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選考試經濟知識訓練題帶答案
江西公選考試經濟知識訓練題(一)
D.手機操作系統能代表一個手機品牌的創新能力
2.世貿組織基本原則要求在征收國內稅費和實施國內法規時,成員對進口產品和本國(或地區)產品要一視同仁,不得歧視。這一原則被稱為( )。
A.最惠國待遇原則 B.國民待遇原則
C.互惠原則 D.透明度原則
3.為了預防“谷賤傷農”,我國政府對農產品實行保護價格政策,該保護價格政策( )。
A.可能導致市場短缺 B.可能導致市場過剩
C.導致市場價格下降 D.導致黑市交易出現
4.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 )。
A.資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實物形式
B.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資本各部分的流通方式
D.資本各部分的用途
5.面對國內市場上空調生產廠家的激烈競爭,我國一家大型空調生產企業在市場上率先降價,提高了該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這一行為( )。
A.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 B.違背了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
C.能降低該企業空調的價值量 D.說明了市場經濟具有競爭性
江西公選考試經濟知識訓練題答案
1.【答案】B。解析:手機制造商迎合廣大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研發具有特色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可以提高自己產品的使用價值,增強其產品的綜合競爭力,繼而促進銷量。故本題選B。
2.【答案】B。解析:在征收國內稅費和實施國內法規時,成員對進口產品和本國(或地區)產品要一視同仁,不得歧視。這是世貿組織基本原則中的國民待遇原則的要求。故本題選B。
3.【答案】B。解析:保護價格是政府為了保護生產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產業的發展,規定的一個具體價格,并且市場交易不得低于此價格。一般地說,實施價格保護政策,可能會導致市場過剩現象,如果沒有政府的收購,就會出現變相降價或黑市交易。A、C、D項均錯誤。故本題選B。
4.【答案】B。解析:馬克思運用勞動二重性理論,以資本的不同構成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為依據,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故本題選B。
5.【答案】D。解析:題目中這家大型空調生產企業利用降低價格來擴大本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價格只有影響到經濟秩序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時,才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所以不能選A。題目中的企業正是自覺利用價值規律,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的,所以B選項不合題意。價值量與個別企業的經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C項不選。D項正確說明了市場經濟條件下該企業采取上述行動的原因,應選。故本題選D。
江西公選考試經濟知識訓練題(二)
1.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繼續增加,且首次出現區域性價格回調。以下不是影響這一變化的因素是( )。
A.商品房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情況 B.政府宏觀調控
C.剛性需求更加受開發商推崇 D.房貸和開發的貸款利率上升
2.在農業中三季稻不如兩季稻最能體現以下那種規律( )。
A.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B.科斯定律
C.機會成本原理 D.規模報酬遞減規律
3.“微笑曲線”是指在企業競爭中,研發和品牌管理的利潤附加值高,而生產環節的利潤最低。只有企業向兩端——研發和品牌延伸時,企業的競爭力才會增強。由此可見,應( )。
A.提高企業的海外經營范圍
B.培養高層次的跨國經理人
C.創造有利條件,讓企業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
D.加強技術研發,樹立品牌意識,增強企業競爭力
4.有人說實行政企分開就是在政府及企業層面各自“豎切一刀”,這說明( )。
A.政企分開就是政府和企業的職能分開
B.政企分開就是政府功能的轉變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
C.政企分開是以實現社會基層政治組織的重構為基礎
D.政企分開就是要在政府及企業兩個層次上都實現政治職能與經濟職能的分離
5.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了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到了生產性服務業與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務業。由此可見,( )。
A.服務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水到渠成的現實
B.服務業將成為促轉變的新引擎
C.服務業可以成為增強進口的新動力
D.城市化為服務業發展提高了廣闊的市場
江西公選考試經濟知識訓練題答案
1.【答案】C。解析:題干體現的是商品房價格下降的現象,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府為促進社會公平采取的宏觀調控措施和市場本身的供求機制,根據市場運行的一般規律,當供給大于需求時,價格會下降,故AB不當選。剛性需求相對于彈性需求,是指商品供求關系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即無論漲價與否都必須購買。剛性需求受到開發商推崇,會導致需求旺盛,房價上漲,不會導致題干情形的出現,C項當選。貸款利率上升,會減少流通中的貨幣,緩和經濟過熱的現象,人們用于投資房產的錢減少,因此才會出現房產供給大于需求、價格下降的情形,也是導致題干情形出現的原因之一,D項不當選。故本題選C。
2.【答案】A。解析: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的內容是:在生產技術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我們在短期中可以把生產要素分為固定生產要素和可變生產要素。當固定生產要素不變而可變生產要素增加時,產量的變動分為三個階段。起初隨著可變生產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邊際產量(即增加的產量)遞增,總產量以遞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隨著固定生產要素接近于充分利用,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引起的產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數,但增長率遞減,這時總產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遞減的。最后,當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時,可變生產要素的增加反而會使邊際產量小于零,總產量絕對減少。三季稻不如兩季稻正說明了這一點。在農業仍為傳統生產技術的情況下,土地、設備、水利資源、肥料等都是固定生產要素。兩季稻改為三季稻并沒有改變這些固定生產要素,只是增加了可變生產要素勞動與種子。兩季稻是農民長期生產經驗的總結,它行之有效,說明在傳統農業技術下,固定生產要素己經得到了充分利用。改為三季稻之后,土地過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設備、肥料、水利資源等由兩次使用改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數量不足。這樣,三季稻時的總產量就低于兩季稻了。故本題選A。
3.【答案】D。解析:A、B、C三個選項與題干無關。從本題題干中可知,“微笑曲線”的啟示是企業要加強研發和品牌管理,這樣企業的競爭力才會增強,故本題選D。
4.【答案】D。解析:政企分開就是要在政府及企業兩個層次上都實現政治職能與經濟職能的分離,并分別形成新的運行機制,即要“豎切一刀”。故本題選D。
5.【答案】B。解析:題干說明了服務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支撐,是促進轉變的新引擎。故本題選B。
江西公選考試經濟知識訓練題帶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