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試題含答案
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試題(一)
2005年底,十屆全國人大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廢止農業稅條列的決定。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 )。
A.是農業產業化的基本要素
B.意味著稅收對農民不再具有強制性的作用
C.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
D.使農民更多地分享到我國改革和發展的成果
2.
馬克思說:"蒸氣、電力和自動紡織機甚至是比巴爾貝斯、拉斯拜爾和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這一論斷的含義是( )。
A.科技革命對統治者的地位有威脅
B.科技革命會導致政治變革
C.科技革命對社會變革有直接決定作用
D.濫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會給人類帶來危險
3.>在20世紀60年代,焦裕祿成為那個時代精神的象征。今天,我們仍然敬仰焦裕祿,最主要是因為他身上折射著( )
A.為萬世開太平的責任意識
B.勇于創新的時代精神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性精神
D.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4.
2014>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中辦、國辦聯合派出>8>個督查組分赴全國>16>個省份,就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調研。督查組發現,各地圍繞經濟、政治、文化、>( )>等六大主線,推進改革創新,系列重點領域改革成效明顯,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績。
A.社會、軍事、黨建
B.社會、生態文明、社區
C.社會、反腐倡廉、黨建
D.社會、生態文明、黨建
5.1月13日上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紀律建設,深化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完善黨風廉政建設法規制度,落實( )、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堅守陣地、鞏固成果、深化拓展,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A.“兩個責任”
B.“兩個方針”
C.“兩個綱領”
D.“兩個精神”
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試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產業化并沒有直接關系,所以A項錯誤;取消農業稅并不意味著其他稅種的取消,所以B項錯誤。取消農業稅意在減輕農民的負擔,在部分地區能起到明顯改善農民現金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地區。所以ABC排除。
農業稅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1949年建國后為扶持工業發展,農民和農業一直是為城市和工業發展服務,改革開放后,在城市化加快、工業發展的狀況下,農業的增收和發展要遠遠滯后于城市。取消農業稅,也旨在使農民分享到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成果。故正確答案為D。
2.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科技革命對社會的影響。科技革命對于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深遠的。包括引起社會的政治革命,這才是馬克思這段話的含義。A項說法不確切:科技革命并不直接導致對統治階級甚至是反動統治階級的威脅,對于先進的統治階級更沒有這個問題;C項把社會問題簡單化了,科技革命對社會制度不會有直接的作用,而要通過復雜的社會程序才會顯現出其對社會制度的影響;D項說法本身有合理性,但它不是這段話所強調的,何況題干沒有說對科技成果的濫用。所以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察時政與哲學的知識。焦裕祿是時代精神的象征,因為他一生忠心耿耿地為黨為人民工作,他身上折射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從哲學角度來分析,焦裕祿的事跡體現了他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焦裕祿重視對社會的貢獻和滿足,他才受到人們的敬仰和尊重。他的社會價值得以實現,是因為他為黨為人民做出了突出貢獻,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故選D,
4.答案: D
解析: 2014年11月時事政治題。
5.答案: A
解析: 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此處應填“兩個責任”。
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試題(二)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無產階級開始作為( )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A.獨立的
B.分散的
C.暫時依附于資產階級的
D. 有組織的、團結的
2.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 )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
A.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
B.促進農村轉移人口城鎮就業
C.合理控制大中城市的農業轉移人口流入
D.鼓勵和支持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發展
3.
手機從只能進行語音通話、收發短信發展到能夠提供網頁瀏覽、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功能,甚至把寬帶互聯網搬到手機上,將手機變成一個接入網絡的終端,其通話功能僅僅是附帶功能。對上述材料體現的哲學道理說法錯誤的是>( )
A.生產實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不斷改善提供物質條件
B.在辯證否定的過程中不斷推動實踐創新與認識發展
C.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其不同的特點
D.科技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已有認識的過程
4.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 )。
A.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
B.社會發展堅持以人為本
C.按照“五個統籌”推進改革開放
D.強調全面、可持續發展
5.>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規范領導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實行官邸制度。“官邸制”在中國古已有之,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通行的制度。以下關于“官邸制”說法錯誤的( )
A.配偶和子女通常不可以和官員一起居住官邸
B.美國、法國、德國、韓國都實行“官邸制”
C.“官邸制”在我國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
D.一般情況下,官員對官邸只有居住權,沒有產權
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試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1831年、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兩次舉行起義;1838年在英國工人爆發聲勢浩大的憲章運動;1844年德國西里西亞織工起義,這三大起義,標志著現代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已經登上了歷史舞臺。這是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因此,本題選擇A選項。
2.答案: A
解析: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第二十章第二節明確指出: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D
解析:
科技的發展是不斷對已有認識進行揚棄的過程,是辯證的否定過程,>D>項“推翻已有認識”的說法錯誤。其他三項說法正確。故選>D>。
4.答案: A
解析: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察官制制度和官制歷史知識,需要考生對官邸制有一些了解。簡單來說,官邸是國家為一定級別的官員提供在任期間居住的住所,官員本人對此沒有產權,D選項正確。目前世界的很多國家都實行官邸制,例如美國、法國、德國、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等,所以B選項正確。C選項也正確,“官邸制”在我國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王公大臣居住官邸。而A選項中“配偶和子女通常不可以和官員一起居住官邸”是不正確的。故選A。
猜你感興趣:
1.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及答案
2.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及答案
3.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模擬題及答案
4.上海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