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及答案
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一
B、省人民政府監察廳
C、自治區人民政府
D、設區的市人民政府
2、法律援助是指在國家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和協調下,律師、公證人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務人員依法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給予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制度。它有一般對象和特殊對象,前者是要審查其是否是具備援助條件的中國公民;后者是指符合刑事訴訟法和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開展刑事法律援助的聯合通知規定的刑事被告人。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法律援助對象的是( )。
A、在中國犯搶劫罪的外國人
B、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人
C、因經濟困難無能力聘請律師的作為殘疾人的刑事嫌疑人
D、在刑事案件中,委托了辯護人的外國籍被告人
3、李強買房首付不夠,向好友劉雷借了三萬元,由于關系非常好,雙方沒有約定還款期限和利息。依照法律規定:
A、劉雷無權要求李強支付利息,但可以要求李強立即還款
B、劉雷無權要求李強支付利息,但可以要求李強適時還款
C、劉雷有權要求李強按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D、劉雷有權要求李強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支付利息
4、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對當前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做出部署。下列關于“政府信息公開”表述錯誤的是()
A、政府信息公開是現代政府的內在必然要求,是推進依法行政、打造“陽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舉措
B、政府信息公開要加強行政審批項目調整信息公開,推進審批過程和結果公開,著力做好行政許可辦理情況的信息公開
C、爭取2015年之前實現全國市縣級政府“三公”經費全面公開
D、推進以教育為重點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擴大高校招生規模,加大對高校財務信息的公開力度
5、2005年7月5日,胡某未經批準,在住宅周圍安裝電網,8月1日胡某自行拆除。2006年3月1日公安機關根據舉報證實了這一情況。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胡某的行為不予處罰
B、胡某的行為應予處罰
C、公安機關可以酌情決定是否給予處罰
D、胡某自動拆除,可減輕處罰
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屬于同一行政層級,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與它們不同層級。
2、答案: B
解析: 法律援助對象包括一般對象和特殊對象,一般對象的關鍵要件是(1)具備援助條件中國公民,特殊對象的關鍵要件是(2)刑事被告人。A項中既不屬于(1)也不屬于(2),故排除。B項符合(1)。C項中刑事嫌疑人不等同于刑事被告人不符合(2),D項不符合(1),因此本題答案是B項。
3、答案: B
解析:
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法律規定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D
解析: 《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規定,“推進以教育為重點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擴大高校招生信息公開范圍,加大高校財務信息公開力度”,故D項說法錯誤。
5、答案: A
解析: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六個月內沒有被公安機關發現的,不再處罰,期限是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連續或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本案中應從2005年8月1日算起,至2006年3月1日,已逾6個月,所以對胡某的行為應不予處罰。故選A。
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二
1、有關立法權限的劃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全國人大及其會有權制定基本法
B、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及其會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C、地方法規與部門規章相沖突時,由國務院判定裁決
D、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
2、《反壟斷法》明令禁止政府濫用行政權力影響消費者的行為。目前政府解決這一問題最重要的環節是( )。
A、嚴格立法,確保各項事業有法可依
B、嚴格依法行政,進一步完善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
C、嚴格司法,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D、嚴格法律監督,提高公眾法制意識
3、某直轄市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導致大批職工下崗,為了自謀生路,許多下崗職工紛紛干起了出租摩托車運輸乘客的工作,一時間,“摩的”遍地開花,市政府卻以影響市容為由,公布了一項規定,要求凡是從事“摩的”運營的都應取得市政府的運營許可證,對于該行政許可的設定,說法不正確的有( )。
A、市政府的規定是違法的,因為規定不能設定行政許可
B、市政府不需要設定行政許可,因為“摩的”現象屬于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
C、行政許可的設定也應當符合合理性原則,公民的生計比市容的維護重要的多
D、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所以該規定是合法和合理的
E、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該提請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4、我國現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 )。
A、《武德令》
B、《永徽律》
C、《唐六典》
D、《唐律疏議》
5、下列關于法律的效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法律一般具有溯及力,但法律有規定的除外
B、法律均自其公布之日起生效
C、外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般適用中國的法律,但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除外
D、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外,也一律適用中國法律
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立法法》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因此A項明顯錯誤。
該法第六十六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所以B項不正確。
該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故C不正確。
第五十六條規定,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故D項正確。
老師點睛:
2、答案: B
解析:
嚴格依法行政,進一步完善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是禁止政府濫用行政權力影響消費者的行為重要的環節,所以B選項正確。問題的行為主體是政府,與嚴格司法、立法、法律監督的實施主體均沒有關系,排除A、C、D。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DE
解析: 根據《行政許可法》第17條的規定,除法律、法規、規章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所以市政府的規定是違法的,A項說法正確。行政許可的設定需要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凡是能夠通過市場競爭機制有效調節的,可以不設定行政許可,這也符合《行政許可法》第13條的規定,故B項說法正確。從合理性原則的角度看,行政許可的設定,也應當在國家、社會和公民之間作出必要的權衡,所以,本題中市政府的規定是不甚合理的,c項的說法正確。由上可知,D項的說法是不正確的。E選項也是錯誤的,該規定不應該設定行政許可,就談不到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該提請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故本題選DE。
4、答案: C
解析:
A項,《武德律》是唐高祖時以《開皇律》為藍本所制訂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條,內容與《開皇律》基本相同,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頒行。
B項,《永徽律》是唐高宗命長孫無忌等人根據《武德律》和《貞觀律》編撰的法典,于永徽二年(公元651 年)頒行。《永徽律》以保護封建土地所有制,維護封建宗法制度,加強皇帝的權力,統治和鎮壓農民為主要內容,是中國現存最完備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議》中。
C項,《唐六典》全稱《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質的法典,是我國現有的最早的
一部行政法典,也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會典,所載官制源流自唐初至開元止。六典之名出自周禮,原指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后世設六部即本于此。
D項,《唐律疏議》原名律疏,又名唐律、唐律疏義,是東亞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它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編,亦為中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
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C
解析:
我國法律一般不具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A項錯誤。法律的生效時間主要有三種: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和規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B項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定居國外的,其民事行為能力可以適用定居國法律。D項錯誤。
看過“福建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