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地理國情練習題及答案
公務員考試地理國情練習題(一)
A.發展循環經濟
B.發展高科技產業
C.實現東中西部協調發展
D.推進國民素質整體提高
2.
面對我國人多地少、土地后備資源不足的基本國情以及土地資源浪費的嚴峻形勢,“節約集約用地”成為緩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抉擇。
①G市對黃河北岸的連片荒山進行“人工改造”,使其成為適合城市的建設土地
②L市通過土地改革,使城鄉見色好用地對接,實現農村建設用地入市流轉和使用
③M市在多地進行了“三舊”改造試點,對以前的舊村莊,舊廠房、低效利用的城鎮土地進行整理開發,盤活再利用
④某開發區的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達到1.4以上,遠超國內平均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與影響越來越突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的出口貿易額在“金磚四國”中位居第二
B.我國目前是二十國集團中唯一的亞洲發展中國家
C.我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提出了單位GDP碳減排的量化目標
D.我國已與周邊所有鄰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
4.
“藍藍的天空,飄著那白云;白云的下面,跑著那羊群……”這段歌詞中贊美的藍天,其藍色的形成是由于( )。
A.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作用
5.
>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遭遇漫天黃塵襲擊中召開。溫家寶在會上指出,主要用( )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
A.行政辦法
B.法律
C.技術
D.經濟手段
公務員考試地理國情練習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循環經濟是一種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主要是通過對傳統行業的技術改造,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
發展循環經濟是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故本題選A。
2.答案: B
解析:
節約集約用地主要包括了三層含義,一是節約用地,即各項建設都要盡量節省用地,且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約用地,每項建設用地必須提高投入產出的強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三是通過整合、置換和儲備,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數量和節奏,改善建設用地結構、布局,挖掘用地潛力。按照這一規定,①項對荒山并沒有從實際上節省用地,甚至會占用耕地,所以排除;②項通過土地改革,可以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進一步挖掘用地潛力,故正確;③項對舊村莊、舊城市進行改造,可以做到合理安排土地,提高使用效率,故正確;④項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地上總建筑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于住戶來說,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容積率越高占地面積越多,故排除。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C
解析:
A項:2009年,我國的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一;
B項:二十國集團中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包括南非、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特阿拉伯,中國并不是唯一的亞洲發展中國家;
D項:我國與不丹、錫金兩個邊境國家仍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
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C
解析:
天空呈現藍色>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小粒子對太陽光散射的結果。>由于介質的不均勻性,使得光偏離原來傳播方向而向側方散射開來的現象,稱為介質對光的散射。、>當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波長較短的紫、藍、青色光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長較長的紅、橙、黃色光散射得較弱,由于這種綜合效應,天空呈現出蔚藍色。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A
解析:
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遭遇漫天黃塵襲擊中召開。溫家寶在會上強調,要實現今后五年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中國政府要積極加快實現“三個轉變”,其中之一是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故正確答案為 A。
公務員考試地理國情練習題(二)
深秋初冬時節,是大霧的多發期,這其中的道理是( )。
A.氣溫過低,水汽易凝結,但風力微弱,水汽不易擴散
B.晝夜溫差減小,水汽不易凝結,直接懸浮于大氣中
C.突然降溫,水汽不易凝結,直接附著在地面上
D.晝夜溫差加大,水汽易凝結,晴好天氣又提供了足夠的揚塵顆粒
2.
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陽穿過赤道,這段時間太陽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由于通訊衛星多定點在赤道上空運行,在這期間,如果太陽、通信衛星和地面衛星接收天線恰巧又在一條直線上,那么太陽強大的電磁輻射會對衛星下行信號造成強烈的干擾。這種現象稱為( )。
A.日凌
B.幻日
C.彩虹
D.幻日弧光
3.
近年來,世界各國學習中文、了解中國、增進與中國交往的需求日益增強,全球“漢語熱”持續升溫。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
A.漢語是聯合國的一種工作語言
B.中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D.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
4.
地球上的南北回歸線是( )。
A.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
B.低緯與高緯的分界線
C.溫帶與寒帶的分界線
D.極晝與極夜的分界線
5.截至2013年6月22日,中國已有45處世界遺產,其中,世界自然遺產就有10處。下列世界遺產中,屬于世界自然遺產的是( )。
A.麗江古城
B.南京云錦
C.武陵源
D.五臺山
公務員考試地理國情練習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深秋初冬時節,晝夜溫差加大使水汽極易凝結,而晴好天氣又提供了了足夠的揚塵顆粒作為凝結核,同時,由于風力不大,污染物得不到擴散,使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增多,這些條件都促成了大霧的形成。這種因輻射冷卻形成的霧一般在日出后逐漸消失。故正確答案為D。
2.答案: A
解析:
幻日是大氣的一種光學現象。在天空出現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許多飄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狀的冰晶體,偶爾它們會整整齊齊地垂直排列在空中。當太陽光射在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就會發生非常規律的折射現象。彩虹是由于雨滴或霧滴對太陽光折射產生的一道七色光譜的弧。幻日弧光的形成條件是天空晴朗、云層非常少,同時陽光還得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距離地面6100米—7625米的云層中的細小的冰晶上形成折射。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D
解析:
本題要把握的關鍵詞是漢語熱的“根本原因”,只有D項符合,由于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出現了漢語熱。
4.答案: A
解析:
南回歸線為南緯23°26′,是熱帶和南溫帶的分界線;北回歸線為北緯23°26′,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所以A正確。
低緯與中緯的分界線是南北緯30度,中緯與高緯的分界線是南北緯60度;而低緯與高緯沒有分界線,所以B錯誤。
溫帶與寒帶也沒有分界線,C錯誤。
也不存在“極晝與極夜的分界線”這個說法,D也是錯誤的。
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人文常識。根據形態和性質,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記憶遺產、文化景觀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的麗江市,是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古城之一,因此排除A項;南京云錦是我國漢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它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并稱 “中國四大名錦”,南京云錦至今已有1580年的歷史,它是全世界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因此排除B項;五臺山位于中國山西省東北部,是中國佛教及旅游勝地,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排除D項;武陵源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它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山脈中段桑植縣、慈利縣交界處,隸屬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景區內最獨特的景觀是3000余座尖細的砂巖柱和砂巖峰,這里的風景沒有經過任何的人工雕鑿,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武陵源作為中國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C項當選。
猜你感興趣:
1.安徽公務員考試地理國情知識習題詳解
2.廣東公務員行測言語理解練習題
3.公務員常識考試題及答案
4.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模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