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模擬題帶答案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模擬題(一)
A、凡是人能夠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B、對人所不知曉的事項,法律不得規定為義務
C、根據法律規定,人對不能預見的事項,不承擔過錯責任
D、天災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調整的事項
2、判例作為正式意義上的法律淵源的有( )。
A、羅馬法系
B、社會主義法系
C、羅馬法系和普通法系
D、普通法系
3、凡是憲法、法律規定只能有法律規定的事項,不得以其他形式規定,或者只有在法律授權的情況下,才能由行政機關加以規定,這一原則被稱為法律保留原則,關于這一原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一概念中的“法律”是廣義上的法律
B、法律保留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立法權與行政權的界限
C、我國司法制度屬于法律絕對保留事項
D、對非國有財產的征收屬于法律相對保留事項
4、法對社會及其公眾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是( )。
A、法的規范作用
B、法的社會作用
C、法的示范作用
D、法的管理作用
5、對于我國案件審理程序的表述,下列哪一種說法正確?( )
A、兩審終審制,但最高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即為終審判決
B、單純的兩審終審制,兩審后當事人不得上訴
C、一審終審制,但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復核
D、一審終審制,但允許當事人上訴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模擬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法律不強人所難”是一句古老的法諺,它的意思是法律不強求不可能的事項或法律不強求任何人履行不可能履行的事項。這是期待可能性理論的核心所在。法律不以“圣人”的道德情操要求眾人,但法律不阻礙進步,故法律也不能以“小人”的標準去定分止爭。要求人們對不能預見的事項履行義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要求人們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承擔責任也就是“強人所難”。所以法律規定,人對不能預見的事項,不承擔過錯責任,這正是“法律不強人所難”的體現。故答案為C。
2、答案: D
解析:
以判例作為正式意義上的法律淵源的是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系。羅馬法系,又稱大陸法系,以制定法作為正式意義上的法律淵源。社會主義法系一般屬于大陸法系。據此,答案為D。
3、答案: BCD
解析:
法律保留的思想產生于19世紀初,最早提出該概念的室德國行政法學之父奧托、邁耶。根據邁耶的經典論述,法律保留是指在待定范圍內對行政自行作用的排除。因此,法律保留本質上決定著立法權與行政權的界限,從而也決定著行政自主性的大小,故選項B正確。
《立法法》第9條規定,本條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依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外,這一條款規定了我國絕對保留的標準,即將一般保留中的更重要的事項僅由全國人大及其會來親自制定法律,不得授權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所以選項C正確。
《立法法》第8條規定,對于非國有財產的征收只能制定法律。這一規定可以視為除憲法特別保留外,對一般保留的標準的規定,屬于法律的相對保留事項,所以D也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BCD。
4、答案: A
解析:
法的作用是指法對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社會關系所發生的一種影響,它表明了國家權力的運行和國家意志的實現。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其中法的規范作用是對社會及其公眾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A
解析:
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理即告終結的法律制度。但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案件是一審終審,因為最高人民法院是級別最高的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作出后不存在上訴和抗訴的問題,判決、裁定一旦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這是兩審終審制的例外。故正確答案為A。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模擬題(二)
1、①把經濟資源向經濟效益好的企業集中;②始終保持市場的供求狀況趨于平衡;③使企業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④保證企業始終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⑤保證產品結構始終處于合理狀態。市場經濟是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以市場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可以(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⑤
2、下列關于生產者物價指數(PPl)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l)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CPI的統計范圍包括食物、交通通訊、居民購房消費等八大類
B、當PPI指數增幅很大而且持續加速上升時,該國央行應該采取減息對策
C、消費者物價指數(CPl)是一個滯后性數據
D、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因此,根據價格傳導規律,CPI不會對PPI產生影響
3、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新醫藥、生物育種、節能環保、電動汽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被表述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除了具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還具有的特點是( )。
A、資源消耗低
B、環境污染少
C、投入少,見效快
D、帶動相關產業的興起
4、消費水平是指一定時期人均消費的生活資料和勞務的數量,我國人均消費水平的高低取決于( )。
A、國民收入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B、國民收入中積累和消費的比例
C、外貿狀況特別是進口商品總量
D、人口總量
5、在國家財政報表上,為取得預算的平衡出現的“赤字”是指( )。
A、國家財政實際支出超過實際收入的部分
B、國家財政預算中收入超過支出的部分
C、國家財政實際收入超過實際支出的部分
D、國家財政預算中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模擬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提出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通過經濟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比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使企業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2、答案: C
解析:
我國CPI的統計范圍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八大類。但居住消費大類中并不包括居民購房消費,選項A錯誤。 當PPI指數增幅很大而且持續加速上升時,該國央行應該采取加息對策,防止通貨膨脹,選項B錯誤。一般來說,PPI對CPI進行正向傳導,在特殊情況下,PPI與CPI之間還存在后者向前者的逆向傳導,選項D錯誤。因此,本題選擇C。
3、答案: ABD
解析: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C選項不屬于新興產業的特點,故正確答案為A、B、D。
4、答案: ABD
解析:
人均消費水平(年)=居民個人消費總額/年均人口總數。居民個人消費總額的高低主要受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和積累率的高低的影響。所以我國人均消費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國民收入的總額和增長速度、國民收入中積累和消費的比例、人口總量。
故正確答案為A、B、D。
5、答案: D
解析:
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指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制預算時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故正確答案為D。
看過“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模擬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