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經濟知識
A.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或工具是政府支出和稅收
B.需求不足時,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
C.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稅或擴大財政支出來調解
D.擠出效應是財政政策的效應之一
【必備考點】
1.價值規律
(1)價值規律的含義和基本內容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它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唯一表現形式。
(3)價值規律的作用: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2.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由集體消費的物品,它具有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非排他性是指,一個人對于某一物品的消費不會阻止他人對于這一產品的消費。非競爭性是指,一個人對于某一產品的消費不會減少他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
常見的公共產品包括國防、治安、教育、醫療衛生、收費公路等。
3.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系數即是根據恩格爾定律得出,表示的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聯合國根據恩格爾系數的大小,對世界各國的生活水平有一個劃分標準,即一個國家平均家庭恩格爾系數大于60%為貧窮;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屬于相對富裕;20%-30%為富裕;20%以下為極其富裕。
4.供給定理
供給定理研究的是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供給數量的關系。其基本內容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之間成同方向的波動,即供給量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上升而增加,隨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減少。
【考題自測】
1.2014年六一兒童節,各大商場嬰童產品均采取打折讓利的促銷手段。商家打折讓利促銷( )。
A.導致商品的價格低于價值 B.使商品的使用價值變化了
C.是為了實現其商品的使用價值 D.是為了更好地讓渡商品的使用價值
2.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是貨幣的(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貯藏手段 D.價值手段
3.(多選)在任何社會形態下,市場經濟都具有的特征包括( )等。
A.資源配置市場化 B.交易過程規范化
C.市場管理法制化 D.宏觀調控間接化
4.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條件是( )。
A.機器的出現 B.社會的分工
C.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 D.不同的所有制經濟的存在
【答案解析】
1.【答案】D。解析: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體。任何人都不能同時擁有兩個屬性。要想實現商品的價值,商品生產者必須把使用價值讓渡給購買者,商場打折促銷就是為了更好的讓渡使用價值,實現價值。故本題答案為D。
2.【答案】B。解析:貨幣的職能也就是貨幣在人們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具有這樣五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其他三種職能是在商品經濟發展中陸續出現的。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就是貨幣以自己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貨幣作為流通手段,也就是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作為貯藏手段具有自發調節貨幣流通量的作用。貨幣的第四個職能是支付手段。在放債還債、支付工資以及交納稅款等場合,貨幣就起著這種作用。貨幣的最后一種職能是充當世界貨幣,即在世界市場上發揮作用。故本題答案為B。
3.【答案】ABCD。解析: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是指市場經濟的基本屬性,在任何社會形態下,市場經濟都具有這些特征:資源配置市場化、企業行為主體化、企業產權商品化、市場體系完備化、交易過程規范化、市場管理法制化、宏觀調控間接化。故本題答案選ABCD。
4.【答案】C。解析: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社會分工。它是商品經濟產生的基礎。因為社會分工,才提出了進行交換的要求,也才有了進行交換的可能。社會分工的特征,表現為每一個勞動者只從事某種局部的、單方面的勞動,只生產某些甚至某種單一的產品。而人們的需要或需求則是多方面的。為了滿足多方面的需求,生產者便必然要相互用自己生產的產品去交換自己不生產而又需要的產品。這種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就是商品經濟。第二是所有權不同,即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它是商品經濟產生的前提和決定條件。因為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才發生了交換行為。可見,商品經濟既是社會分工的產物,又是私有制的產物。在私有制的條件下,產品交換的雙方成為獨立的利益主體,成為經濟利益的對立面。一、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產生的前提條件;二、私有制即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分屬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故此題目選C。