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考試資料分析易錯點講解
易錯點一:數據算漏
數據算漏通常表現在對題干的統計項目不仔細,比如題干問到了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四個國家的GDP綜合,但是考生只看到了前面的3個國家;或者題干要求算出A比B多多少倍,而考生在計算出A÷B之后,忘了減1;在求增長率的時候,用現期值除以基期值,算完了之后也忘了減1,等等。要避免這樣的錯誤,在讀題干的時候最好就把要求統計的項目在題干中列出來。
易錯點二:時間看錯
比如材料給出的是上半年的數據,而題干問的是第一季度的數據,很多考生容易直接代入材料的數據,這樣算出來的答案肯定就是錯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上半年的數據減去第二季度的數據。有些時候材料給出的是2013年的數據,題目求的是2011年的數據,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知道題目求的是隔年的基期值了。如何避免時間點看錯?讀材料時就暗示自己記住材料寫的時間,看題目的時候重點看題干時間。
易錯點三:小數點出錯
這類錯誤往往是我們在乘除法混合運算或估算的時候,忽略小數點以及0導致的,當選項出現了10倍或者100倍關系的時候,就容易出錯。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對數據進行估算時,四舍五入后面的都化作0,不要直接忽略。比如42156看作42200,而不是直接看作422,就可以有效避免這類錯誤了。
易錯點四:概念混淆
概念混淆指的是對??几拍畹墓讲皇煜?,比如材料給出的是2014年的數據,題目求的是2013年的比重,這個時候就是在求基期的比重。如果題目求的是2014年平均價格的增速,那么就是在求平均數的增長率,這兩個概念的公式是不一樣的。假如題目讓我們求2014年比重比上年同期變化了多少個百分點,又應該怎么列式?概念記不清就很容易混淆,因此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把公式記熟,在記的時候可以配合題目進行推導,如果能夠把每題涉及到的公式都推導出來,那么對應考點的列式就能夠很快熟悉了。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公務員行測考試資料分析易錯點講解,供大家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