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含答案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一)
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下列表述哪些正確?( )
A.公民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B.勞動、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C.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
D.民族自治地方的國家機關即民族自治機關
2.( 不定項選擇 )下列屬于行政處罰的是()。
A.警告
B.罰款
C.行政拘留
D.勞動教養
E.拘役
3.
關于行政處罰,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B.受他人脅迫有行政違法行為的,可以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C.行政處罰的當事人到期不繳納罰款,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D.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必須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
4.依據《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下列行為中不屬于最終裁決,屬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的是( )
A.對國家發改委的復議決定不服向國務院申請裁決
B.廣西自治區南寧市政府決定征用南寧市郊區的土地
C.青海省政府依據其作出的行政區劃決定而確認某塊土地由甲公司享有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
D.湖北省政府調整本行政區域內行政區劃的決定
5.
下列可以設定臨時性行政許可的方式有( )。
A.國務院決定
B.行政法規
C.省級人民政府規章
D.部門規章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答案
1.答案: AC
解析:
A項,根據我國《憲法》第4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
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所以,A項正確
B項,根據《憲法》第4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憲法》第4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根據《憲法》第55條規定:依照法律服兵役和
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因此只有勞動、受教育既是權利又是義務,服兵役只是義務而不是權利。所以,B項錯誤
C項,根據《憲法》第3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1)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2)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3)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
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所以,C項正確
D項,根據《憲法》第120條規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可知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法院和檢察院等國家機關。所以,D項錯誤
因此,本題選擇AC選項。
2.答案: ABC
解析:
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非法所得和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與執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BC
3.答案: C
解析:
《行政處罰法》第17條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因此A選項錯誤;
第27條規定,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因此B項錯誤;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由此可知,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并不是必須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故D選項錯誤;
《行政處罰法》第51條規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 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2) 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3) 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由此可知,C選項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B
解析: 對省級政府、國務院部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復議時復議機關為本級政府和本部門。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向國務院申請裁決時,該裁決為終局裁決,不能再提起訴訟,A錯。根據《行政復議法》三十條第二款的規定:根據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征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所以C錯。D選項,省政府關于行政區劃的決定,不是具體行政行為。所以針對該決定不服,不能提起訴訟。
5.答案: AC
解析:
《行政許可法》對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和方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和嚴格的限制,規定了下列幾種情形:
(1) 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或者作出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國務院設定行政許可的權力和方式有兩種:一是在法律未設定行政許可的情況下,有權通過制定行政法規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事項。二是在特殊情況下來不及制定行政法規設定行政許可的,國務院可以采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國務院可以決定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事項和其他行政許可事項。
(2)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法律、行政法規已經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地方性法規不得另設;沒有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地方性法規有權設定。
(3) 省級人民政府通過制定行政規章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法》規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通過制定行政規章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第(1)和第(3)條規定對應選項A、C,故正確答案為A、C。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二)
1.勞動者依法享受以下哪些假期時,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 )
A.年休假
B.探親假
C.婚假
D.喪假
2.
孫某委托吳某為代理人購買一批貨物,吳某的下列行為中,違反法律規定的是( )。
A.吳某生重病,停止了購買貨物事宜,并通知了孫某
B.及時將購買貨物過程中的情況報告給孫某
C.經孫某同意,另行委托林某,辦理購買貨物事宜
D.與陸某惡意串通,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購入一批貨物
3.
下列關于行政監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民法院可以通過法紀檢查對國家行政機關和公務員實行監督
B.王某不服從交警處罰向交警支隊提起行政復議不屬于行政監督的范疇
C.人民政協委員可以通過視察、調查、研究等方式進行行政監督
D.行政監督的主體是執政黨以外的政黨組織、國家機關、各人民團體、群眾組織和社會公眾
4.>刑事>責任能力:>刑事>犯罪人在實施犯罪時辨認自己行為的性質和社會意義,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主體實行>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后果。下列情況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是:( )
A.一個13歲男孩將同學打成骨折
B.張某酒后強奸了飯店的服務員
C.李某在精神病發作時縱火燒了汽車
D.酒后駕車撞壞了別人的汽車
5.小學生王某今年8歲,他所實施的下列行為中,在法律上屬于無效行為的是( )
A.接受某基金會的助學捐贈共計50000余元。
B.參加某電影的拍攝工作獲得報酬500元。
C.花費400元自行購買了老師推薦的某套學習教材。
D.將英語競賽的50元獲獎獎金捐贈給紅十字會。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答案
1.答案: ABCD
解析: >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工資的假期有:1.法定節假日。2.年休假。3.探親假。4.產假。5.婚喪假。6.病假。7.工傷假期。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第十一條規定:勞動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親假、婚假、喪假期間,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
2.答案: D
解析: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 ,>代理人不得與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利益。故正確答案為D
本題相關知識點:
根據《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下列民事行為違反法律規定: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3.答案: C
解析:
司法監督包括人民檢察院的監督和審判機關的監督兩類。檢察院對國家行政機關和國家公務人員實行監督的范圍是:法紀檢查;經濟檢查;偵查監督。審判機關監督的方式和種類有:通過憲法訴訟進行的監督;通過行政訴訟進行的監督;通過國家賠償訴訟進行的監督;通過刑事訴訟進行的監督。因此A項說法錯誤。
王某的行為是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交警作出處罰)進行審視、評價與查糾,屬于行政監督范疇,B項錯誤。
人民政協具有民主監督的職能,可以通過視察、調查、研究等方式進行行政監督,因此C項說法正確。
行政監督的主體有行政機關、行政監察機關、審計機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政黨組織(包括執政黨)和人民群眾等,D項錯誤。
綜上,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B
解析: >刑事責任能力的關鍵要件在于(1)犯罪人在實施犯罪時辨認自己行為的性質和社會意義(2)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在選項A中,13歲男孩屬于未成年人,不具有辨認自己行為性質的能力,并且屬非犯罪行為,不符合(1)(2);在選項C中,李某處于精神病發作時也不具有辨認自己行為的能力,不符合(1);在選項D中,酒后駕車不一定是犯罪行為,只有酒精達到一定含量,才能算酒駕,是犯罪行為,因此不符合;而選項B中張某的行為完全屬于犯罪行為,犯罪人也完全具有辨認自己行為性質和社會責任的能力,因此本題答案是B項。
5.答案: C
解析: >民法中有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默認有效行為,在貨幣流通手段中默認為花費數額很小的錢款。
猜你感興趣:
1.公務員考試法律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2.公務員考試常識法律經典練習題及答案
3.上海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及答案
4.公務員考試行測法律常識題附答案
5.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模擬題答案
6.北京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