%,B錯誤;
C選項,直接讀數,根據文字材料第三段可知,財產性收入名義增長為14.6%,不是10.1%,C錯誤;
D選項,直接讀數計算,根據文字材料第二段第1-2行,“同比增長9%,增幅比城鎮居民人均現金消費支出增速快3.6個百分點。”可知,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現金消費支出同比增長為9%-3.6%=5.4%,D正確。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浙江行測資料分析練習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